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敕勒歌/北朝民歌

03 chì   běi cháo mín

alt

注释

敕勒川: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又称铁勒,主要生活在甘肃、内蒙一带,以游牧为主。川,平原。阴山:又名大青山,大部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西起河套,东接内兴安岭,绵延千里以上。穹庐:游牧民族使用的用毡制作的圆顶帐篷,俗称蒙古包。:这里可以读为“yǎ”。:同“现”,显现。

简繁对照

alt

题解和大意

《敕勒歌》,敕勒族人创作的歌曲。诗篇以雄浑豪放的语言,将我们带入那辽阔的大草原上:苍茫的天空,犹如一顶硕大无比的穹庐,笼盖无边的大地。“天苍苍,野茫茫”展现了大草原天空的晴朗高远和大地的壮阔恢弘,让人感受到了祖国北部风光的独特魅力。“风吹草低见牛羊”点出了敕勒川水草丰盛,牛羊成群,表现出了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的富庶、平和、安详。

alt

吟诵说明

《敕勒歌》由于晓鹏朗诵,华锺彦吟诵,戴学忱吟唱。下面对吟诵、吟唱做分析说明。


这是一首产生于大草原的少数民族诗歌,大草原上天高地阔,人与人的交流有居高声远的特征,因此应该引吭高歌。“敕勒川,阴山下”要起得高一些,才能把宽阔的原野气象展现出来,才能把诗人放牧敕勒川喜悦、兴奋的心情现出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是全诗的最高处,更需高歌长吟,把敕勒川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风光、阴山下天高地阔的境象与敕勒人豪迈的性格表现出来。“天苍苍,野茫茫”由高亢转为低沉,使曲调有所起伏,让吟者能有所喘息;更重要的是,这样吟诵能表现出诗人在咏叹自然的同时还有对自然、历史的沉思,天那么高,有没有尽头?地那么阔,哪里是边际?末句又由对自然的沉思回到现实,看到成群的牛羊出没在草丛中,诗人喜悦异常,“风吹草低见牛羊”应当由低沉转为高亢。只有这样,才能吟得抑扬顿挫,雄浑豪放,得其神情。(撰稿:华锋)

戴学忱是用蒙古长调风格的吟唱调来表现这首诗的。吟者用舒展、放松、自然的声腔表现了草原的辽阔无际。首句“敕勒川,阴山下”,吟者将其处理成一高一低的形式,即“敕勒川”高亢辽远,体现草原的宽阔无边,“阴山下”低沉一些;“天似穹庐”有意放缓速度,以体现天空的静谧与广博草原已经如此之大,天空比草原更加无垠无界,像一个穹庐笼盖在大地之上,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屏息的美!“天苍苍,野茫茫”恢复了原先的速度,因有两对叠字,吟唱要注意韵律与节奏感,“苍”、“茫”都是平声字,可以将其拖长来表现草原天地间的苍茫之感,深情而优美。末句“见牛羊”的“牛”字的颤音是吟者模仿马头琴的声音,别具异域韵味,更切诗意。(撰稿:李梦溪)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