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一
她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才华横溢;她是武则天信任的“内舍人”、唐中宗李显的妃嫔;她也是“巾帼宰相”,曾权倾朝野,风光一时。
她,就是独一无二的上官婉儿。她出身名门,祖父上官仪官至宰相,她本该拥有幸福平安的一生,可是一场飞来横祸,却让上官家满门遭殃。
公元664年,唐高宗对皇后武则天有些怨念,想要惩治她。这时唐高宗召来了他素来信任有加的上官仪,上官仪早就对武则天干政不满了,这分明就是牝鸡司晨,皇上难得对皇后不满,此时若不抓住机会把武则天赶下去,更待何时!于是,他向唐高宗建议废后,唐高宗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让上官仪赶紧写个废后诏书。
谁知诏书还没写完,武则天就收到了消息,飞速赶来,站在一旁的上官仪顿感不妙。果然,武则天一来就对着唐高宗哭诉,软硬兼施下,唐高宗败下阵来,黑锅却让上官仪背了。武则天大怒,火速将上官仪杀了,还未满一岁的上官婉儿就跟着母亲郑氏进了掖庭——本该为千金小姐的上官婉儿,瞬间从天堂跌入了泥潭。
在掖庭,郑氏十分注重对上官婉儿的培养,在这样一个学识过人、有远见的母亲的教育下,上官婉儿在十四岁那年就有了名气。后来,她“小才女”的名气传到了武则天耳中,武则天决定要考考这个小才女。
听到题目后的上官婉儿镇定大方,稍作思索便写下一篇文章,文辞优美、浑然天成。武则天看后夸赞不已,完全不计较曾与上官仪的私人恩怨,立马决定让年纪轻轻的上官婉儿掌管宫中诏命。
上官婉儿就这样脱去了奴婢的身份,走出了掖庭,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武则天的欣赏。
二
上官婉儿知道武则天是她的杀父仇人,还杀了她家好多口人,她是怨恨的。可是武则天又给了她机会让她参与朝政,这让她很感激,也很矛盾。
她小心翼翼地侍奉武则天,一丝不苟地处理事务,武则天对她很满意。其实她一直不明白,武则天为什么会相信她,还给她这么多机会,提携她、教导她。女人的心思太难猜,那个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心里想的是什么,她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当然,武则天并不是永远对她满意,有一回她惹怒了武则天,被处以“黥面”之刑。这事过后,她更加谨慎行事,毕竟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做事,有任何差池都可能会掉脑袋。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她将心思都扑在了职务上,用心、努力地办好武则天交给她的事情。辛苦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武则天越来越看重她,大事也能放心地交给她去处置。
处理完武则天交给她的朝政之事后,空闲下来时,她也会写写诗。她才华过人,继承了祖父上官仪的诗风,能用毛笔写出细腻的感情,而且她还喜好山水,写过不少山水诗,比如著名的《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中有段这样写的:“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
虽然她没有办法过上田园般的生活,但她寄情山水,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大唐山河的热爱。她没去过外面的世界,可她心中自有一片青山绿水,那里有落英缤纷,那里遍地都是青苗。
斗转星移,白驹过隙。武则天老了,身体也每况愈下,朝中蠢蠢欲动,上官婉儿知道这天恐怕是要变了。她默默地看着“神龙政变”的发生,没有阻止,也没有告密,她明白这天下到底还是李唐的天下。
唐中宗李显登基,她被封为正二品昭容,在这次政变中她毫发无伤。
三
上官婉儿当上昭容后,在朝政上施展拳脚的空间就更大了,她多次为唐中宗李显出谋划策,深得李显信任。李显的皇后韦氏对上官婉儿也颇和颜悦色,韦皇后十分欣赏她的政治才能。韦皇后是个有野心的女人,她曾陪着李显吃过不少苦头,当上皇后的她自然也向着权势靠拢。她想,如果上官婉儿能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那简直是好极了。
上官婉儿在唐中宗一朝充分展现了她的政治才能,让人惊叹不已。与此同时,她也参与品评诗作,这是她的专长,她从未丢弃过。某日,唐中宗李显请她来品评诗作,要在百余人中选出一首最好的。上官婉儿在沈佺期与宋之问的诗作中犹豫了许久,最后觉得宋之问的尾句更胜一筹,宋之问写道:“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大气、有力,让人读之意犹未尽。满场皆叹服上官婉儿的点评。
她只是后宫一个区区昭容,如果不是才华惊人,又怎能点评文坛诗人之作,还能让满座皆点头称赞?这种才华让历来接受男尊女卑观念的众人忽略了性别之见,只觉得上官昭容果真是名副其实的才女。
在唐中宗李显在位期间,上官婉儿帮祖父上官仪平反了冤屈,还了他们上官家的清白。谁也没想到,上官仪的冤屈最后是由一个曾经是奴婢的女子平反的,她用自己的力量撑起了家族的一片天。
唐中宗李显忽然驾崩,快得让人措手不及。站在上官婉儿面前的有韦皇后和太平公主,她不知道该站在谁的旁边。韦皇后控制了宫中禁军,可太平公主和相王同样不容小觑,两方势力施压,她握着笔有些抖。
最后,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联手将“遗诏”艰难地拟了出来,相王李旦辅政,韦皇后垂帘听政。可是韦皇后这个人及其党羽过于贪婪,他们想独揽大权。而权力一旦分散在几个人手里,做起事来那将无比麻烦。
大唐第一公主——太平公主知道那些人心里的小算盘,她和侄子李隆基一拍即合,发动了“唐隆政变”,并剿灭了韦皇后一党。上官婉儿站在宫殿里,看着天又变了。
四
上官婉儿以为和太平公主共拟的“遗诏”已充分说明自己的立场——她和韦皇后不是一派的,辅助李隆基发动政变的刘幽求更是拿着“遗诏”恳求他开恩,放过上官婉儿,可是李隆基不答应,他执意要杀上官婉儿。
李隆基觉得这个女人不简单,还是杀了放心。毕竟武则天曾经这样信任她,可她最后却背叛了武则天,眼睁睁地看着李显等人发动政变。后来呢,她又得到李显的无比信任,可在写“遗诏”时却左右摇摆,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谁也不得罪。她以为自己这是聪明过人,其实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她作为君王身边被信任的女人,从来都不懂得“忠”——只有忠心耿耿的人,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像她这样趋炎附势、善于逢迎的女人,李隆基见得多了,从前她能背叛武则天,怎知明日不会背叛他们呢?
她就像一棵草,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与其任由这样一个女人活着,将来可能成为祸害,不如乘机杀了。李隆基没有犹豫,上官婉儿就这样死在了“唐隆政变”中。
虽然上官婉儿的行为让李隆基厌恶不已,可她的才华却很受他欣赏。李隆基继位后,特意派人将上官婉儿曾经的诗作收集起来,汇编成集。因为能有这样才气的女人,少之又少。
纵观上官婉儿的一生,真可谓是个传奇。
她才华横溢、谨慎小心,能够从掖庭走进朝堂,先后得到了武则天、李显的看重,让人完全忽略掉她女儿家的身份、罪臣之后的身份,参与朝政,还起草了不少诏书。
她趋炎附势、曲意逢迎,从未真正对谁尽忠过,谁有权势,她就努力向谁靠拢,为她觉得有潜力的人出谋划策。她却忘记身为人臣,最重要的就是忠,一次不忠,百次不容。这种左右逢源让她丢掉了性命,可惜她到死都不明白这个最简单的道理。
这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任世事变迁都无法否认她的才华,任沧海桑田都掩盖不了她不忠的缺点。
我们要学习上官婉儿在遭遇命运的打击时能够坚强不屈、努力向上、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态度;也要以她为鉴,不要左右摇摆、曲意逢迎,应当做一棵松,在风风雨雨中坚强、向上,始终保持傲骨铮铮、坚忍不拔,向着一个目标努力拼搏。如此,管它什么东西南北风,都能活出精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