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悲曲话文姬

胡笳悲曲话文姬

披散头发,赤着双脚,她,走进了魏王府的大殿。

厅堂中,烛火明亮,参加宴会的公卿、名士、周边各族的使者均大吃一惊,交头接耳:

“她,蔡中郎的女儿?”

“刚才,魏王说要给我们介绍的,就是她?”

……

她,镇定地走到曹操席前,跪下,叩首请罪,思维清晰,语言简洁,却透着万分酸痛、凄苦和哀怨。

满室宾客肃然起敬,脸上的疑惑转成了同情与怜悯。

曹操见众人有求情之意,就说:

“夫人说得很在理,情有可原;但公文已送上去,怎么办呢?”

“明公,您马厩里宝马成千上万,手下的虎贲之士不计其数,”她应声而答,“有一匹马伤了足,您不会不爱惜,不去救它一命吧!”

曹操被感动了,下了赦免令。

她,蔡文姬,救的是第三任丈夫,屯田都尉董祀。

蔡文姬,名琰,字昭姬(后人避晋文帝司马昭之讳,改“昭”为“文”,遂以“文姬”的称呼,留名于史)。东汉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书论家蔡邕是她的父亲。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奉诏规范五经(《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论语》、《礼记》)文字,镌刻立石。此项工程历时九年,至光和六年(183)才竣工。蔡邕组建了一个团队,有校对、书写、镌刻等部门。在一个时期,蔡邕是主要负责人,并是主笔者。

石经文字为八分(汉隶,又称铭石体),先用朱笔书写,然后再刻石。书写者很多,残碑上尚存堂谿典、马日磾、赵等多人名姓。有的碑上还刻上了刻工的名字。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