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投身抗战

第二章 投身抗战

1、寻找抗日队伍

1938年10月,秦怡终于和姐妹骆亚林一起逃到了四川重庆。

其实,离开第22集团军,她们就是部队的逃兵,被抓回去是要经历一番惩罚的。但此时日军已着手开始全面进攻武汉,第22集团军参谋长也无暇他顾了。

到山城重庆前,秦怡还很担心。因为第一次出门,满怀着投入到抗日队伍中的希望,却竟然碰到这样的部队,碰到这样的参谋长。早已在社会上闯荡过一番的骆亚林安慰秦怡说,不要沮丧,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好人坏人谁也不知道。关键是她们顺利跑了出来,这是最重要的。

骆亚林的这番安慰,让秦怡觉得她这个大学生姐姐讲得有道理。

看到秦怡还有些担心到重庆之后的生活,骆亚林笑她“岁数不大,操心不小”。她让秦怡不要胡思乱想,说到山城重庆后,跟着她就可以了。

原来,骆亚林以前到过重庆,了解这个位于川鄂两省之间,地处长江三峡西段嘉陵江与长江汇流处的城市情况。她还告诉秦怡,四川重庆以前有个教会办的慈善机构,那里面专门接纳像她们这样的女青年。

但当她们下了轮船,来到重庆黄桷垭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后,竟发现那原本清净的女青年会,由于时局的混乱,也早就人满为患了。更要命的是,这里已经没有空余的地方可容纳她们暂时栖身。

怎么办?好在骆亚林曾经来过这个教会,与这里的一些人比较熟悉。于是,她赶忙前去寻找以前认识的教友。也许是运气吧,那个她熟悉的教友竟被她找到了,而且最终还给她们两人找到了临时住宿的地方。

到重庆后,秦怡想继续寻找抗日队伍。但此时,重庆这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早已经没有了设市前人们寓意的所谓“双重喜庆”的氛围,满世界都是混乱,满世界都充斥着国民党政府官员腐败的新闻。由于日军已开始进攻武汉,情况危急,蒋家王朝的党、政、军、警,以及各级首脑机关,也都纷纷撤到了这个弹丸之地的陪都。

到重庆后,秦怡身上的钱不多了,眼睛张开就要吃啊,没有钱她可怎么活?于是,她便急切地想寻找一份工作。最初,秦怡想找一份小学教师的工作,但托了青年会的教友,就如同石沉大海了。没有办法,此时的骆亚林已离她去了成都,想到自己身上的钱维持不了多少时间,秦怡便自降身价,准备随便找份“能有饭吃”的工作就行。就在此时,她新结识的一个叫李竹林的女青年热情地为她找到了一份刻蜡版字的工作。

原来,这个叫李竹林的女青年,是李鸿章的孙女。从小个性独立的她,为了拒绝父母为她找的男人,逃到了重庆。她认识秦怡后,看到这个只有16岁的女生,竟也大胆离家出走,而且是为了寻找抗日队伍,希望为抗战服务,她被感动了。李竹林很喜欢秦怡的个性,觉得她那种有点忧郁、有点沉默、有点内向的个性,让她产生了很渴望帮助她的愿望。于是,李竹林找到她认识的一个国民党教育部音乐司的人,替秦怡找到了一份暂时的工作。

10月的重庆,虽然白天还是热得让人穿件单衫就可以了,但每天早晨和太阳落山的时候,都出奇的冷。秦怡穿着还是从上海出来时的单衫,有点受不了了。一天,李竹林看到秦怡冷得瑟瑟发抖的样子,便把她多余的一些衣服给她穿,并和她说起了一件事。她告诉秦怡,那个她认识的教育部的男人看中了秦怡,想让秦怡成为他的女人。如果秦怡同意的话,他还可以出钱让她到英国去读书。

听了李竹林的话,尽管这时秦怡需要钱维持生活,需要钱立足重庆,但有着远大理想的她,绝对不愿用自己漂亮的容貌和年轻的资本,去换回所谓的享受。她千里迢迢,从上海到武汉,再到重庆,是想为抗战做点事情,而不是让自己过早地依附其他男人。想毕,秦怡就让李竹林转告托话男人,说她不愿意去英国读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