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八百哀兵
粟裕带出来的800余人,成为红七军团和红10军团最后的“血脉”和火种。凄风苦雨、飘摇板荡中,如同当年朱德大庾整编一样,他又一次悲壮地站在了800余名哀兵行列。
突围后不久,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指令以这800来人为基础组建红军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为政委,任务是到浙江境内打游击,创建根据地,从战略上配合主力红军行动。
浙江是蒋介石的老家,保甲严密,重点设防。到那里去活动等于投身虎穴,生死难料,但粟裕慨然说:“请转告苏区中央分局和党中央,坚决完成任务。”他迅速选定了山高林密的浙西南为第一个开进目标。
多年后,时为挺进师3纵队战士、不久又担任粟裕和刘英警卫员的张金发,还记得粟裕在动员大会上慷慨激昂地说:“我们这支部队要穿插到敌人的后方去牵制敌人,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我们的任务是打到蒋介石的老家去,打到陈诚的老家去!”
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不仅横跨两个省,山高路远,而且沿途关隘重重,重兵围堵。粟裕率领挺进师闯重围,攀峭壁,跨信江,躲叛徒,可谓“过五关斩六将”,一路辗转向前。
时为第一大队大队长的余龙贵后来回忆这次行军时说:“我们翻山越岭,走的是羊肠小路。天下着雨,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山去。粟裕同志走着,走着,也滑倒在山沟里,幸亏下面没有大石头,才没受重伤。”
1935年,任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长的粟裕
他说,粟裕的手、脚皮肤磨破了,腰也跌伤了,痛了好几天。“我们担心首长跌伤了,不能行走,他却安慰我们说:‘不要紧,我可以自己走。咱们走吧!’这时大家才放心了。”
时为三支队副政委的张文碧也回忆粟裕说:“行军时,他跑在最前面。部队疲劳了,他前后来回奔走照应战士,还站在路边喊鼓动口号:‘同志们,加把油!大家比比看,谁先上山头!’”
他还说:“粟裕同志兴趣广泛,会吹口琴,当部队休息宿营时,他常常吹起口琴为大家歌唱伴奏,鼓舞大家的斗志。有时还亲自指挥部队唱国际歌、红军歌,或者坐在士兵中间,给战士们解释歌词的内容。”
1935年4月,挺进师终于到达浙西南庆元县的斋郎地区。作战中,唯一一部电台被损坏,从此和远去的中共中央失掉了联系,一如断线的风筝飘荡天际,只能独立自主,绝处求生。
斋郎村红军挺进师卫生部驻地
斋郎是一个三县交界的小地方,崇山峻岭,林深草密,路险沟深。蒋介石的福建、浙江两省保安团一路狂追,也很快赶到这里。他们从东北、正东和东南三个方向实行分进合击,准备一举吃掉挺进师。
红军只有劫后余生的区区数百疲惫之师,蒋介石眼里早已没有了粟裕,“追剿”的部队也从正规军换为保安团,甚至还有自诩为“刀枪不入”的地主武装“大刀会”。
粟裕自然不会等着束手就擒。他带上几个人,穿山过岭,登上海拔高达1248米的主峰,仔细勘察地形,很快想到了一个破敌之策。
苍山如海,松涛阵阵。粟裕将部队埋伏在丛林深处,静静地等待国民党军的到来。
4月28日早晨,山间的浓雾尚未散尽,漫山遍野的大刀会“神兵”出现了。他们认为红军不堪一击,披头散发,袒胸露乳,口念“秘诀”,争先恐后冲向挺进师的阵地。
他们不知道,保安团之所以让他们打头阵,并非好心地把“肥肉”拱手送给他们,而是利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消耗红军有限的弹药,然后从容进兵,坐收渔翁之利。
与蒋介石精锐嫡系部队对阵过多年的粟裕,收拾大刀会算是小菜一碟,小试牛刀。出击命令下达后,挺进师官兵一如猛虎下山,三下五除二便将“大刀会”打得哭爹喊娘,腿长的人瞬间跑得无影无踪。
接着,粟裕派出一支小部队,边打边走,将浙江保安第一团诱入伏击阵地。
双方短兵相接,各不相让。一天激战后,挺进师大获全胜,打掉保安团500多人,几乎与挺进师全师人马相等。更让他们喜笑颜开的是,缴获了150多支长短枪,5挺轻重机枪,子弹万余发。
浙江保安第一团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原计划一道合围挺进师的福建保安第二团顿时慌了手脚。他们知道红军不好对付,一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很快撤出了浙西南。
粟裕随即开始着手建立根据地。
建立根据地的首要任务是发动当地的穷苦老百姓,让饱受压迫剥削、饥寒交迫的老百姓组织起来,成为红军的坚固靠山,这是当年井冈山毛泽东开创的宝贵经验。
粟裕跟随毛泽东多年,对这一经验驾轻就熟。他将集中作战的各个纵队分散开来,实行“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打击敌人”,要求所有官兵学会打游击和做群众工作两套本领。
粟裕将挺进师编为4个纵队和两个独立支队,分配了各部队的具体任务:第4纵队留在浙闽边境活动,牵制敌人;第1、第2纵队开辟基本区,建立根据地;其余则跟随师部北上,在浙赣路以南游击。
然而,部队化整为零,粟裕遇到了一个问题。挺进师的最早前身是中央苏区的红七军团,擅长的是正规野战,对分散乃至单个游击十分陌生,更没有发动群众的方法。
官兵们听说要分散行动,都面露难色,一百个不情愿。
粟裕想到了一个先易后难的办法。他先让经验丰富的团级干部带小部队单独活动,约定会合的时间和地点。一次外出活动成功后,他又将带队人员更换,部队再度细分,单独活动时间也逐渐延长。
官兵们遵令而行。他们单独活动的次数一多,生存能力果然大有长进,再也不畏惧小部队外出,群众工作也逐渐得心应手。
不久,粟裕和政委刘英又成功收复了一支青帮队伍,首领陈凤生等人加入了中共组织。这支队伍有近5000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成员广泛,使挺进师的分散游击和群众工作有了更可靠的基础。
不到5个月,浙西南游击根据地便建立起来,纵横百余公里,覆盖江山、浦城、龙泉、遂昌、松阳等五个县。根据地内部先后建立了临时苏维埃政府、群众武装和群众组织,星星之火再度燎原。
红军挺进师也发展到近千人,扩编为5个纵队和两个独立支队,还有地方武装近千人,建立了军需物资供应站、军械修理所和伤病员休养所。粟裕初步实现了中共中央交给的任务,不仅在浙江打出了一块地盘,建立了一个井冈山似的根据地,而且兵强马壮,站住了脚跟。
这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粟裕这个当年南昌起义的参加者,和刘英一道还搞了一次声势颇为浩大的大示威,命令部队全面出击,“缴枪扩军”。部队跨州过府,攻城拔寨,斩获颇丰。
粟裕与红军的名声一时震惊了浙江大地,国民党的《东南日报》惊呼:“浙江素称平安之区,自粟、刘窜浙后,匪化已波及全浙”,他们认为:“以目下形势论,浙江共匪不亚于四川(张国焘、徐向前)、江西(朱德、毛泽东)之匪。”
他们还警告说:“若当局未能迅速肃清,前途实堪可虑。”[1]
将粟裕与红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徐向前和红一方面军的毛泽东、朱德并列起来,足见他的能量,也可知饱食终日的浙江官府要员们的惊恐。
[1]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编:《宏愿付青山》,2007年版,第2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