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

阳春

春节之最动人处,是烟花开遍后,遍地的残红灰屑。记忆中瞬间绽放的璀璨星辰,灿烂芳华,那是孩提时最企盼的辰光。“首四时苏万汇者春也。气暖则襟韵舒,日迟则烟景媚。百鸟和鸣,千花竞发。田畯举趾于南亩,游人联辔于东郊。风光之艳,游赏之娱,此为最矣。”明人卫咏在其《枕中秘》之《闲赏》一篇中,曾如此吟春。

阳光明媚时,素喜独坐静室,抚拨古琴曲《阳春》,终日不知倦,心中安宁恬和。此曲祥和温煦,恰合时令。“取万物回春,和风淡荡之意。想其青帝司晨,细柳拖金,春光始漏泄矣;既而满山黄碧,万卉芬芳,春色弥宇宙矣。人际斯时,或携童冠,或抱瑶琴,或张油幕,或驾兰桨,虽所乐不一,其与物同春之趣则均耳。”明万历年间出版的《杨抡太古遗音》中细细描绘了《阳春》一曲所展现的恬淡诗韵雅意:“闲庭绿荫千顷。庭院深也,琐窗寂静。香风轻弄,一帘花影,花蕊也辉映。园林幽也,有芳堤曲径。平地里漾碧波浇碎,清漪拭净。浸那春山远远如画屏明镜……”

隔着落地玻璃窗,大海的涛声配着幽幽琴语,几成天籁。案上淡雅的水仙花迭次开放,嫩黄的花蕊,白色娇柔的花瓣,清香甜美的芬芳,柔软了人心。插在鬓间的一朵清香郁然的小花,便可令人展颜一笑,心中有瞬间的松动。自然之美确实无可抵挡。

据1425年撰刊的《神奇秘谱》中载,《阳春》乃春秋时期琴艺超凡的晋国宫廷盲人乐师师旷所作,属商调曲。战国辞赋家宋玉曾对楚襄王慨言:“阳春白雪,曲弥高而和弥寡。”西晋文学家张华在其所编撰的《博物志》中寥寥几笔勾画出一个神界故事:“天帝使素女鼓五弦之琴,奏阳春白雪之曲。”至唐朝,《阳春》古曲已绝。显庆二年,唐高宗李治命太常增修旧曲。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及音乐家吕才向高宗进言道:“阳春白雪,调高寡和,宋玉以来,迄今千载,未有能者。今依琴中旧曲,定其宫商,而作是曲。”《阳春》一曲方得传世。1930年,江苏常熟“虞山吴派”创始人、近代著名琴家吴景略先生,根据1705年所撰刻的《诚一堂琴谱》中的古谱,琢磨完成《阳春》的现代打谱。

抚奏古曲《阳春》,随泠泠琴音悠悠而去,可唤出心中温存恬淡、闲适暖人的春日意象。初春,轻寒,微风敲击檐下风铃。深深的长巷,宁静幽然的清绿树影。小小的木门,黯淡老旧,有岁月年久的痕迹。门内一片内庭,锁住静腻无限的空间。满树的白玉兰已然开遍,淡淡甜香拂面。凑近花瓣一嗅,清甜芬芳,身后的阳光温暖柔和。“流年不复记,但见花开为春,花落为秋。终岁无所营,唯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宋朝文学家幽兰居士马元老在其所撰的《东京梦华录》卷七篇内,细细绘描出旧日北宋都城汴梁京华诸般春日情致:“是月季春,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晴帘静院,晓幕高楼,宿酒未醒,好梦初觉,闻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悬生,最一时之佳况……”

傍晚时分,独自在海滩漫步,迎着西斜的落日踏浪行去。柔软细腻的沙滩上,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一排海浪齐齐涌来,打湿裤腿,模糊了身后的印记,心中不由漾起有如孩童般的欢愉之意。一对夫妻带着自己可爱的小儿子在海滩上放起长长的风筝。风筝渐渐随风升起,在淡蓝色的天空中飘摇浮摆。天渐渐暗了下来,海面上小渔船一摇一晃,钓鱼翁正准备收网回航。此时,暮色静腻,天地辽阔,一瞬恰成永恒。

曾经读到过一段英国格言:“于等待者而言,时光实在太过缓慢;恐惧者,则如瞬间一刹;情绪哀痛者,将是难耐的漫长;欢喜者,嫌其太过短暂;心存爱意者,时光则成永远。”对于时光的驾驭和感触,人各不同。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南宋词人蒋竹山的一阕《虞美人·听雨》,寥寥五十六字,抒发了作者一生无限的身世伤怀,令人感慨。雨声或许未变,只是听者的心情亦已迥然不同。

在年轻稚嫩的心里,一日光阴可以无限拉长,每时每刻均可带来无数不可预知的兴奋与欢乐,简单纯净。未来是明天般的遥远与漫长,只有此时此刻的快乐才是最真实的存在。岁月瞬间流转,恍如潮水般来来去去,积淀的力量,渐渐沉重了人心。时光迁延,留在心里,慢慢成为云烟般的回忆。心中木然,不再轻易感动,日日机械如一,生趣寥落。如果可以脱却尘埃,柔软自己的内心,努力保持赤子的情怀,以孩童之眼光看待世界,分分秒秒的年华方可重新成为新鲜企盼的存在。

上海友人H君寄来一对民国时期的白铜镇纸。朋友说,放在女子的案边,会很清雅。凉凉沉沉的镇纸上雕刻着一枝已然绽放的梅花,花下录有两句七言诗:“素影不分明月照,春风独占案头香”,真乃清丽之物。书案镇纸之旁,是一尊式样古老优雅的铜质香炉,全部手工打造而成的仿乾隆宫廷制品,缠纹环绕,光泽温润。袅袅的水沉香云,自炉中缭绕而出,随风摇曳,千回百转,不胜美丽。此时手触铜炉,微温。如今,总是愿意尽量抓住流入手中的一些古物旧书,仿佛如此便可留住时光的影子,穿越时空,进入邈远的宇宙,与古人知己神交于九天之外。

(发表于《世界日报》之“世界副刊”

2013年3月30日更名为《古琴迎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