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茶经》,品茶性

读《茶经》,品茶性

闲来无事,下载了陆羽的《茶经》,电子书。《茶经》字数不多,七千余字。细读慢研之际,突然想,何不干脆打印出来,读着方便呢?念头一出,自己先就笑了。因为我想到了我喜欢的线装书,就像突然邂逅久违的心上人,心情愉悦。

于是,整理字体,页面设置,A4纸,两栏排版,打印。

线装是我国明代兴起的一种新型书籍装帧形式,也是我国古代最完美的一种书籍装帧形式。在它之前还有绳串联、竹简、帛书、石经(石碑)、拓印(卷轴)、经折装、旋风装和蝴蝶装、包背装等等。

线装书的一般加工流程为:折页、配页、撞齐、订纸捻、配封皮、三面裁切、打眼、穿线、包书角等。我这个后人加业余操手,就只能简单为之了:折页、撞齐、打眼、穿线、重压(压实压平)。我装订的第一本线装书就这样完成了,《茶经》在茶文化发展史上的神圣地位也在我的操作中更显得庄重了。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陆羽,字鸿渐,号季迹,又名疾,别号桑苎翁,自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陆羽对茶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经常与朋友谈茶、品茶。陆羽的一生都在研究茶事,种植、栽培、烹煮,脚步遍及全国各大茶区。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考察、整理、著述、刻印,仅《茶经》一书,就用时二十七年。也因为此,中国茶事在一代茶圣的影响下,渐渐盛行,千年不衰。

《茶经》一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主要内容是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等。

饮茶思源,阅《茶经》,摘录,知之: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茶叶,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饮茶,早取为茶,晚取为茗。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其煮器,若松间石上可坐,则具列(茶之器)废。若瞰泉临涧,则水方、涤方、漉水囊(茶之器)废。

知茶如此,茶之幸也。

非常简洁的一段文字,就告诉了我们这么多的茶知识。什么时间采茶,怎么造茶,什么茶好,什么水好,什么环境品茶,哪些可以简略,既让人们懂得了茶,又不拘泥于形式,真是一本好茶书。

鲁迅先生在《喝茶》中说,喝茶,喝好茶,要用盖碗,还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当他正写着《吃教》的中途,拉来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觉地滑过去,像喝着粗茶一样了。说到碗,《茶经》告诉我们,首推越州,并与邢州比较详尽:

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我正静坐无为,该喝茶了。暑期浔阳之行,有一大收获,就是带回些好茶。一是庐山的云雾,二是杭州的龙井,三是四川的竹叶青,皆是没有经过发酵的绿茶,有着自然的山野气息。最难得的是大姐送的竹叶青。

竹叶青,产于四川峨眉山。外形扁条,两头尖细,形似竹叶。我面前的这筒竹叶青,装在黑白两色的纸制筒里,黑色部分如中国的水墨画,水印“竹叶青”三字,或大或小,水墨字遍布。两色交接,白色处写有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最有意思的是,在质量等级标示处除标有“特级”二字外,又在括弧处标有“静心”二字。这“静心”二字显然与特级无关,与喝茶人的心境有关。这茶,是要静心才能喝的。也或者说,这茶,喝了使人静心。茶性,人性,需性情相投。就像煮茶的水,也如陆羽说的,须挹山之清流,乳泉、石池漫流者,才能得出好茶。

茶,可以创造一个人的完整世界,就像现在,泡一杯竹叶青,看茶叶翻腾,然后平稳下来,一点点竖起来,悬浮着,又一点点沉于杯底。一切都静悄悄的。简单、自然、舒适,在《茶经》抒写的氛围中,只此就好!

2008-10-07

  1. 蝴蝶装:始于唐代后期,盛于宋朝的书籍装帧形式。
  2. 包背装:元代、明代的书籍装帧形式。
  3. 复州竟陵郡:今湖北天门。
  4. 越州:今浙江绍兴。
  5. 邢州:今河北邢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