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封信

第七封信

认真完成学习计划

妈妈:

北京冬天第一场雪就下了整整两天,好像要补偿什么似的。我大学生活第一个期末居然如此地让我困惑和振奋,真正补偿了我对自我了解的不足。

在与心理学老师谈话之后,我用两天时间来实践我的“理想的学习生活”,减少与同学交流,一心苦读,认真地、大范围地、为自己去“研究”课程,就好像一个研究生一样。经过两天,我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工作”。我一天只进出寝室三次,成天呆在自习室里,把老师没有讲过的知识自己去研究,并且像读哲学书一样地钻研。晚上一直自习到十点半才回寝室,迅速梳洗之后,立刻用电脑做一些功课。到第三天晚上我开始头疼,难以入睡。我发现自己要么是体质太弱,要么就是好久没有真正“工作”——我居然不适应这样的学习。我知道,像北大那样“高等学府”里的学生一定正经受着这样的考验,我怎么能被落下呢?虽然头疼,但我很高兴,因为我终于做到高中所想象的那种大学学习,尽管我只坚持两天

我们最近进行一次“解剖学”的期中考试,我做集中性复习(平时没有很好地总结),结果是我第四,87分。前面三个全都是女生,最高分95分,然后是93分,91分。成绩我倒不在乎,可是老师又“提”我一下。她说我资质、记忆能力都很好,但就是不准确。她看我的卷子,我好像很“忙道”,总是急急忙忙的。她说总是一看就明白,但是不能准确表达。我早就知道我对知识的掌握存在“不求甚解”的毛病,大概因为学习哲学的缘故吧,没把它当做缺陷——诸葛亮和陶渊明不就是“不求甚解”的典型吗?可是现在老师的提醒让我意识到这样学习基础不行。

我读书的时候重视把知识感性化地记忆在脑海中,不重视细节,注重知识的逻辑可行性。我读书是尽力把知识变成可以让我理解的形式,坚决拒绝单纯性摄取。我读书,几乎可以说是一个以评论者的角度去阅读。如果我理解作者的观点并认同,就会感到十分高兴;如果作者的观点让我无法理解(不管客观上其是否正确),我就会一晃而过,很难形成记忆。这种习惯带到读生理、解剖教科书,效果几乎是毁灭性的。我很认真地复习解剖,花不少时间(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一天五个小时,一共三天),效果不尽理想(我想当第一)。我后来又去追问老师到底我具体什么做得不“准确”,老师说是不能在回答问题时分清答什么,总是条理不强。我虽然不太相信,但是我想大概是因为我在复习时过分关注于把知识怎么记忆下来,而没有将他们进行整理(其实也想过整理,但是我总害怕记得不牢,所以整理总是拖后)。

以前我说过我意识到学习是要严谨的,这一次我进一步具体地意识到我的一个性格特点:总是感觉很“急”,太追求效率,太追求完美,导致不“准确”,一到考场就败下阵来。以后学习时当然会注意到更科学地学习,而且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数。

附:我相信我的字写得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实际上,我上个星期除开头两天很振奋以外,其余时间过得很糟糕。虽然也一直在学习,可是一方面觉得任务太多,一方面总对自己的学习不满意。我发现我是一个不能有太多事情放在心上的人。一旦有很多任务要去完成,我就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情。比如我既要复习英语,又要复习解剖、数学、生理,还要总结副科的笔记,尽管我知道事情是要一个一个地做,但是我的思考很容易被另一件事情打断。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那就是订计划。有了计划,去执行的时候就少很多烦恼,而且也会发现其实任务并没有那么多。

最后还得谈一下成绩问题。我发现女生毕竟还是厉害,尤其在考试方面,而且由于我的计划都是自己的,老师的作业完成得不是很好,而老师居然很认真地对待作业问题,女生很多都是A等的作业评定,我居然一个B,还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作业没交(我肯定写了,就是没交),后交的作业只能评为B。我担心我够戗能在成绩上一枝独秀,还可能是第三或第四。我不相信我不是最好的。就算我不十分喜欢解剖和生理,但我一定能考得比她们好,我现在开始努力。

现在我已经没有退路,我是同学中公认的“刻苦”学生,因为我总是在自习室,而且我自己也这样认为。但问题是我觉得由于读书方法的不对头,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这是次要问题,主要是一旦我没能拿到全班第一,岂不是成“笨蛋”?我本不应该考虑这种无聊问题的,可是这个压力自始至终伴随着我的学习,所以我曾经说过,我是个不太适应在集体中生活的人,因为我很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这也会影响我对自身的评价。我想要的是没有特定目的和环境的那种像苏格拉底式的求知,但这是不可能的,我现在的学习还是很不自由。

圣诞节我和同学在一个“大连海鲜饺子馆”的地方吃一顿饭,一个人30元,吃了五个小时(就顾着讲话了)。

另外我正在尝试一种新的背单词方法,感觉不错。我还读一个名人写的关于如何成功的文章,虽然题目很俗,但是我发现人对于人际交往的经验都是一样的。我还读好几本哲学史中关于休谟的章节,中外的都有,感受大大的,一定要写一些东西。

我说话越来越没有条理,因为我想好好学习,获得好成绩。

祝:父母元旦快乐(节日太多了)!

儿子

2004.12.29

吸取教训

亲爱的儿子:

关于考试问题,我知道我儿子想当第一,而且我的儿子也应该是第一,偏偏没有拿到第一,你的心理失衡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你想过吗?上大学这两个月,你读多少书,收获多少课本以外的知识,这些是不考试的。这验证了爸爸妈妈告诉你的,不要轻视期末考试,在临近考试的时间,暂时放下别的书,把功课准备好。虽然你是第四名,但妈妈坚信,我的儿子是最好的,是最优秀的,事实可以证明。不必烦恼,经验是宝贵的,有了经验,你以后就不会再犯类似低级错误。

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妈妈

2005.1.3

  1. 虽然我的理想可能并不是事实,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因为坚持自己的理想而改变了自己。
  2. 对于复习的额外要求就是要能够熟练地表达出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意会”阶段。正因为我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以后的生活当中我才能很熟练地向别人介绍心理学知识,并且更灵活地将之应用到生活当中。
  3. 这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个问题。但是这个时候才体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的道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