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了“天”

秦海

中国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古语,把“人和”放在第一位,但也并不否定“天时”的作用;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则把“天”当作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这两句话很难说谁对谁错,它们都是强调了一个方面,都各有自己的道理。

古人所说的“天”或者“天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是明白的,就是它们不完全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老天爷,也不完全是指运气。它们很大程度上是指客观条件、客观规律,当然也有机遇。某件事成功了,少不了干事者主观的努力,但也绝对不能忽略“天”和“天时”的作用,即客观的有利的条件、有利的形势;同样地,某件事失败了,有些时候是主观的失误,有些时候就是“天不作美”。有句话叫“时势造英雄”,没有相应的“时势”,“纵有千般风情”,也成不了英雄。就算你是英雄,若无“用武之地”,你这英雄也英雄不了。这里的“时势”、“用武之地”(也可以说“用武之时”)实际都是指“天时”。所以古人强调“敬天”,我想“敬”恐怕主要就敬在这里。

这几年,人们开始正视“机遇”这个词。一些事情的得失进退有时候并不玄妙,就是机遇好坏所致。有个故事说,有兄弟三个,做雨伞的生意。一天,父亲让他们三人各背几十把雨伞出去卖。他们各去了一个地方。老大、老二去的地方一天都是晴天,没卖出几把。老三去的地方突然下了一阵雷雨,人们猝不及防,争买老三的伞,结果全卖完了。你能因此说老大、老二不会做生意而老三会做吗?只能说老三的机遇好。有人对机遇不太服气,但这是一种确实的客观存在,不能不正视它。

明白“天”和“天时”的重要,并不是否认人和人的努力的作用,更不是要你放弃努力,凡事像守株待兔那样等天时,等机遇。不是的。我这里只是说,当你事业成功的时候,得意之余,请不要忘了“天”和“天时”,不要贪天之功以为己有;而当你遇到挫折时,也不要完全怪自己,说不定就有“天时不利”的情况。这对于正确认识自己、公正对待自己都是很必要的。

前不久读历史小说《曾国藩》,其中有这样一个内容: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带兵攻下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后,自以为功高无比,目空一切。一次,曾国藩对他说:“你本事虽大,但不能居全功,要让一半给天。这‘天’就是指运气。这样看、这样想,就可免去许多烦恼,少生许多闷气。这不仅是处世之道,也是养生之方。”曾国藩在这一点上始终是清醒的。

观之于现实,我们一些人就没有曾国藩的这种清醒。他们成功了某件事,做出了一些成绩,便把功劳全部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只看到自己的英明正确,而无视“天”、“天时”和客观的作用。要群众对他歌功颂德,对他顶礼膜拜,对他感恩戴德。有的人则把功劳全部归己后,以此为本钱,向人民要这要那,贪得无厌。还有的人,把自己多半是机遇得到的东西(比如官位),当作自己的本事,不可一世。这些人,既不懂曾国藩所说的“处世之道”,也不懂曾国藩所说的“养生之方”。所谓不懂处世之道,是指贪天之功以为己有,只会让人厌恶;所谓不懂养生之方,是指怨这怨那,只会有损自己的身心健康。

孔老先生把人生的进步分为几个阶段,其中五十岁是“知天命”。而在我看来,“知天命”的年纪越提前越好。只有“知天命”,方可处理好人和天、客观和主观、个人和群众、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此文略有删节)

1997年第12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