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海内鼎沸 孟德崛起

第四章 海内鼎沸 孟德崛起

逆臣弄权天下怒,八方英豪聚一堂。怎奈诸侯皆畏死,大业未成各奔亡。司徒妙计破董贼,孟德驻兵气运长。征战南北天下乱,世事难料云渺茫。

一 陈留起兵

董卓发下缉捕文书时,曹操刚刚离开洛阳,可笑的是,几个时辰前他还是自由身,现在已经沦落为通缉犯。

吕布挑选的这匹马的确是好马,四蹄腾空,奔跑如飞。

一路上风餐露宿,不敢停歇,一直向陈留赶去。曹操要到陈留去找曹洪。曹洪早已经按照曹操的安排,先将曹操妻儿等转移到一个众人不知的地方,然后再回到老家变卖了所有家产,带上钱财,回到陈留等着和曹操会合。

落日留下一道长长的影子,一片血红映照着一人一马,此刻曹操心急如焚,他只想快速赶到陈留,天黑之时他到达中牟县城。

曹操心想:“我这一天已经是马不停蹄,董卓的马再快也跑不到我的前面,缉捕我的文书应该还不会送达,既然这样,我还是进城找家客栈去吃顿饱饭,喂饱马儿再继续上路!”

谁料刚进城门,就被巡夜士兵截住,搜身之后,就将他捆绑。

曹操武功高强,逃跑是很容易的,但他不愿做无谓杀戮,他没有反抗,反抗更会暴露自己。

巡逻队收缴他身上的兵器,押着他直接到了中牟县衙。

曹操估计错了,董卓的马还是比他快了一点点,缉捕他的文书就在他进中牟城门时已经送达!

此刻,县令正站在衙门口,刚好看到巡夜士兵押解一人过来,便问曹操身份。

曹操为了以防万一,便撒了个谎道:“我姓杨,是一个路过此地的客商,因为遭到山贼抢劫,只有一人一马逃了出来。”

这县令名为陈宫,听罢曹操的话,笑了笑道:“来人哪,给我关进牢里,好生看管,不要让他跑了!”

衙役将曹操带进牢里,铐上锁链,周围有七八个人守着。

有人说,这世上最可怕的地方,就是让人失去自由的牢狱!

任凭你多么伟大,只要踏入了牢房,便是一脚入了死门,从天堂到地狱,这种反差会让你有诸多想法。

曹操,从没想到自己会进入牢狱!

月光透过牢窗照在曹操身上,如此清冷,犹如他此刻的心,颤颤的,感觉自己如一粒碎石,他感叹自己大业未成,就被一个县令给抓了起来。

下一步该怎么办?他还能逃出去重新开始吗?

现在的曹操,已经不再单纯考虑自己的抱负这一类事情了,在这一刻,电光石火之间,他的思想已经得到升华,心中的正义之气,已经凌驾于个人荣辱之上了,他想的完全是如何讨伐逆贼,维护国家社稷,让黎民百姓过上安稳生活。

此时,他才充分理解祖父希望他为国立功,一定要以民为本,以国为本,做一个真正男人的深刻含义了!

深夜,狱卒忽然唤醒曹操,把他带到县衙后院中,此时陈宫已经在那里了。

曹操被带到陈宫面前,狱卒想要按着曹操跪下,但曹操就是不从。

陈宫挥手让狱卒散开,对曹操低声道:“我前些日去过洛阳,认得你是曹操!我听闻相国待你不薄,可我刚才接到京城来的通告,说你竟然带刀去刺杀相国,这是为何?”

陈宫,字公台,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也是忠义之士,听闻曹操竟然刺杀董卓,心里也十分痛快。抓到曹操时,陈宫本想直接帮助曹操逃生,然而周围的衙役都在看着,陈宫担心他们有人把自己放走曹操的事情传出去,到时自己的命也就保不住了,因此先假意把曹操关押起来,半夜时分又带出来问话。

曹操答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你既然知道我是曹操,那明日拿了我去京师领赏便是!何须再多费口舌,让我多歇息一会儿也好!”

陈宫听罢,命令身边的人都退下,笑着对曹操道:“孟德不要小瞧我!我虽然只是一个县令,但也胸怀大志,只是未曾遇到良主而已!”

曹操道:“既然如此,我也把话说得明白,我之所以答应董卓所封官职,就是为了接近他,伺机诛杀他,却被他识破。”

陈宫听完,沉思片刻道:“那你离开京城,又将何去何从?”

曹操笑道:“只可惜被你抓住,如若不然,我将回归乡里,发布消息,号召天下诸侯和有志之士,共同讨伐逆贼,还天下太平!”

陈宫听罢叹道:“好一个还天下太平!”说完连忙亲手解开曹操身上的绳子,请曹操坐下。

曹操不解问道:“你这是做什么?”

陈宫道:“孟德是忠义之士,令人佩服!我姓陈名宫,字公台,家中老母以及妻儿皆在东郡,身边了无牵挂。我向来想要报效国家,却一直没有机会。今日有幸见到孟德,愿和孟德一起离开,这中牟县令,不做也罢!今晚我二人即刻动身离开,不要让追兵发现你!”

曹操大喜,就和陈宫一起收拾了盘缠,换上衣服,二人各自背着一把剑,骑上马,趁着夜色离开了。

陈宫是一个优秀的谋士,也是重情重义之人,若有陈宫的辅佐,曹操初期的军事行动将会十分顺利,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曹操失去了这个强有力的帮手。

离开中牟县之后,二人来到了成皋一带。天色已晚,二人又累又饿,经过一片树林的时候,曹操忽然想起来,指着树林道:“此林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和家父是结义兄弟。天色已晚,我二人可去借宿一晚,公台意下如何?”

陈宫此时也是累得难受,满口答应了曹操。二人一路找到了吕伯奢家。吕伯奢见到曹操前来,十分惊奇地问:“近日朝廷悬赏缉拿孟德,你父已前往陈留避难,孟德怎么会来这里?”

曹操回答道:“我幸得公台相助,一路逃命至此,想在叔父家里借宿一宿。”

吕伯奢听罢道:“二位大可放心,今夜便在此歇下,可吃饱喝足,安睡一晚,明早再走。老夫家中不曾备着好酒,且容老夫前往西村去买一壶好酒与二位祛祛寒气。”

孟德连说不必,然而拗不过吕伯奢,只好任他骑驴离开。

吕伯奢家人安排曹操和陈宫在客房歇息,曹操一直心神不宁。

陈宫看他烦躁不安,忍不住问道:“孟德可有心事?”

曹操叹气道:“吕伯奢非我至亲,不可全信。天色不早,他非要赶去村镇,怕是要报官来捉拿我二人。”

陈宫笑道:“孟德不要多疑,他与令尊既然是结拜兄弟,自然会全力帮助我们,怎么还会报官呢?”

曹操始终信不过,叹气道:“我出门看看,观察一下地形,若官兵真的来了,也好及时离开。”

陈宫无奈,只好随曹操出门,未走多远,便听到一阵磨刀之声。

曹操低声道:“夜里磨刀,却是为何?我等须窃听一番,看看所为何事。”

二人悄悄摸到门边,却听得里面传来声音:“稍后我二人将他绑紧,二弟用刀尽快杀了。”

曹操又低声对陈宫道:“啊!吕伯奢一家果然想要害我二人!为今之计,当先行离开,免得遭人暗算!”

陈宫叹气,只好随曹操一道离开,然而二人却在路上碰到了吕伯奢。吕伯奢此刻已经打了酒回来,见曹操二人要走,不禁问道:“贤侄为何忽然离去啊?”

曹操道:“我被缉捕,若留宿于此,被官兵查到,恐连累了您,因此不敢久留。”

吕伯奢笑道:“我已让家人杀猪款待你们,天色已晚,官兵也都在梦中,此去路途遥远,还是先歇息一晚,养足精神,再上路不迟!”

这一番话又刺激了曹操心里的怀疑,但还是说道:“唉,罢了罢了,此等福分,负罪之人消受不起。”说罢便和陈宫策马离开。

《三国演义》中为了表达曹操奸诈的性格,故意演义曹操因为怀疑而杀了吕伯奢一家,这显然不足为信,野史中也编造了几种版本,还让他说出了“宁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聪明睿智而又重感情的曹操是不可能说出这句话的,何况当时还有陈宫在身边,人家抛弃一切跟着你跑路,你说出如此自私无情的话就不怕寒了人家的心?所以曹操不可能说出此话!

二人又奔波数里地,行至半夜,在一间客栈投宿,吃了饭食便早早睡下。

曹操很快便鼾声如雷,陈宫被吵得睡不着觉,只能一直躺着,等待困意来袭。然而到了半夜,陈宫于睡意蒙眬之间,忽然听见拔刀的声音。

陈宫马上被惊醒,听得有说话声,便轻手轻脚下了床,走到门边,悄悄把门打开一条缝偷听,一男人低声道:“那老儿报案后说先回去请逃犯喝酒,稳住他,等我们入府中捉拿,没想到逃犯竟然先走了!根据那老儿所指方向,我们一路追赶,现在已经半夜,那两名逃犯很可能会投宿这儿,大家要仔细搜查!”

陈宫听后大吃一惊,吕伯奢竟然报了案,这些官兵很可能是来捉拿曹操的,他不得不佩服曹操的先见之明,急忙叫醒了曹操,说明情况,然后和曹操一起收拾东西,趁着夜色翻墙离开。

还没走多远,便听到后面一阵喊杀声,原来当天下雨,地上泥泞,官兵看见两串脚印翻墙离开客栈,心生疑虑,便马上来追赶。

曹操和陈宫逃进树林,夜晚的森林太过安静,原本存在的风声、虫声,似乎已经销声匿迹,带有血腥味的空气中,不时传来几声鸟的呜咽声,好像是在作垂死挣扎。林间黑压压的,看不见路,二人时常被树根绊倒,因此跑不快。而追兵借着火把,很快就要追上二人。

慌乱之中,曹操和陈宫走散。又跑了一段路,曹操见到一处灌木繁茂之地,便迅速躲了进去。

官兵追至,一时间看不到曹操,正要分散开来仔细搜查,曹操捡起一块小石头扔了出去。官兵们听见响动,马上去追,曹操静静伏在地上,连大气也不敢出。

待到官兵走远,曹操顺着官兵追来的方向悄悄离开,官兵找不到人,只能作罢。

曹操悄悄回到客栈,牵了自己的马离开。他先是让马缓缓走一段路,以减轻马蹄声,让客栈主人不知道有人骑马离开,也是为了等待陈宫。

他又来到与陈宫走散的树林边寻找,低声叫着陈宫的名字,找了两个时辰也没见到陈宫的影子,曹操心想:“算了,自己已经是戴罪之身,就不要再连累别人了!”

无奈中曹操跨上马背,勒转马头,飞驰而去。

至于陈宫,他并没有被捕。他与曹操走散以后,便减慢速度,慢慢地踩着树根和树枝落叶多的地方走,没有留下踪迹,最后他爬到树上,将白色外袍脱下,裹成一团塞进黑色内衬里,躲在树上不动,因天色极黑,并未被发现。

官兵走后,陈宫不敢去寻找曹操,也不敢回客栈牵马,他心想:“这样天天跟着曹孟德担惊受怕的,何日才能到头啊!说不定他已经被官兵擒住,自己还是早早离开吧!”

曹操连续奔波几天,这一天终于到了陈留,找到父亲曹嵩,向父亲讲述了这几天的经历,最后对父亲道:“我身为男儿,苟且偷安,东躲西藏,也让你们跟着受怕,现在我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散家财,募义兵,讨国贼,伐董卓!父亲是否赞同?”

现在儿子已经是全国通缉犯,曹嵩也颇感无奈,只得赞同曹操的想法,但是建议道:“我和你祖父两代人攒下的家财养活我们这一大家子不成问题,但要募义兵,即使尽数取出,也换不来多少马匹军械。这里有孝廉卫兹,家中巨富,而且为人豪爽仗义,若能够说动卫兹相助,大事可成。”

于是曹操便在家中设下酒席,亲自去请卫兹到家商谈。

卫兹也是个英雄忠义之人,然而空有万贯家财,却没有报国的门路。卫兹也得知了曹操行刺董卓的消息,非常佩服曹操的英勇,如今曹操向他求助,他自然是恨不得马上把家里的钱财全部搬过来。

有的人会在你命运的转折之处为你挺身而出,我们常心怀感恩,称之为贵人。

侠肝义胆的卫兹就是曹操生命之中难以忘怀的贵人。

卫兹与曹操交谈之后,对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时常对人道:“日后平定天下者,非孟德不可!”

以卫兹的声望天天免费替曹操宣传,加上他又带头捐出巨款,此事很快得到地方有力人士响应,出资者甚多,立刻解决了曹操的困难。

日后,卫兹也参与了关东联军起义,在荥阳和董卓军作战时,兵败被杀。曹操听到后非常伤心,特别立祠祭祀,以感谢他的恩情。他的儿子卫臻,在曹操当政时期及魏文帝、魏明帝朝中,皆任要职。

由于曹操在世时赐予卫臻的特权,他成了朝中非常敢言的正直谏官。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得了卫兹的帮助,曹操有了底气,马上发出矫诏,让使者送往各地,然后又招募义兵,竖起白旗一面,在上面写下“忠义”二字。数日间,便招来数千青壮年,组成一支有相当规模的队伍。

这日有一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来投奔曹操,曹操见他体格健壮,便留在帐前当守卫。又有一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来投奔曹操,曹操也将他安排为守卫。而后,又有夏侯惇、夏侯渊两兄弟来投奔曹操。又过几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又各自带兵数千人来见曹操。卫兹又将家财全部取出购置粮草马匹,打造军械衣甲,各地听闻曹操起兵是为了征讨董卓,也纷纷送来粮食。一时间曹操势力迅速壮大。

这一年,曹操正好三十五岁,乃是他改写人生之路,大获成功的开端。

二 关东盟军

打算起兵的不止曹操一个人,还有袁绍、袁术兄弟,他们谁也没有勇气先站起来,都怕枪打出头鸟,现在好了,曹操当了出头鸟,大家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各路英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

袁绍得到曹操的矫诏,知道曹操已经起兵,大喜,马上带着三万兵马,离开渤海来和曹操会面。

见袁绍到来,曹操决定进一步鼓动各路诸侯前来,于是发布了檄文送达各处。

檄文内容为:“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一张檄文就得了天下人心!

这篇檄文充分展示了曹操厚重的文采,可谓字字千钧。

檄文发出去以后,各地诸侯纷纷领兵前来会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长沙太守孙坚,渤海太守袁绍,少则一万,多则三万,各率兵马前来。算上曹操在内,十八路诸侯共数十万人,浩浩荡荡驻扎在陈留城外。

星星之火,顿成燎原之势!

北平太守公孙瓒来时,带来的不只是兵马,还有三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就是刘关张三兄弟。可以说,这一次会师,是刘备三人展露锋芒的一役,也是日后三分天下的基础。

那日,公孙瓒领兵经过德州平原县时,在一片桑树丛中见到一面黄旗,数人骑马前来,原来是刘备。

公孙瓒与刘备是故交,公孙瓒问:“贤弟为何在此?”

刘备道:“当年我得兄长相助,成了平原县令,如今董贼当道,各地诸侯会师讨伐,听闻兄长大军路过,特来迎接,请入城内歇息一阵。”

当时关羽和张飞骑马立于刘备身边,公孙瓒看二人威武过人,便问道:“不知他们二人是谁?”

刘备答道:“他们是我的结义兄弟,这是关羽,这是张飞。”

公孙瓒想起往日刘备也参加破黄巾军一事,问道:“他们可是当日共破黄巾的英雄?”

刘备则激动地向公孙瓒介绍自己的两个兄弟:“正是。我破黄巾都是他二人之功。”

公孙瓒听罢,叹气道:“这真是埋没英雄!如今天下大乱,你等三人何苦屈居这个小地方?不如随我同去会师讨伐董卓,将来也成就一番事业!”

刘备欣然答应,张飞则喊道:“哼,当日若让我杀了那胖贼,怎会有今日之局面?”

原来昔日黄巾军起义之时,董卓曾与张角交战,被张角打得节节败退,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之际,刘关张三人出现,打退张角救下了董卓。董卓知晓刘备三人只是布衣,看不起他们,十分怠慢,张飞气不过要杀董卓,却被刘备拦下。

正因如此,张飞说出此话。

一旁的关羽劝解道:“事已至此,无须多言,我等随将军前去讨伐董卓便是,到了京城再杀他不迟!”

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刘备便带领本部兵马加入了公孙瓒的队伍,一同前往陈留会师。

人都到齐了之后,曹操便设下宴席,请来各路诸侯商量讨伐董卓的事情。

王匡道:“如今诸位将军为正义而来,讨伐逆贼,可是十八路诸侯各自行事难免会出乱子,不才以为需推举一个盟主,统领大家作战,方能让各位同心协力讨贼。”

众人点头称是,这个时候,公孙瓒站起身来抱拳道:“孟德独身一人刺杀奸臣,虽没成功但精神可嘉,现在又振臂一呼率先起兵,召集各路英雄云集到此,功居首位。可立为盟主,号令天下共擒国贼。”

曹操急忙站出来道:“不妥,孟德是有心杀贼,奈何无力回天,亡命到此,有幸得到卫兹先生慷慨资助,匆忙起兵,手下只有区区千人,不足服众。诸位,在下认为,袁本初四世三公,祖上多为朝中官员,盟主之位,非本初莫属,大家认为如何?”

袁绍心里也是想当盟主的,碍于面子,他还是推托了一番道:“是孟德率先起兵,我任盟主着实不妥!”

曹操早看穿了他的心思,还是鼓励大家支持袁绍。众人劝了几次,袁绍才装作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他起身抱拳感谢大家,并建议曹操任副盟主。

众人一致同意!

曹操道:“感谢盟主信任,孟德定当尽心尽责!现急需一人为先锋攻打汜水关,先给董贼一个下马威,谁愿前往?”

“末将愿当先锋去攻打董贼!”一人拱手抱拳道。

曹操一看,点头笑道:“噢,原来是长沙太守孙坚!太好了,文台出马,定可挫那董贼锐气!”

袁绍道:“孟德言之有理,文台英勇,可担大任。我任文台为先锋,今夜整顿兵马,明早出发,我们全体将士为你送行,预祝你出师大捷,马到功成。”

孙坚朗声道:“请盟主和诸位放心,文台定不辱使命!”

次日,十八路诸侯举行了一个仪式,袁绍出任盟主,他身佩宝剑,登上高台,拿着头天晚上请曹操替自己写的誓词高声念道:“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子董卓,以下犯上,祸加至尊,虐害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集义兵,并赴国难……”

袁绍念得慷慨激昂,涕泪交流,全军将士热血沸腾,继而高呼:“诛国贼。”接着制定了军规,让他弟弟袁术督运粮草,随后令孙坚为先锋率领部队浩浩荡荡地杀向氾水关。

却说董卓自从废立皇帝以后,越发蛮横骄纵,除了不自称为皇帝以外,已经完完全全把自己当成一个皇帝了。

过了一段逍遥日子,这天正在饮酒作乐,忽然李儒急匆匆闯进来,说道:“主公,大事不好!关外诸侯组成联军,率领数十万人遮天蔽日而来!”

董卓恼羞成怒,大骂袁绍:“好你个袁绍,竟然恩将仇报,看我怎样收拾你们袁家!”

本来吕布要带兵前来阻挡,当时董卓帐下有一名为华雄的大将,想抢些功劳,就说道:“杀鸡焉用宰牛刀?温侯且在此静候,让末将带兵去对付那十八路诸侯!”

董卓想想也行,就让他去了。而华雄没想到的是,这一去,非但功劳没抢到,反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当时济北相鲍信,因为怕孙坚做先锋抢了头功,便暗中让自己的弟弟鲍忠带着三千轻骑兵抄小路去攻打汜水关。

华雄带着五百人出战,飞马上前直接将鲍忠斩于马下。主将已死,三千骑兵便像没了头的苍蝇,被华雄军杀得丢盔卸甲,生擒无数。华雄差人送鲍忠的头去见董卓,董卓大喜之余,就加封华雄为提督。

而后,孙坚带兵赶到,势头正盛的华雄与孙坚战斗,却敌不过孙坚,只能回关固守,凭借地形和弓弩使得孙坚难以强行攻城。

孙坚占据优势,就向袁术催促粮草。手下有人对袁术道:“孙坚是江东猛虎,他现在打头阵,要是让他第一个进军洛阳杀了董卓,那天下还不就是他的了?”袁术听罢觉得有理,便故意不给孙坚粮食。

粮食一缺,孙坚军心不定,斗志全无。这情况被探子知道以后,传回华雄处,华雄便根据李肃的建议,分兵两路夹攻孙坚。李肃在孙坚寨上放火,孙坚军大乱,溃不成军,孙坚在祖茂的拼死掩护下逃脱。

袁绍知道以后,马上召集各路诸侯商议道:“前几日,鲍将军之弟擅自进军,被华雄全灭,如今孙文台又败于华雄,连着两番折了锐气,这如何是好?”

诸侯们都低着头不说话,因为没人敢站出来承担责任。其实大家知道孙坚战败是和袁术有直接关系的,碍于袁绍面子,众人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

干大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联军会盟十几天后,袁绍就接到线报:董卓将留在京城的袁氏家族五十余人满门抄斩,就连怀抱中的婴儿也不放过,以袁绍叔父、太傅袁隗的首级号令三军,发兵二十万,分两路而来,其中五万由李傕率领,镇守汜水关;董卓带着吕布率领十五万大军守住虎牢关。

袁绍听闻全家被杀的噩耗,一口鲜血喷涌而出,发誓要董卓血债血偿。

袁家的门生也纷纷站出来要为袁家报仇,大都去投靠了袁绍。

这时董卓的幼稚病犯了,一看这么多人反对自己,洛阳也已经腹背受敌,不能再待在这儿了,他决定迁都长安。

临走之际,残暴的董卓派人毒死了弘农王,即被董卓废掉的少帝刘辩。让吕布带人去挖皇帝的陵墓,陪葬的宝物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部销毁,然后一把火让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帝都洛阳变为一片废墟。

董卓命令洛阳人全部迁往长安,西行的路上堆满尸体,有饿死的、病死的,还有被西凉军杀死的,从洛阳到长安的路成了一条通向地狱的死亡之路。

长安,早在王莽时期的战争中就变成了一片废墟,宫殿残毁,民宅寥落。

于是董卓就下令全力迅速修建,他道:“重新修建不是更好吗?陇右有的是木材,去砍去运,瓦窑不够就再建几百个做砖烧瓦,我就不相信建不好!”

可怜啊!迁到长安的洛阳居民以及长安百姓们,再遭驱赶投入了一场再造都城的苦役之中。人们风餐露宿,极度疲乏,加上又吃不饱,一时间,病的病,死的死,病的也等于死,抛到野外喂狗,省得不做工还要消耗食物。谁有怨言,立斩无疑,并且还要清查同伙。无辜遭杀冤死许多人,民工们人人自危,只有拼命干活,一言不发,以免被无故杀害……

董卓的残暴凶横,传到曹操耳中,他极为悲愤,对于自己无力阻止这幕人间惨剧感到深深的哀伤。

这真是民族的悲哀!

这真是汉朝从未有过的耻辱!

深夜,无数的小星星挣破夜幕探出头来,夜的潮湿在空气中慢慢地浸润,扩散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曹操独自站在军营之外,遥望洛阳和长安,痛苦不已,写下了一首对时代悲剧痛心疾首的诗歌《薤露》:“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这《薤露》原是东汉时期王公贵族送葬时专用的一种挽歌,曹操借以为时代悲剧下的所有牺牲者悼念送葬。

三 辗转征战

董卓逃离洛阳后,关东联军很快就到了河内,袁绍领兵驻扎下来,又下令让张邈、刘岱、桥瑁、袁遗驻兵酸枣(今河南延津县),让袁术、孙坚领兵驻扎南阳,韩馥驻兵邺城。

最让曹操痛心的,却是关东军团的不作为。因为董卓兵多将广,实力强大,各路诸侯虽然嘴上说得好听,可是真的到了要打仗的时候,却是各怀鬼胎,谁也不肯第一个上,都等着别人打头阵。盟主袁绍对董卓西迁长安所造成的惨剧,居然也视若无睹,按兵不动。

曹操看出了这个现象,有一天诸侯们开会商议的时候,曹操便说道:“诸位听孟德一言,我们起兵讨伐董卓,是为匡扶正义而来,那就不要畏首畏尾。如果董卓事先知道我们的动向,他便可以占据有利地形,派兵东进,到那时该如何是好?如今董卓强迫天子迁都,又烧毁皇宫,百姓人心惶惶,此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诸位还等什么?何不挺兵进攻,一举歼灭逆贼,留在这里干瞪眼,难道还能瞪死董卓不成?”

这番话说得丝毫不给诸侯面子,然而还是没有人表态。曹操很愤怒,直接离开营帐,回到本部准备进军,第二天便领兵离开了。可是,诸侯们却只是远远观望,只有张邈派部将卫兹带着一部分兵马协助曹操。

曹操见状,心里哀痛不已,却也无可奈何。

一路来到了荥阳汴水,遇到了董卓的军队,双方马上展开战斗,曹操手下只有区区五千兵马,加上卫兹带来的军队也不超过一万人,怎敌得过董卓几万大军的进攻?

曹操见势不妙便下令后撤,没想到后方又有董卓的兵马出现。原来董卓早来到荥阳,知道曹操要来,就事先设下了伏兵。曹操到来以后,伏兵故意让曹操过去,待曹操和董卓军大战失败,后撤的时候,伏兵再一拥而上截杀。曹军本就节节败退,没了斗志,听曹操说要撤军更是连武器都不想拿,以便跑得更快些。现在却又遇到伏兵,怎么抵挡得住?

曹操想要冲出包围圈,却被流矢射中,落在马下。他忍痛拔出了箭矢想要上马继续跑,但是马也中箭了,只好步行离开。

当时曹操的堂弟曹洪就在不远处,见到曹操失去了战马,急忙驱马跑到曹操身边,要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

曹操说:“不行,我骑了你的马,你怎么办?你快走!”

曹洪却很洒脱,心想自己只是一介武夫,而曹操却能挽救苍生于水火之中,他大声道:“当今天下可以没有我,但不可以没有主公啊!”

说完就把曹操强行拽上了马,自己又脱掉护甲,以便跑得更快些,跟上马的速度。

二人终于在混战之中逃出了包围圈,也不敢停下,顺着来路一直往回赶,走到了四更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条河,河水很深,马根本过不去。

董卓全歼曹军之后清点战场,却没找到曹操,董卓便派出一队轻骑追赶,此时已经追到身后,都可以看见他们的火光了。

曹操感叹自己就要死于此地,这时曹洪又急忙扶着曹操下马,脱掉曹操的铠甲,愣是背着曹操游到了对岸。

刚上岸,就听见一阵喊杀声,是董卓部将徐荣从河的上游一直找了过来,正好撞见刚上岸的曹操、曹洪。

正在危难关头,夏侯渊和夏侯惇也领着几十个骑兵赶到,掩护着曹操撤退,随后曹仁、李典、乐进也带着兵马赶到。

曹操清点人数,悲哀地发现,自己的队伍只剩下五百多人,只得连夜赶回了河内。

曹操到鬼门关走了一遭,回到联军驻地以后却见到联军数十万兵马整天吃喝玩乐,没有一点要打仗的样子。曹操异常气愤,直接就把诸侯们骂了一顿,由于太过激动,背上受伤处血流不止。

人家曹操带兵去打仗连命都差点丢了,自己却在这里享乐,诸侯们觉得十分惭愧,纷纷让部下撤掉了酒食。

养了几天伤,等到伤口好转了一些,曹操就把诸侯召集到了一起开会。

此时的袁绍虽然是联军盟主,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领兵直接和董卓打过仗,反而是和董卓交过手的曹操最有话语权,于是袁绍也就让曹操主持会议了。

曹操冷静地向大家说出自己的计划:“诸位,听孟德一言,盟主先率领河内军队去孟津,酸枣的将领们带兵守住成皋和敖仓,封锁缳辕、太谷二关,占据所有险要之地,再让袁术、孙权将军带着南阳地区的军队打下丹水县和析县,其余各位将军多挖战壕,多修筑垒墙,尽量不要独自和董卓战斗,多设伏兵,多迷惑董卓,然后再齐心协力与董卓战斗,这样我们战胜董贼的可能性会很大!”

大家面面相觑,都没有言声。

看着众人默不作声,曹操接着道:“我们是以讨伐董卓、兴复汉室而聚集在一起,是一支正义之师,本应为民除害,然而你们却驻扎在此地,不敢与董卓交战,你们不感到羞愧吗?”

诸侯们确实是感到羞愧,可是曹操的计划,却没有几个人认同,大部分人还是沉默不语,只有和曹操关系不错的张邈叹气道:“孟德所言不无道理,然而依在下所见,为今之计还是静观其变为好,董卓势力庞大,我等应当率兵齐聚一处。倘若按孟德所说分兵各处,若被董卓逐个击破,那如何是好?还望孟德三思。”

张邈说完,他身边的几个人也附和起来,袁绍说道:“张将军所言极是。孟德报国之心令人钦佩,我等也想早日为国除害,可是万事皆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乱了阵脚,一切都免谈了。况且孟德伤势未愈,还是多多调养为好,免得大业未成,身子却不行了。”

其他诸侯也都七嘴八舌议论着。曹操听着又好气又好笑,这群人分明就是怕死怕打仗,借口却一套一套的。

“真是一些贪生怕死的鼠辈!”曹操心中顿时看不起这些人,叹道:“既然如此,那便依盟主所言,再静观其变一些日子好了。孟德伤口疼痛,不能久留,先行告退。”

说完,曹操便起身离开,头也不回出了营帐。

回到驻地,看着自己剩下的五百多士兵,多半还带伤,已经没有半点战斗力,曹操决定让夏侯兄弟二人随自己去扬州招募士兵。

到了扬州,刺史陈温和丹阳太守周昕把四千多名士兵交给了曹操。曹操满以为自己又有了一定的军事力量,没想到每天都有士兵逃跑,到了龙亢县,只剩下几百人了。

曹操心中感叹:“连我自己的士兵都要离开我,他们是不想报效国家,还是觉得我们无法战胜董卓?”

想到此处,曹操心里十分悲哀,但是还是继续坚持行军,到了轾县、建平县,重新招募一千多士兵,而后带着这些士兵到河内驻扎下来。

刚到河内,曹操便得知了一个消息:刘岱和桥瑁往日有仇,在曹操离开后,刘岱便杀死桥瑁,令王肱兼任东郡太守。

曹操在联军会议上悲叹:“逆贼未除,我们便自己人打起自己人来了!这样怎能成就大事啊!”

袁绍却道:“孟德不要多想,我与韩将军商议,认为现今天子年幼无能,又在董卓掌控之下,若董卓以天子威胁我们,却该如何?不如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我们以天子之名进军,名正言顺,岂不方便?”

曹操听罢,气得差点掷杯砸袁绍,大声道:“荒唐!昔日董贼目无王法,废立皇帝,犯下滔天之罪!现在你们又要废立皇帝,要是废了他,另立其他人,别人也可以仿效,随意废立,那天下还成什么样子?你们若硬要立刘虞为帝,那我宁可向西忠于当今皇上。”

袁绍见曹操这么大的反应,忙说道:“孟德息怒,此事是我们欠考虑了,不要再提!”

袁绍还是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得罪曹操的,现在诸侯里只有曹操一个人会主动和董卓作战,要是把曹操都气走了,那关东联军也就成了个笑话,就连自己的亲弟弟袁术也反对立刘虞为帝,现在只能听曹操的话,放弃立刘虞为帝的念头,他的小算盘也落了空。

会议不欢而散,曹操连日赶路,十分疲惫,便多坐了一会儿,袁绍在其他人都走后,来到曹操身边,想要缓和一下气氛,他从怀中取出一物,揭下外面裹着的布,竟是一块玉印。

袁绍将玉印放到曹操面前道:“近日之事令孟德劳累,本初别无他物,前日偶然得到这块玉印,现赠给你,聊表心意,愿孟德不要因为小事和大家伤了和气,日后还望……”

“不不不!”曹操见是玉印,连忙打断了袁绍的话,“这玉印我不能收,本初还是自己留下吧。”

袁绍先是一愣,接着笑道:“那,也罢,也罢!”说着就用布将玉印包起来,小心翼翼地藏好,他双目放光,似是捧着什么至宝一般。

曹操见状,心里不免鄙夷袁绍,招呼也没打,就起身离开了。

袁绍意图立刘虞为帝,又将玉印视为珍宝,这两件事让曹操看破了他的用心。袁绍带兵来讨伐董卓,不是为了除贼,而是为了权力,否则也不会做出如此之事。其他诸侯更不必说,皆是贪生怕死,消极畏战!此时曹操心里百感交集,这联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曹操回到营帐,没有任何停留,就让刚刚驻扎好的军队再度拔寨离开,回到了陈留。

曹操一走,联军顿时大乱,哪里还有心思打仗。第二日,袁绍就带兵离开关东,到了第三日,所有诸侯都纷纷离开了。

声势浩大的联军,最后大家都没有商量一下,各路诸侯便纷纷离去,讨伐逆贼、兴复汉室有如一个笑话般草草收场。

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政治事件,也是曹操真正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一战,他的政治观念经历了浴火重生的煎熬和凤凰涅槃的新生。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前后经历了五次致命的打击。第一次,诸侯出兵不进;第二次,重创于汴水;第三次,征兵反叛;第四次刘桥火并;第五次,袁绍欲立新帝。这五次历练可以说一次比一次深刻,一次比一次铭心刻骨,一次比一次绝望,但这个血性男人挺了过来,从此一步步走向辉煌……

四 群雄并起

曹操回到陈留,招兵买马,休养生息,韬光养晦,静候时机。待到曹操再带兵征战,已是一年多之后的事情了!这一年多时间,董卓身亡,天下格局又发生了极大变动。

且说这一年多所发生的事:

联军解散后,袁术心里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他反对袁绍立刘虞为帝,是想自己夺取政权做皇帝。他把大军驻扎在鲁阳,游说孙坚去攻打董卓。他跟孙坚约定,孙坚去冲锋陷阵,他在后面接应,为孙坚供应粮草。

孙坚也是一位英雄豪杰,他明明知道袁术是拿自己当枪使,但他想为国除奸、为民除害,跟袁术约定以后,就立即带着自己的部下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一万多兵马,离开鲁阳直接打向梁县。

孙坚作战勇猛,总是身先士卒,鼓舞士气,很快就收复了梁县。听说董卓驻扎在那边的兵马并不多,孙坚就把大军驻扎下来,自己带着一部分人马占领了阳人聚,即梁县西边的一个市镇,在那儿也扎了营盘。

傍晚时分,他的老对手华雄率兵出击,将孙坚在阳人聚的人马团团围住。华雄令士兵一边放火,一边夺营。孙坚发现四周全是敌人的火把和旗号,知道坏了,下令将士们分头突围,他自己也带着几十个骑兵冲了出去。

跑回梁县大营,孙坚很后悔自己不该大意轻敌而分散兵力,结果吃了败仗。

第二天,孙坚不敢再冒险了,重新察看了地形,将程普等几员大将做了合理布置,之后才去华雄营帐前叫阵。

华雄昨天打了胜仗,今天还处在兴奋之中,又看到孙坚兵马不多,便有点轻敌,根本没把孙坚放在眼里。两人厮杀一阵,孙坚落败逃跑,华雄穷追不舍,他发誓今天一定要活捉孙坚向董卓请赏。

孙坚很快将华雄引到自己的埋伏圈内。他一声号令,程普、黄盖、韩当先后杀出,截断了华雄的去路。华雄挥舞大刀,力战程普等三位将军。孙坚拉满新弓,连着向华雄射了两箭。华雄怎会是几员猛将的对手,很快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士兵们一拥而上,手中武器纷纷刺向华雄。华雄一死,他的士兵们顿时慌乱,孙坚挥师围剿,几乎将他们全部斩杀。孙坚斩了华雄后,立即派人向袁术报功。同时催促袁术加快运送军粮,攻打洛阳。

这时,袁术身边一谋士对他道:“如果孙坚打下洛阳或者长安,擒住董卓,他的功劳将会是天下第一,到时主公也控制不住他了,等于是赶走一只西北狼,又来了一只大猛虎。”

袁术一听很有道理,最后决定:“不运军粮。”

没有军粮,还打什么仗?孙坚非常恼怒,连夜疾驰一百多里赶到鲁阳,去见袁术。

孙坚走进大帐后就指着袁术的鼻子大声道:“你已经两次不供给我军粮,上次如果不是你,我怎会败在华雄手上?我孙坚跟董卓无冤无仇,这回挺身而出,不计个人生死,我这是为什么啊?一是为国除奸,二是为你们袁家报仇。这刚打个胜仗,你又不发军粮,如此目光短浅,大事怎成?是你建议我去冲锋陷阵,你供应粮草,现在你又出尔反尔,如此,不是大丈夫所为!”

袁术被说得无言以对,面红耳赤,表示马上运送军粮。

孙坚连夜回到阳人聚,准备等袁术军粮一到,立即向洛阳进兵。

还没等孙坚向洛阳发兵,董卓已经派李傕来求和。李傕向孙坚转达董卓的意思,只要孙坚不攻打他,孙家子弟,想做什么官都可以。

这等条件,如果放在一般存有私心的人身上会起到作用,但是孙坚和曹操一样,也是一位心中充满正气的英雄,他怒道:“董卓颠覆朝廷,屠杀无辜百姓,火烧京师,罪行滔天。我孙坚要为国为民讨伐逆贼,誓要手刃董卓,为那些冤死的人报仇雪恨。”

李傕低头无语,他知道自己劝不动孙坚,但孙坚也没有为难他,两军交战不斩来使,马上放他回去了。

军粮到后,孙坚立即向洛阳进军。

董卓听说后急急忙忙从长安赶过来屯兵洛阳,他对吕布等人道:“关东联军里,袁绍等人没啥大用,我看上的只有曹操和孙坚这两人,孙坚这小子是英雄,他和曹操一样很有韧劲,你们不可小瞧他。”

董卓令吕布为先锋,自己带李傕、郭汜等人要亲自跟孙坚决战。

孙坚叫程普、韩当二人拖住吕布,自己跟黄盖带一队人马去打董卓。董卓、李傕等人迎战,没有几个回合,就被黄盖杀退。

孙坚飞马攻向董卓。董卓心中一惊,紧张之中掉转马头向后方逃跑。大家看到董卓逃跑,军心动摇,阵脚大乱。吕布也只好不再与程普和韩当恶战,打马去保护董卓。

董卓没有回洛阳,直接退到渑池。刚刚驻扎下来,又听说孙坚马上要来攻打渑池,就派几个大将分头守在重要的关口,自己则带着吕布急匆匆回长安了。

孙坚率军队进入洛阳城。他首先派人清理尚未烧毁的宗庙,带上供品,祭祀了一番,以尽他做臣子的本分。接着又安排士兵把董卓刨过的坟墓收拾了一遍,将所有暴露的尸骨重新掩埋。他本想把洛阳城修理一下,可是满城皆是废墟,一时半会儿根本就完成不了。他只好吩咐士兵清理街道,士兵在一口井中发现一只玉匣。程普将玉匣交给孙坚。孙坚打开玉匣一看,是颗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几个字的大印。他摸着几个大字,心里忽然明白这是传国玉玺。

孙坚不明白:“传国玉玺怎么会被人扔在井里呢?”

程普道:“听说当年后宫发生兵变的时候,玉玺丢失了!估计是少帝被张让等人劫走的时候,并没有带玉玺。或许是管玉玺的内侍怕玉玺被人夺去,才把它扔到井里的。后来所有宦官都被袁绍等人杀了,内侍遇难身亡,所以就没人知道玉玺的下落了。现在,这颗传国玉玺竟然落在将军手里,难道说这是预兆吗?”

孙坚听后叹道:“这谁也说不准是好兆头还是坏兆头。”说完,他吩咐左右侍从,不要将这消息传出去。

袁术还是不能及时供应军粮,于是孙坚就决定不再攻打长安,下令撤军,带领部队回鲁阳去了。

袁绍听说孙坚在洛阳打败了董卓,也想驻兵洛阳,但苦于粮草不多。袁绍的门客、南阳人逢纪了解他的心思,劝他先要有稳固的根据地。于是袁绍首先吞并河内,骗公孙瓒起兵攻打冀州,他算定冀州韩馥不敢对抗公孙瓒,定会将冀州拱手让与自己,果然应了他的计策。公孙瓒想依照约定来和袁绍平分冀州,先让他的弟弟公孙越去商谈,却被射死于路上。公孙瓒气愤发兵攻打袁绍,败多胜少,后来得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相助才打败袁绍一次,袁绍败后便不出战,两军相持。

袁术闻袁绍得了冀州,让使者来向袁绍讨要千匹良马,袁绍不肯,兄弟二人因此又闹成僵局。袁术又让使者向荆州刘表讨要粮食二十万石,刘表亦不肯,袁术便发密信让孙坚攻打刘表。

战事持续数月,孙坚在乘胜追击黄祖时遭到埋伏,被箭雨及飞石夹击,江东英雄、一代豪杰孙坚死于乱箭之中,年仅三十七岁。他的儿子孙策只得罢战,带着父亲的尸首回江东了。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七月,原属冀州黄巾军的于毒、白绕、眭固等,在张角兄弟溃灭后,便以道教的黑色旗为记号,屯居于河北的黑山,号称“黑山军”。共有兵马十余万,战斗力很强,拿下兖州的魏郡后,准备攻打邻近的东郡。

东郡地跨黄河南北两岸,黑山军兵分两路攻打夹击。太守王肱疲于奔命,毫无办法,就派人向屯驻北方邻郡河内的曹操求救。

曹操得知后,义无反顾地出兵前往。此时他已经休整一年多,士气高涨,锐不可当,黑山军怎敌得过曹操,在濮阳和曹操大战,被曹军击败,溃不成军,西山之乱就此被曹操平息。

袁绍知道以后,有意讨好曹操,就上报朝廷,举荐曹操为东郡太守,郡治设在东武阳。此时的曹操不仅有了官职,而且也有了一定的军事实力,便决定驻军在顿丘。这时候于毒东山再起,知道曹操所在,便进攻东武阳想要报仇。谁知道曹操早就知晓了于毒的行踪,东武阳只留下一座空城,自己率兵绕道攻打于毒在黑山的大本营,于毒知晓以后,只能放弃东武阳回去,却在内黄遭到了曹操的伏击,全军覆没。

不久袁绍雄踞冀州,公孙瓒勉强守住幽州南部,并州及司隶区则由董卓军团控制,兖州及豫州众军团杂处,袁绍掌握豫州大部分地区及扬州北部,荆州在刘表大力整合下,也渐趋稳定。另外,刘焉在益州、张鲁在汉中,也逐渐形成独立的势力。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整个中国又陷入群雄并起、军阀割据的局面。

不停的战乱,受苦受难最多的自然是老百姓。一向关注民间疾苦的曹操,面对老百姓遭受战祸的悲惨景象,心里非常悲愤,行军途中写出了诗歌《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诗歌的大体意思是说,关东的英雄义士们,共同兴兵讨伐残暴的董卓。初期各路军马会师,目的是重建汉室。军队虽已令齐,然而大家却各怀鬼胎,踌躇不行,没有人肯领头出兵。为了争权夺利,一些盟军反目成仇,互相火并。联军的袁氏兄弟,心志上都起了变化。弟弟袁术在淮南寿春想阴谋称帝,哥哥袁绍则在北方刻制金玺,准备拥刘虞称帝,建立新政权。由于连年征战,战士们连解开战甲的时间也没有,身上长满了虱子。在战祸中,不少百姓生命被剥夺,满山遍野皆是白骨,千里之地都听不到鸡啼声。幸存的人民,百不余一,凄惨的情景,令人悲痛万分,柔肠寸断。

在汉末群雄中,可以说曹操是少数较同情民间疾苦的军事领袖。他一生的事业成长,和起义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他似乎也是汉末群雄中,最善于处理农民起义的领袖。曹操关心、同情,以及努力解决起义事件的热情,也使他的事业多次由危机中起死回生。

却说董卓在长安知道孙坚已死,便越发猖狂,自初平二年任了太师一职后,在长安更是无拘无束,食人肉,筑宫殿,服饰衣着上也用上了皇帝专用的金紫色,坐车也常僭越用皇帝的礼仪。

董卓很后悔以前听了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的话,不用自己的人,倒用了一些所谓的名士,让袁绍、袁术、韩馥、刘岱这些人做了太守、刺史。结果呢,他们恩将仇报,群起讨伐自己,他发誓再也不吃这样的亏了,要大力提拔自己人。

于是,他任命自己弟弟董旻为左将军,侄儿董璜为中军校尉。董氏族里的人,能够封侯的全封了侯,连他的小妾手里抱着的婴儿也封了侯,还有那个三岁的小侄女也封为了渭阳君。

董卓性情变得日益残暴,常常以杀人为乐,一次摆宴席,请司徒王允、尚书杨瓒、卫尉张温、司隶校尉黄琬、尚书仆射士孙瑞、尚书郎蔡邕等人喝酒。这时他正对卫尉张温很不满意,突然脸一沉,喝令将卫尉张温推出去。

大家吓得心惊肉跳,不知又怎么惹到他了。

一会儿工夫,仆人端上来一道菜,一个大红蒸盘,上面摆着张温的人头。

董卓斟满酒,笑着说道:“诸公不必惊慌,我已经查明张温勾结袁绍,与你们没有关系,请继续畅饮!”

散了席,大臣们心事重重,各怀惊惧而去。

司徒王允回到家中,一闭上眼睛就看见那个放了张温人头的蒸盘。他想不能再坐以待毙,否则,大臣们会被董卓逐一杀害。他约司隶校尉黄琬、尚书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等几人密谋诛杀董卓。但最让他们感到棘手的,并非董卓,而是董卓的贴身护卫中郎将吕布。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县人,年轻时是个不服输的愤青,得罪了许多人,还蹲过大牢,后来渐渐成熟,学会了隐忍,董卓专权时,他并没有做无谓的牺牲,直接跳出来叫骂,而是选择向董卓屈服,取得董卓的信任!其实他是在忍耐,在忍耐中寻找机会。

会忍耐、能忍耐的人才是世间最可怕的!

王允决定用美人计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系,他的家中有一歌伎名叫貂蝉,她身材玲珑,眉若远山,目如秋水,肤如凝脂,是一位柔到极处、媚到极点的美女。

初平二年九月,王允安排貂蝉先见吕布,许诺将貂蝉送与吕布做妾,接着又宴请董卓,将貂蝉送与董卓为妾。

吕布以为是董卓抢了貂蝉,二人又都被貂蝉迷得神魂颠倒,都舍不得貂蝉,因此矛盾越发激烈。

王允又挑拨吕布道:“董太师近日个性越发凶暴,知道你喜欢貂蝉必不会放过你!”

吕布求教道:“司徒指点,我该如何办才好呀?”

王允故意迟疑道:“我说出来你不要怪我……”

“都火烧眉毛了,再说你也是为我好,我怎能怪你呀!”吕布叹气道。

“那就恕我直言了,不是你死就是他亡,董卓不死,你永远不能和貂蝉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且还随时都有可能被董卓杀害……”

“董卓欺人太甚,竟然抢夺我的女人,那就别怪我无情了,我一定要将这老贼杀掉!”吕布愤愤道。

王允赶紧阻止他:“这事关系重大,切不可冒昧行事,我们商议一个稳妥的办法。我看董卓谋士李肃因久不升迁,对董卓心怀不满,我们也可以说服他……”

网已经织好,就等着有人进来。

初平三年四月丁巳日,李肃骗董卓说天子要禅位给他,董卓激动兴奋,急忙乘车进入宫门。李肃待他走近,立刻奔出,用长戟向他狠狠刺来。

董卓有在官服内穿软甲的习惯,因此戟并未刺入要害处,只伤及手臂。他大惊失色,摔到车下,大声叫喊:“吕布快来救我!”

吕布奔上前来,大声喊道:“奉天子口谕,诛杀逆贼!”

董卓万万没有想到吕布会如此对他,大骂道:“我待你如子,你竟然敢造反……”话未说完,吕布的铁矛已经刺入了他的咽喉。

董卓被杀的消息传开,长安城内一片欢呼,如同过节,街头巷尾张灯结彩,大家载歌载舞。董卓是个大胖子,他肥胖的身子被暴露在街上示众,守尸体的士兵想象力很丰富,他们将董卓的肚脐剖开,插入棉灯芯,以他肚子脂肪为油点灯,灯火连续几天都没熄灭。

袁家的一些门生冲进董卓府中,将董卓的母亲、夫人和孩子以及所有的家人全部杀死后焚尸,把骨灰撒在路边告慰袁家的亡灵。

当初董卓残忍地杀害袁家五十多口人,那时高高在上的他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有今天。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汉献帝去了董卓的压制,心情也舒畅了。他立即论功行赏,任命王允为录尚书事,任命吕布为奋威将军。王允和吕布一文一武,共同辅佐汉献帝。他们追查董卓余党,有的处死,有的充军。

左中郎将蔡邕性格耿直,虽然对董卓的做法不敢苟同,但董卓一直对他很好,出于这样一种感激之情,就去董卓暴尸之处祭悼了董卓。

王允听说后大骂蔡邕:“董卓乃国贼,将他处死,是大快人心之事,你身为朝廷大臣,又是国内名士,应当明辨是非才对。现在你却逆反民意,亲自去悼念逆贼,你是董卓的死党吗?”

蔡邕当然明辨是非,对王允道:“董卓扰乱朝政,祸害大臣和百姓,罪在当诛。我也只是念在私人交情,情感上过不去,才前去悼念。”

王允不听蔡邕辩解,直接将他交给廷尉处理。太尉马日替蔡邕向王允求情道:“蔡邕不能死啊,他正在写汉朝历史,如果死去将是国家的损失!”

王允却道:“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还让他著书立说,他却借题发挥,毁谤朝廷。如今皇上还小,若让蔡邕这样和国贼交往过密的人继续执笔,恐怕他会变着法子骂我们……”

马日求情未果后,回到家中大哭一场,他知道蔡邕这次死定了!果然,几日后,蔡邕便在监狱里自杀了。

可怜,一代大家就这样悲惨地离开了这个乱世!

没多久,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先是杀死王允,后又用计击败吕布,使得吕布投奔袁绍。而后李傕四人霸占朝廷,控制皇帝,掌握了实权。

就在朝政显现出稳定之际,谁承想青州黄巾军余党积蓄了几年,又有了近百万的军队,攻下兖州,杀死了任城国相郑遂。黄巾士兵毫无纪律性,劫掠民众,百姓苦不堪言。

当时兖州刺史刘岱不听鲍信劝告,独自带兵与黄巾军交战,被杀死,鲍信去请曹操做兖州牧。

黄巾作乱的消息传到了朝廷,朝中上下皆惊慌无比,太仆朱儁向李傕等人保举曹操,李傕马上下诏让曹操和济北相鲍信一起镇压黄巾军。

曹操得了诏书以后,就去见鲍信。鲍信设宴款待曹操,酒过三巡,他便支开左右,对曹操道:“孟德以为,这黄巾军,我二人是打还是不打?”

曹操道:“鲍将军何出此言?朝廷下诏令我二人镇压贼寇,怎能不去?”

鲍信道:“这是自然。只是,黄巾拥兵数十万,我们若去攻打,即使赢了,也是元气大伤,况且朝廷现在又不是天子当权,我看这诏书,就是那李傕写的!不如不去。”

曹操笑道:“真是李傕以天子之名下的诏书又如何?当地百姓正在受苦受难确是实情,我二人自然要去救百姓于水火之中,鲍将军若不愿去,我便独自去和黄巾作战!”

鲍信听罢十分惭愧,双手捧起酒樽大声道:“孟德所言极是,明日我二人便整顿兵马,前去攻打黄巾军。”

随后曹操回到陈留,只留下一小部分守军,他带着其余兵马去和鲍信会合,二人一同进军。到了寿张,鲍信想起前日在酒宴上自己对曹操说的话,不觉汗颜,曹操考虑的是天下苍生,自己想到的是个人私利,与曹操比起来自己真的好渺小,想到此,他便一马当先,带兵杀入寿张。

黄巾军本就是仗着人数众多才频频获胜,如今遇到曹操麾下的精锐士兵,且个个悍不畏死,黄巾军怎么能敌得过,战不多时,死伤大半,剩下的黄巾军迅速逃离了寿张。

战斗结束之后,不见了鲍信,曹操知道他可能战死沙场了,想起他率先冲进城内的英勇,曹操十分感动,下令一定要找到鲍信尸体厚葬。寻了半日都没有找到,曹操重金悬赏继续寻找鲍信的尸体,找了几天还是没有找到。

曹操流泪哀叹:“鲍信是忠义勇敢之士,却连个尸体也不曾留下。”只好让工匠用木头刻出鲍信的模样厚葬。

因为鲍信是和曹操带兵共同破了黄巾,加上曹操对鲍信的深刻悼念,鲍信的残部都自愿追随曹操,如此一来又为曹操增添了不少兵马。随后,曹操一路向西,追杀黄巾军,辗转作战一直到了济北,有几万黄巾军投降。曹操全部收了他们,又让他们做前锋,继续追杀黄巾军。前后不过一百天,黄巾军便有三十万人投降,战报传到京城,朝廷加封曹操为镇东将军。

大获全胜,曹操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这归降的三十万黄巾军,曹操没有全数收下,相反只是选出了其中的精锐,称为“青州兵”,剩下的全部让其解甲归田。

曹操这么做,原因有二:一来曹操虽然有足够的军事才能指挥那么多兵马,但是若一队人马优劣不齐,遇到另一支同等数量,但是都是优秀士兵的队伍,肯定会战败,这便会影响曹操的判断,因此老弱伤残士兵曹操全部不要;二来既然用不了那么多士兵,留在军中也只是浪费军饷,而让二十几万人全部务农,每年又可多得极为可观的军粮。曹操裁掉二十余万士兵,在他人看来愚蠢至极,实际上是十分明智之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