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唐代酒文化的内涵
第一节 一尊春酒甘若饴——唐代的酒
一、酒的起源
酒的起源甚早,大概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便发明了酒,只是具体的时间很难指证。在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便有“酒”字。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有《酒诰》一篇,是周公命令康叔在卫国宣布的戒酒令。并在酒诰中指出要以殷纣王因宴饮无度而导致亡国之例为诫,可见西周时卫国的酒风之盛。在《诗经》中有“我有旨酒”(《小雅·鹿鸣》)、“既醉以酒”(《大雅·既醉》)、“朋酒斯飨”(《豳风·七月》)之句,《周礼》中有“酒正”、“酒人”、“浆人”之职,在《楚辞》中有“奠桂酒兮椒浆”(《九歌·东皇太一》)、“援北斗兮酌桂浆”(《九歌·东君》)的诗句。
如果说这些有关的文字记载时代较晚的话,那么在传说中酒的起源更早,有神农氏辨药知酒味、黄帝亦言酒能治病之说,还有在原始时代古猿造酒的传说。但在传说中,以仪狄造酒和杜康造酒最为有名。《战国策·魏策》载:“昔有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王粲在《酒赋》中说:“帝女仪狄,旨酒是献。”也说的是仪狄,这么说,仪狄是大禹时人,既然神农氏能辨药知酒味,黄帝言酒能治病,可见造酒要早于大禹时的仪狄。杜康造酒之说,则更晚,杜康是西周时人。宋人窦革在《酒谱》中说:“魏武帝乐府亦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予谓杜氏本出于刘,累在商为豕韦氏,武王封之于杜,传国之杜伯,为宣王所诛,子孙奔晋,遂有杜为氏者。”因此,杜康也不可能是始造酒者。窦革说:“然酒果谁始乎?予谓智者作之,天下后世循之而莫能废。”此话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因此,是谁发明了酒,至今仍是一个未破解的谜。古猿造酒的传说,起源更晚,始见于明清人的笔记小说。明人李日华《紫桃轩又缀》中说:“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清人李调元《粤东笔记》卷九:“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米则有五六升许,味最辣,极难得。”又有清人笔记小说《粤西偶记》:“平乐等府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其酒多至数石,饮之得香美异常,曰猿酒。”由此有人推断,古猿时就已可能造酒。但这也只是想当然耳。
从实物的考古中,可以证明,中国至少在商代就有了酒。1977年,在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中出土的两个铜壶中,有呈墨绿色或淡橙翡翠色的液体,经化验,证明是酒。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东滕州前掌大商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卣,刚出土时,铜器密封严实,荡之有声,从中倾倒出的液体晶莹透澈,经化验,证明也是酒。此外,在山西平陆县曹川乡的西汉大墓出土的卣中也有酒。这说明,从实物上来看,我国至少在商代就有了酒。
从酒器上来看,也能知道酒的历史。如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一些盛酒的陶器。如大汶口文化的陶鬶(guī)、陶杯、彩陶背壶、圜底大口尊,仰韶文化的水鸟啄鱼纹蒜头壶、船型彩陶壶、波浪纹彩陶钵、鱼鸟纹葫芦瓶,良渚文化的蟠螭禽鸟纹双鼻壶、禽鸟纹黑陶壶、漏斗型流滤酒器,龙山文化的蛋壳陶高柄杯、陶鬶、陶觚(gū)、陶壶、陶罍(léi)等。这些器具在出土时多有较固定的组合,它们的用途可以推知,皆为酒器。酿酒和农业的出现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而我国比较成熟的农业约出现于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这就为酿酒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物质前提。“综上可知,我国酿酒的起源,应不会晚于距今六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1)
中国古代的酒的酿制,可分为用谷物酿造的甜酒、白酒和用水果酿造的果酒三大类。其中甜酒和果酒出现较早。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大概从生产的粮食有了剩余之后,便开始造酒了。到了商代,酿酒的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曲糵(niè)开始出现。糵是用发芽的谷物所制成的酿酒发酵剂。用这种糖化剂所酿成的酒,就叫做“醴”,是一种甜酒。秦汉以后,制酒的技术有了很大进步,酒的产量和质量有明显提高,品种也逐渐增多。仅扬雄的《方言》中记载的地方名曲就有八种之多。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在其卷七中就专门记述了制曲酿酒的技术和原理(2)。
白酒即烧酒,学名叫蒸馏酒,出现要晚些。中国何时出现白酒,一直有争论,主要有东汉说、唐代说、宋代说和元代说。主张白酒在元代才有的主要依据是明代大药物家李时珍的一句话:“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3)主宋代说的根据是北宋田锡《曲本草》和南宋人的《丹房须知》、《游宦记闻》的记载,当时已有制酒的蒸馏器。主唐代说的根据是唐人陈藏器《本草拾遗》中的记载,证明唐代就有制酒的蒸馏器;且唐人诗中就有“白酒新熟山中归”(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烧酒初开琥珀香”(白居易《荔枝楼对酒》)、“自到成都烧酒熟”(雍陶《到蜀后记途中经历》)的诗句。
决定能否生产白酒的是何时出现蒸馏器。可喜的是,据近来的考古发现,发掘出了一些不同年代的制酒蒸馏器。1975年12月,在河北省青龙县土门子公社,发现了一套金代黄铜蒸馏器;此外,在安徽省天长县汉墓中出土了一套制酒的青铜蒸馏器。这就说明,在汉代就已经有酿制烧酒的器具,那么白酒(烧酒)至少在汉代时就已出现(4)。
中国的果酒,主要是葡萄酒。葡萄酒原产于西域。据《史记·大宛列传》:“(大)宛左右以葡陶(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馀石,久者数十岁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葡陶肥饶地。”《汉书》上说葡萄是张骞通西域时带入长安的。这说明,在汉武帝时葡萄已由西域传入内地,并广为种植。但皇宫中所用葡萄酒还是由西域各国进贡。直到唐贞观十四年(640),唐“破高昌,收马乳葡萄实,于宛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醐,既颁赐群臣,京中始识其味”(《册府元龟》卷970),这时才得到了高昌用葡萄酿酒的方法(5)。
二、唐代的酒类
中国的三大酒类到唐代在品种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唐国史补》在谈到唐代的名酒时说:“酒则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河东之乾和蒲萄,岭南之灵溪、博罗,宜城之九酝,浔阳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虾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谓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
从唐诗中来看,唐代的酒就更加丰富多彩。唐诗中有新酒、旧酒、生酒、熟酒、清酒、浊酒、绿蚁酒、浮蛆酒、葡萄酒、美酒、薄酒、村酒之称。从酒的颜色来看,有碧酒、绿酒、白酒、黄酒、真珠红色、琥珀色、乳白色、流霞色、瓮头青色等。从酒的产地上来看,有新丰酒、长安酒、临川酒、金陵酒、成都酒、巫峡酒、巴陵酒、兰陵酒、郢水酒、射洪酒、鲁酒、蜀酒、乌程酒、馀杭酒、新罗酒等。唐代的酒多带“春”字,除了上面《唐国史补》中所举的荥阳的土窟春、富平的石冻春、剑南的烧春之外,还有金陵酒名金陵春、江陵酒名抛青春、郢州酒名富水春、射洪酒名射洪春、宣城酒名老春等。此外,唐代还有用花草和药物所酿的酒,如李花酒、薤白酒、蒲黄酒、藤花酒、地黄酒、梨花酒、黄花酒、茱萸酒、石榴花酒等。从这些酒的名字我们就可以感觉到唐代酒的花色品种之多,仿佛酒香中飘着花色,散着花香,充满着春天的气息。
粗分起来,唐代的酒可分为三大类:水酒、果酒和烧酒。
(一)水酒
从造酒的工艺来看,唐代所酿的酒基本上还是水酒,即甜酒。这些水酒的度数较低,味道发甜,一些酒瘾大的人喝了嫌不过瘾。诗人韩愈以酒量(亦称酒户)大著称,他曾一度喜欢甜酒:“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芍药歌》)后来他可能因酒量大,嫌喝甜酒不过瘾,白居易曾写了一首诗与他开玩笑说:“近来韩阁老,疏我我心知。户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以寄之》)
唐代的酒分清酒、浊酒,浊酒即未经过滤的酒。白居易有一首有名的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
所谓“绿蚁”,或叫“浮蛆”,就是酒上所飘的浮渣如蚁,“新醅酒”即未曾过滤的新酒。浊酒大多带有酒糟。清酒是经压榨或过滤过的酒,通常是临饮时才将酒糟滤去或将酒从酒糟中压出。李白有一首诗说道:“白门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酒肆留别》)这“压酒劝(一作唤)客”就是从酒糟中压榨出酒来,再请人喝的意思。浊酒一般都是家酿的酒,像白居易所说的“绿蚁新醅酒”,就是自己家酿制的酒。当然,酒肆有时也卖这种酒,但价钱要比清酒便宜。杜甫晚年因家贫,喝的多是浊酒,后因有肺病,连浊酒也给戒掉了:
万里悲愁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诗人戎昱,重阳节那天有人到他家做客,他拿出家酿的浊酒待客,觉得很不好意思,只好劝酒说:“莫嫌浊酒君须醉,虽是贫家菊也斑。”(《九日贾明府相访》)意思是说,酒虽不好,但您老将就点,一定要不辞一醉。我虽家贫,但我种的菊花还是开得不错的。诗人贯休是个和尚,一次他晚上出来散步,见农家烧荒,一阵风起,传来了田家浊酒的酒香(《秋晚野步》:“烧岳阴风起,田家浊酒香。”),惹得他贪婪地多吸了几口酒香气。可见贫家和田家所饮的多是浊酒。
而清酒却与浊酒不同,因经过加工,质量要高一些,因此价钱要比浊酒贵一些。杜甫《偪侧行赠毕四曜》诗中说:“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他所说的酒价当是浊酒,而清酒,就贵得多了,尤其是那些名贵的酒,更是价值十千:“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夜清酒浓人如玉,一斗何啻直十千”(独孤及《东平蓬莱驿夜宴赠别姚太守置酒留宴》)。
这些名贵的清酒,是用香花和香料的叶子浸泡蒸煮过滤的:“洗花蒸叶滤清酒”(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其二十八),平时大都是用“金樽”、“玉壶”一类精美贵重的酒器盛装着,喝酒时有歌妓的歌舞相伴: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
可怜锦瑟筝琶琶,玉壶清酒就倡家。(崔颢《渭城少年行》)
好的清酒颜色澄澈,气味甘香,喝了心情十分舒畅:
谢将清酒寄愁人,澄澈甘香气味真。
好是绿窗风月夜,一杯摇荡满怀春。(孙氏《谢人送酒》)
如果在酒中加入各种花草和香料,便制出各种风味独具的药酒了,有茱萸酒、薤白酒、蒲黄酒、石榴酒、屠苏酒、竹叶青酒、松醪酒等各种名目。
各式各样的清酒和浊酒,丰富了唐人的生活,也给诗人增添了许多情趣和诗意。
(二)果酒
唐代的果酒,主要是葡萄酒。自从汉武帝通西域以来,西域的葡萄已被引进内地,在长安、洛阳等地开始种植。在唐代内地种葡萄已很普遍,这在唐诗里就可以发现许多咏葡萄的诗篇:“年年战骨埋在外,空见蒲萄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杨柳千条花欲绽,蒲萄百丈蔓初萦”(沈佺期《奉和春日幸望春宫》)、“蒲萄架上朝光满,杨柳园中暝鸟飞”(储光羲《蔷薇》)。
从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学得西域的酿葡萄酒法以后,宫内也开始酿造葡萄酒。但是,唐代京城里喝的葡萄酒,绝大部分还是西域所贡,或西域商人从西域运到内地的。据《杨太真外传》所载,李白为玄宗作《清平调词》三首,杨贵妃十分高兴,“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州蒲萄酒,笑领歌,意甚厚”。杨太真所饮之葡萄酒即西凉州所贡。鲍防《杂感》诗说:“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看来边地胡人每岁贡酒,已成惯例。
从唐诗中所见,葡萄酒也大都与胡人和边塞有些关系:
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
帐下饮蒲萄,平生寸心是。(李颀《塞下曲》)
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
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元稹《西凉妓》)
通天白犀带,照地紫麟袍。
羌笛吹杨柳,燕姬酌蒲萄。
银含凿落盏,金屑琵琶槽。
遥想从军乐,应忘报国劳。(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
石国胡儿人见少,蹲舞尊前急如鸟。
织成蕃帽虚顶尖,细氎(dié)胡衫双袖小。
手中抛下蒲萄盏,西顾忽思乡路远。
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
(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
唐代的葡萄酒,除了西域边疆地区生产之外,唐太宗贞观之后,已在凉州、长安等地开始生产,已从进贡之酒走向了普通百姓家。王翰著名的《凉州曲》:“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即说明在凉州,一般的将士也能喝到葡萄美酒,可见葡萄酒在唐代的边陲已成通常的饮料了。
(三)烧酒
除了酿造水酒之外,唐代某些地区,特别是蜀中地区已经开始酿制烧酒,即蒸馏酒。雍陶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到蜀后记途中经历》)蜀中剑南有烧春酒,所谓“烧春”即烧酒的意思。此外,在唐诗中也多次提到白酒,除了一些是形容酒的颜色之外,其实所指之白酒就是烧酒。诗人徐夤曾送给他的好友崔侍御两瓶白酒,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对这种白酒加以说明和夸赞:
雪化霜融好酦醅,满壶冰冻向春开。
求从白石洞中得,携向百花岩畔来。
几夕露珠寒贝齿,一泓银水冷琼杯。
湖边送与崔夫子,谁见嵇山尽日颓?(《白酒两瓶送崔侍御》)
此诗将白酒当做是“几夕露珠”和“一泓银水”,“露珠”,不正是暗指此酒是蒸馏之酒吗?“银水”是指此酒浓度之高。可见此白酒确实非一般之水酒,而是烧酒。诗人将此酒看得如此珍贵,看做是“白石洞中得”的仙酒,并作为珍贵礼物送给要好的朋友。若是一般的两瓶水酒,还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他决不会如此看重,如此大费笔墨的。况唐时确已有制烧酒之器具,已被考古者所发现,烧酒在唐时已经出现,确实是一不容置疑之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