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坐断东南战未休

第四章
坐断东南战未休

先遣出江南

挺进师编入的新四军,全称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由南方八省分散各地的红军游击队组编,与长征到达北方的红军主力改编的八路军一道并肩作战,是中共掌握的两支劲旅。

新四军仅有四个支队10个团,粟裕担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因司令张鼎丞调往延安,粟裕不久即代理司令,实际指挥部队,与一支队司令陈毅、三支队司令张云逸、四支队司令高敬亭并列。

1938年4月,侵华日军已击破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占领第一大城市上海和首都南京,开始窥伺军事重镇徐州。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难当头,哀鸿遍野之时,新四军秣兵厉马,准备出征。

毛泽东交给新四军的任务是以茅山为中心,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同时要求实际最高负责人、副军长项英“先派支队去溧水一带侦察”。他还细心地叮嘱说:“须派电台及一有军事知识之人随去。”

这一“有军事知识之人”,自然是能征善战的将领。项英在几个支队正副司令中考虑良久,最终选择了当年中央苏区红七军团的参谋长粟裕,毛泽东很满意,当即复电同意。

项英又从长江以南的3个支队中抽出400多人,组成先遣支队,任命粟裕为司令员兼政委,开赴苏南敌后,执行了解日伪情况和风俗民情的战略侦察任务。

粟裕慨然上任,再次成为开路的年轻“先锋官”,宛如当年抗金名将宗泽麾下的先锋官岳飞,先遣支队便是岳飞帐下精悍的五百骑兵。

时为先遣支队政治部主任的钟期光晚年回忆说:“先遣支队的组成,每团派一个连,营长当连长,逐级下放,直到班长当战士,强中选优,勇中挑智,加之训练有素,所以部队质量高,战斗力强。”

一踏上征途,粟裕便与日军进行了一次智慧的较量。

先遣支队离开新四军军部驻地皖南歙县后,第一站到达距离芜湖不远的南陵。当晚,官兵们住宿县城东门外。大家白天行军疲惫,沉沉酣睡时,粟裕却辗转难眠,千斤重担在身,他不得不格外警醒。

他忽然想到,芜湖近在咫尺,早已被日军占领,先遣支队的行踪说不定已被无处不在的敌特知晓,可能会遭到突然袭击。

想到这里,他冒出一身冷汗,急忙传令下去,要求全体紧急集合,迅速隐蔽转移,开往城外的一个小山村宿营。

天刚蒙蒙亮,几架日寇轰炸机果然飞临南陵城东门上空,盘旋一圈,认准先遣支队原来的住处,一阵狂轰滥炸,顿时全城烟尘滚滚,一片狼藉。

先遣支队躲过一劫,毫发无损,多数官兵第一次见识粟裕的神机妙算,不由得肃然起敬。

后来成为福州军区副政委的王直回忆说:“当年的不少干部,不要说飞机,连汽车都没有见过”,“而粟司令不仅见机不惊,而且还能对它作出这样准确的判断,怎不叫人心服”!

到达苏南后,粟裕一面安排侦察,每天将情况汇报给军部,一面着手发动群众,宣传新四军抗日的主张。

老百姓却不肯买账。

1938年5月,率新四军先遣支队进军江南时的粟裕

蒋介石几十万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节节败退,黄鹤一去不复返后,老百姓闻日色变,对抗战异常悲观。他们以为中国军队再也不会回来了,看到装备简陋、不期而至的新四军时,认定是打家劫舍的土匪。先遣支队派人上门联系,多是避而不见。

王直晚年回忆说:“先遣支队所到之处,常常进不了屋,以至进不了村。有些村庄有自卫武装,你一去他就开枪打你。这就把先遣支队搞苦了:吃点干粮,露宿野地;一逢下雨,从粟司令开始,个个都成了落汤鸡。”

粟裕决定在江南打一仗,以壮新四军的军威,振奋沦陷区老百姓的抗日信心,作战地点是他侦察时发现的韦岗。

恰在这时,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交给新四军一个作战任务,要求“派兵一部,挺进于南京、镇江间破坏铁路,以阻击京沪之敌”。时间限定为三天,“否则严厉处分”。

新四军虽然是中共掌管的武装,但按照国共合作协议,编入了第三战区作战序列。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接到命令,马上想到了正在江南敌后的粟裕,要求他遵照执行。

粟裕立即收拢部队,急行军100公里,通过多道日军的严密封锁线,到达南京与镇江之间的下蜀。一声令下后,官兵们趁着沉沉夜色手脚并用,将京沪铁路破坏了40米,日军南来北往的交通一时陷入瘫痪。

兵不卸甲,马不解鞍,粟裕又悄然转兵韦岗,准备实施预想已久的伏击战。

他紧紧盯住的韦岗,位于镇江西南15公里,多是低矮的丘陵和小山地,镇(江)句(容)公路从这里蜿蜒而过。他通过侦察得知,日军正调兵遣将,向武汉进攻。公路上的日军车队每天来来往往,多达五六十辆。

粟裕决定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竭尽所能策应武汉会战。王直回忆说:“决心一下,粟司令又折断一根火柴棒,在地图上一段一段地量出韦岗到南京、到镇江的距离,计算出日寇增援部队赶到的最快时间。”

粟裕挑选了百余名精干人员参加行动,由自己亲自带队,下设6个步枪班、1个机枪班、1个短枪班。

战前,他做了一个简短的动员讲话,强调首战必胜。多年后,参加过战斗的原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回忆:“粟司令对我们说,‘我们挺进江南,第一仗十分重要,一定要打个胜仗’。”

粟裕还要求伏击队夜间急行军,拂晓前进入伏击阵地,以保持战斗的隐秘和突然。

午夜,大雨滂沱,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崎岖山道上,粟裕和参战官兵们冒雨摸黑急行,很快到达预定的设伏地点,隐伏于公路一侧有利地形。

第二天上午8点多,旁若无人的日军车队像往常一样,大摇大摆进入了伏击圈。粟裕一声号令,各种枪支一齐开火,日军顿时人仰马翻,鬼哭狼嚎。战斗仅半个小时便解决,击毙日军10余名,包括一名少佐,伤数十名,击毁汽车4辆。

时为侦察排长,后来担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的邹志成晚年回忆时,犹自兴奋地说:“我亲手打死了那个日军少佐。”

当时,一个鬼子打开车门,准备开枪射击。邹志成发现后,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猛关车门,将鬼子手死死夹住,枪便掉下来。他立即甩手一枪,将其击毙。

“没想到竟是一名少佐。”多年后邹志成回忆时,依然一脸自豪。

粟裕深知,日军不会善罢甘休,很快将出动大队人马增援,此地不可久留,于是下令迅速打扫战场,分路撤退。

当17辆卡车的日军在飞机、坦克的助阵下,急如星火地赶到战场时,只有一地狼藉的尸体和破败的车辆残片,新四军早已无影无踪。

韦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首战告捷,让江南老百姓为之一振,“中国军队又回来了”的消息迅速传遍开来。

韦岗战斗缴获的战利品和粟裕的祝捷诗

日军也“吃一堑,长一智”,开始格外谨慎起来。他们知道,唐诗宋词里秀美的江南,几个士兵就能耀武扬威,横行无忌,让一村老少哭爹喊娘望风而逃的日子过去了。

叶挺和项英闻报大喜,通令“号召全军学习”,名义上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也千里传令嘉奖:“叶军长: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

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中将副总指挥兼江南行署主任冷欣,当年曾在中央苏区的浒湾与粟裕对阵交手,算是打出来的“老相识”,客客气气派人前来洽谈,要“借”几样战利品。

张铚秀晚年回忆说:“他们向我们要日本步枪两支、手枪一支、军刀一把、望远镜一具、军大衣一件、军帽一顶、皮鞋一双等。甚至要以一挺机枪换一支日本步枪。”

粟裕却婉言拒绝,说:“你们要,我们可以送给你们,只要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打个收条给我们。”来人面面相觑,沉默不语,呆坐一会儿,悄然离去。

张铚秀回忆说,当时他们很不理解,埋怨粟裕说:“人家出高价同我们交换,赚钱的生意你不做,还要白送给他们。”

粟裕微微一笑:“你们都是小傻瓜,如果按来人的意思做了,我们就上当了。”他解释说,国民党若得到这些日本武器装备,就可以拍出照片,到处吹牛皮,说这仗是他们打的。

部下们有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咧着嘴笑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