致李晓虹
晓虹博士雅鉴:
辽宁教育学院臧恩钰教授近日自京归来,谈及您正在撰写有关当代散文的论著,并嘱我给您寄上散文作品集及有关资料。谢谢您的关注。我们虽然未曾谋面,但从臧先生的介绍中,知您学术视野开阔、治学态度严谨、思想精密深邃,不胜钦仰。
我总共出版过四本散文随笔集:《柳荫絮语》、《人才诗话》、《清风白水》、《当代散文大系·王充闾散文随笔选集》,还有一本《春宽梦窄》,正在印刷中。现寄上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两种,另有一册文化艺术出版社编辑的《王充闾创作研究论集》。
最近,中国作协偕同作家出版社在京组织讨论了《清风白水》,许多知名学者、作家出席会议并发了言。您的导师林非先生率先发言,奖掖有加。荒煤先生在医院,抱病写了一封长信,略谓:“我很同意郭风在序言中的评价:这本散文集确是独具一格,文笔洒脱,放得开,撒得远,收得拢,自由自在,颇见功力。作者如能保持和发展这种‘出格’继续前进,相信会在散文天地里闯出一条新路来的。”重点是在后面,他说:“散文之散,关键在于作者自由地就所见所闻随意抒发自己的感受,虽然也不能不联想到古今中外名文名篇、诗词歌赋,旁征博引,但不宜太多,否则就会近似炫耀。还是以少而精为好,应该着重地表现自己特有的感受。”言简意赅,直击要害。听了不啻醍醐灌顶,甚至是击一猛掌。
按照发言顺序,还有玛拉沁夫、吴泰昌、张锲、石英、谢冕、周明、阎纲、崔道怡、徐怀中、莫言、雷达等多位人士,绝大多数都是头一次见面。他们在充分肯定作品收获的同时,也指出了缺陷与今后努力方向。主持者总结说:这次研讨涉及到散文创作的诸多方面,不单是讨论王充闾的作品,实际上也是一次散文创作的专题研讨会。当然,受益最多的还是我,可说是大开了眼界,大长了见识,得到了最大的策励。那时我的散文最大的缺陷,正像荒煤先生所指出的:引述过多,“近似炫耀”,缺乏“自己特有的感受”,看不到作者自我。有鉴于此,下一步,我要注意有针对性地读一些主体意识强的作品,重点钻研鲁迅的文章,反复玩味个中的奥妙,争取尽快地有所进步,获得突破。
臧先生可能介绍过了,我并非专业作者,充其量算是一个“亦劳亦武”的民兵。也可能从业余创作的角度吧,论者抱着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说了不少鼓励的话。我清醒地自知,学有未成,力有未逮,好在前进方向明确了,今后会多加努力的。
紧张写作与课业研习之余,您如能拨冗北上,赴辽考察,至为欢迎。
林先生处,请代为问候。
王充闾
1994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