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左氏庄

夜宴左氏庄

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① “春星”句:梁简文帝《神山寺碑》:“照影春星。”

② “扁舟”句: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乘扁舟,游五湖,功成身退。

写庄园静夜景色,是盛唐诗中较多见的题材。早期杜诗中虽仅此一篇,其风韵绝不减于王(维)、孟(浩然)。

微风起于林间,纤纤初月已落。露水渐浓,才能沾湿人衣;夜静无声,始觉琴音清亮。水流花径,水声依稀可闻,妙在“暗”字;星光遥映,草堂犹如剪影,妙在“带”字。前半首写月落夜深的幽静,均通过纤微的景物动态和暗淡的视觉效果来表现,而雅静的琴声,夜空的星光,虽然成为静夜中的亮点,反过来又更衬托出春夜的静谧和温馨。前人谓“春星带草堂”古今传为佳句,只一“带”字,便点出空中景象。诚为卓见。“带”字之妙在虚而不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解为“拖带”“映带”固然不错,但总觉得难以传达人们读到这一诗句时,眼前立刻浮现的画面印象,以及直觉中的草堂和春星之间的照应关系。那么这一“带”字的好处就在它无法用散文直译了。而只有散文所无法直译的诗歌语言才是纯诗,可见杜甫早年炼字之工绝。

后半首写夜宴之事。检书和看剑两事对仗,本是写宴席间检书以考证、看剑而吟哦的情景,但也令人想见诗人书剑飘零的意气。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是盛唐理想的人才模式,也是当时士人主要的两条进身之路。“烧烛短”,谓蜡烛渐短,是惜光阴流逝太快;“引杯长”,写举杯痛饮,是形容胆气之壮。这两句实际上道出了人生苦短当及时建功的心事。结尾说座客中有人以吴音咏诗,勾起作者对吴越之游的回忆,并不仅仅是写他不忘驾扁舟游吴越的往事,更是求取功名而终不忘归隐江湖之意。功成身退,原是盛唐人普遍的立身原则:“当须报恩已,终而谢尘缁”(张九龄《使还都湘东作》),“济人然后拂衣去”(王维《不遇咏》),“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旁”(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杜甫早年也曾流露过“不愿论簪笏”的“悠悠沧海情”(《同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因此后半首虽承前半首而来,写宴会上鼓琴看剑、检书赋诗之乐,其实又巧妙地概括了杜甫此时对一生出处进退的思考。以不忘扁舟作结,又和前半首草堂、花径、林月的田园意象正相协调。短短一首五律,铺叙许多景物和人事,而意境浑成,不觉堆叠。恐怕主要得力于取象一致,都能笼罩在夜宴宁静幽雅的氛围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