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吃祖宗饭,造子孙孽”

隋喜文

近年来,可能是由于受港台文艺作品的影响,一些以写著名历史人物和事件为借口,实际上是恣意歪曲历史的影视作品大量出笼,编造离奇怪诞,似真似幻的故事,把历史糟蹋、蹂躏得不成样子。像写乾隆皇帝的电视连续剧,乾隆成了穿着清代服饰,说着现代语言,打情骂俏、打架斗殴的小痞子;像《西楚霸王》,把刘邦、项羽之间开展的争夺全国政权的斗争,歪曲成刘邦怕项羽抢自己老婆而展开的“情场厮杀”;像《秦颂》中,义士高渐离为了报复秦始皇,去强奸他的栎阳公主,结果竟产生了奇迹,长年瘫痪的公主被强奸后,欣喜欲狂,能飞快行走;连源于《左传》的孟姜女哭倒长城故事,也被篡改成孟姜女之夫范杞梁,被公主第三者插了足,苦役和怨声被情场斗争所代替。一些不懂历史,甚至一行史书也不读的编导,仅“凭感觉”,胡诌八扯出一些作品,居然能获得高票房收入,甚至拿到国外获大奖。难怪有的大学教授发誓不看历史题材影视,原因是受不了那种“没文化的折磨”。

历史小说、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一般应在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艺术加工、提炼和概括,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使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历史并得到某种启示。因此,它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应有历史根据,不能违背基本的历史的真实,更不能杜撰历史。比如,根据《三国志》写成的《三国演义》,被公认为“七真三假”的历史小说;即便是“三假”的虚构部分,也不是胡编的,乃是当时可能发生的。比如“空城计”,据史书,并非诸葛亮的事迹,但是在三国时期确曾发生过。这种虚构是合情合理的。又比如,姚雪垠的《李自成》,其主要人物李自成、张献忠等不但真有其人,其主要事件如李岩起义等也是实有其事。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江泽民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要“认真读一点历史”,“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对于吸收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趋势,对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有着重大作用。英国思想家培根早就说过:“读史使人明智。”特别是在我们这么一个文盲、半文盲占较大比例的国度,有相当多的青少年的历史知识非常贫乏,他们往往是通过读历史小说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获取历史知识。如果我们的文艺作品大量以“九分无用、一分被歪曲”的东西提供给广大青少年,那无异于在亿万头脑中制造文化沙漠,害莫大焉。如今人们惊呼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荒漠化扩大、淡水资源耗竭等环境问题,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那么,炮制假冒伪劣的历史题材作品,则是文化知识领域的环境污染,如果不治理,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清末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他把忘掉民族历史与亡国联在一起,不啻给今天胡诌历史的人敲了警钟。

文艺创作,影视编导有权自由想象,但是对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如何写,则应当有个尊重历史真实、正确认识历史的态度。某些人以“游戏人生”态度衍生出的“写作便是我的游戏方式”宣言,切不可用来编排历史。笔者强烈呼吁,对历史题材作品要有所规范,对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如何去写,应当立个制度,比如规定必须有2名文科教授担当顾问,签名认可;要像保护国货名牌精品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影视等文艺作品欲虚构过去也可以,但不要安到秦始皇、唐太宗、乾隆的名下,就说“从前有个皇帝,有个宰相、将军”好了,假就假在明处。切莫再干那种“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事了。

1997年第1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