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找矿去

4.找矿去

1957年的中国,突然风云骤变、玄机莫测。

“整风运动”开始了,一时间造成了极为紧张的气氛。欧阳自远却一直保持着清醒,置身事外。他参加了全国稀有元素资源十大基地和寻找急需矿种后备基地的协作大会战,他的身影更多的时候出没在长江沿岸。他常常是孤身一人,带上两个馒头,一壶水,下到深深浅浅的矿井坑道里,观察矿脉,描述岩层,采集样品。每次还要带着相机下去拍照,当时的相机都没有闪光灯,用的是镁光灯,照一张照片就要炸掉一个灯泡。欧阳自远每次下井前,都要先在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放好三个灯泡,拍照前反复比较选择角度,保证每炸掉一个灯泡,都能诞生一张有科研价值的照片。

渴了,拧开水壶喝口水;饿了,拿出馒头啃几口。

每天,欧阳自远都要在夕阳西下时,才会钻出矿井。每次,他的背上都会背着大包矿石,脸上则汗迹纵横。每次回北京时,欧阳自远的托运行李中总会多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木箱子,里面装的全是石头。

这期间,欧阳自远几上九华山,每次去都要一个月左右。寺庙林立、烟火缭绕,传说是地藏王得道的九华山,不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圣地,而且在地质地理上也有它独特的地位。听晨钟暮鼓,攀悬崖断壁,欧阳自远查清了九华山花岗岩基和它延伸出来的小岩株蕴育着丰富的铜、铁矿藏。

解读出南方大地的奥秘,让刚走进地质学界的欧阳自远既兴奋又喜悦。他伴着佛号梵音,在跳跃着橘黄色光亮的小油灯下,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关于长江中下游矿藏成因的论文,并陆续发表在国内的专业杂志,或者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为长江中下游矽卡岩矿床的理论研究和寻找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准确地预测了安徽、湖北、江苏等地储藏有大量的矽卡岩型铜、铁矿藏。

对学业与学术的钻研与投入,让欧阳自远游离于“整风运动”和反右风暴之外,这应该说是他的一份幸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