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07 huí xiāng ǒu shū   〔唐〕 táng zhī zhāng

alt

注释

偶书:偶然写下来。少小:幼年。老大:老年。鬓毛:指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指鬓发稀疏、斑白。吟诵时可以读作“cuī”。:有指示对象的作用。“相见”,等于说见到我;“不相识”,等于说不认识我。

简繁对照

alt

题解和大意

这首诗是天宝三载(744),86岁的老诗人贺知章回到阔别五十多年的家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写的。诗篇的主要特点是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明白晓畅。头两句描写朴实的老者形象,流露出诗人还乡时的欣喜以及沧桑多变的人世感慨;后两句写儿童不认识自己,笑着发问,既显示出儿童的天真可爱,又表现了诗人微微的失望和深深的感慨。这首诗概述了诗人重返家乡、乡童笑问来客的普通生活场景,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沉沉的离乡之痛。这首诗传诵甚广,因为它把诗人久客还乡的感慨和儿童天真发问的神态都写活了。

吟诵说明

《回乡偶书》由方明朗诵,王恩保、彭世强吟诵。下面对吟诵做分析说明。


王恩保的吟诵接近普通话,紧扣平长仄短的规则,入声字吟得很短促。王氏的吟诵注意诗意的传达,“少小离家”起调平稳,“老大回”声音上扬,内心久客还乡的感慨,在“回”字的拖音中有所宣泄。第二句的“乡音”二字也很平稳,表示“无改”的状态。而“鬓毛衰”是衰减的状态,声音也随之走低。第三句“相见”是“见到我”的意思,“不相识”是“不认识我”的意思,所以吟诵的重音落到“见”字和“识”字上,“相见”上扬,表示意外相逢,“不相识”下抑,自高而低表示内心的遗憾。末句吟腔回暖,把“不相识”的尴尬化解于“笑问”之中,所以这句要吟得轻快、俏皮、亲切。王氏把“从”字强调了一下,为后面的“何处来”发问作了铺垫。全诗的吟诵既照顾了诗意的表达,又体现了吟诵规则的要求,兼顾了内容和形式。

彭世强的吴语吟诵首句“家”、“回”字音延长,突出思家心切,步履沉重。次句“音”字拖长,“无改”稍快,紧接送出稍微拖长的“鬓毛衰”三字,让乡音不变与鬓毛之变对比鲜明!“衰”是韵字,照例应该延长,此处略有缩短,显示出诗人的感慨!第三句“见”字音高略有提升,且有力度。用方言读“识”(入声字),更显局促,音效明显。吟唱末句,一反常规,将“何处”的“处”(仄声)字延长,以示疑问。“来”字吟者加颤音延长,以示诗人内心深藏之苦楚。(撰稿:王恩保、彭世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