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20岁)

1932年(20岁)

年初 曾去唐山开滦煤矿短期体验生活,回来后构思小说《矸子堆》,“矸子就是煤矸石,它含煤量最低,运出矿场也没有人要,但工人家属、孩子们便在这里捡拾,我便从这儿作为开展故事的场景。这篇东西并没有写出来,但它已使我开始懂得,什么叫作现实了”[1]

春 随三哥曹京襄去绥远加入当时抗日的孙殿英部队。随孙殿英部队在伊克昭盟和卓索图盟抗日,充分了解旧式部队和军事战争诸方面的知识和当地民情风俗。端木蕻良后来把这段经历构思写成小说《龙门锁的黑砂》。端木蕻良回忆道:“我三哥曹京襄在北京中国大学读书,‘九一八’后,和东北同学曾去山东找冯玉祥将军,要求参军抗日。冯玉祥手中没有部队,要他们就地投入西北军,三哥就去绥远参加了当时举着抗日旗帜的孙殿英部队,稍后,我也随着三哥一起去了。”[2]“孙殿英要我们这批青年学生,在对老百姓宣传抗日的同时,为他编写抗日史料。我在绥远热河一带,跑了许多地方。到过赤城、郑家窑子、塔子沟以及承德附近,特别是大阁一带。我们利用写标语、发传单、教唱歌、到群众家里访问种种方式,宣传抗日的大道理。”后来孙殿英要去攻打宁夏,扩大地盘,端木蕻良就以写孙的抗日军史为名回北平了。[3]

同期 曾经回东北昌图,住了两三天,接母亲来北平治病,住皇城根丰盛胡同。去昌图路经沈阳逗留时目睹伪满洲国现状。在昌图,欣闻家乡红顶山抗日义勇军的英雄事迹,后来曾构思小说《牧笛之歌》。

5月 加入北方左联。端木蕻良回忆道:“一直住在北大红楼对面的公寓里。这里居住的多半是大学生。这期间,我结识了北方左联陆万美、臧云远等同志,经他们介绍,于1932年5月加入了北方左联,任出版部部长,和南开中学同学冯厚生一起编《四万万报》,和韩宝善、方殷一起编《科学新闻》。”[4]“我是一九三二年春,在北京,由陆万美、徐突微介绍加入北平左联,当时用的名字是‘老曹’和‘罗旋’。”[5]

同月 北平文化总联盟(简称“北平文总”)在北平成立。

夏 回北京完成孙殿英部队的“抗日史”,稿子交给孙殿英,至此完全脱离了孙部。[6]

同期 在曹京实劝导下报考大学。“考期只有十五天,我只报了燕京清华两校,每校都有四五千人投考,所以报名各占去了一天,检验身体又各占了一天,共去四天,我便在十一个夜晚开起夜车……燕京先发榜,中了,现在还记得,第八名……对我家人有话说了。后来清华发表了。我想我还是住清华,我到清华是免费,一年生免费我是第一个。”[7]“我是一九三二年暑期考入清华大学第八班,历史系,系主任是蒋廷黻,但因我英语考分高,被分到外文系上英语课(英国文学系)。是陈福田的学生。我在清华仅读了一年多,第二个学年即离开了。”[8]

9月 继续参与左联工作,在校内邮政局,化名“黄叶”设立个人邮箱,与外界联系。

10月17日 诗歌《吉普西小唱》发表于《清华周刊》第38卷第3期,署名丁宁。

12月19日 小说《母亲》刊登于《清华副刊》第38卷第12期,署名曹京平。这是目前所见端木蕻良发表的第一部小说。《清华副刊》是《清华周刊》编辑部出的一份不定期刊物。《母亲》是端木蕻良后来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的一个片段。

下半年 被选为清华大学学生编辑的《清华周刊》编委。

同期 完成小说《乡愁》,初收于《十年(续集)》,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12月初版。

[1] 端木蕻良:《我开始走上文学道路》,北京《中华英才》半月刊1991年第4期。

[2] 端木蕻良口述、钟耀群整理《自传》,载赵杰、王金屏主编《璀璨的星辰》,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第95页。

[3] 端木蕻良:《不能忘记》,北京《光明日报》1991年9月11日。

[4] 端木蕻良口述、钟耀群整理《自传》,载赵杰、王金屏主编《璀璨的星辰》,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第96页。

[5] 端木蕻良:《“左联”盟员谈“左联”》,载《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5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第146页。

[6] 端木蕻良1994年1月1日致孔海立信,载《端木蕻良文集8》(下卷),北京出版社,2009,第486页。

[7] 端木蕻良1937年致茅盾信,载《端木蕻良文集8》(下卷),北京出版社,2009,第10页。

[8] 端木蕻良1981年除夕致夏志清信,载《端木蕻良文集8》(下卷),北京出版社,2009,第291页。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