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述剑》。通过剑客口吻,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行侠仗义的剑客形象。作者本具侠气,姚合《哭贾岛》称其:“曾闻有书剑,应是别人收。”故此诗亦兼有咏怀述志之意,或以此自荐于公卿,亦未可知。
“十年磨一剑”二句,以磨剑待试,以喻蓄器贮用。有道是“宝剑锋从磨砺出”,十年磨剑,足见打磨的精心,而宝剑之锋利则非同一般。有一种解读,认为铸剑十年却从未露过锋芒,是因为能识此宝之人尚未出现。不对,诗中说的是磨剑十年,不是“铸剑十年”;不是知音未遇,而是打磨未成。比如读书人,是“十年寒窗无人问”。所以“霜刃未曾试”,并无怨气。打磨既成,言“未曾试”,则跃跃欲试之意,悠然可会。再说,剑是侠客的随身之物,试剑亦不等于卖剑。元杂剧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无名氏《马陵道》),阮小七说:“俺这一腔热血,只卖与识货的人”(《水浒传》),也是说把本领卖人,而不是把宝剑卖人。
“今日把示君”二句,写剑客亮剑,欲觅用武之地。三句言以剑示人,表明侠客的自信。“今日”是个时间节点,即宝剑磨成之日。“把示君”用二人称语气,仿佛是在对“识货的人”说话,又仿佛是对所有读者说话。总之这个“君”不是特指,而是泛指,不是单数,而是复数。所以末句是:“谁为不平事”!此句一作“谁有不平事”,意思是请问诸公,谁有冤屈不平之事,我为你做主。“谁有”之“谁”指受害者,“谁为”之“谁”指加害者。“谁有不平事”,就替谁做主!“谁为不平事”,就找谁算账!哪一种说法更好呢,论者或以后一说为佳,以为更见游侠本色。其实这与“愿君多采撷”与“劝君休采撷”(王维)一样,未易优劣。两种说法都是在打包票,都将剑客之豪爽表现得痛快淋漓,使人血脉偾张。清人李锳评:“豪爽之气,溢于行间。第二句一顿,第三句陡转有力,末句措语含蓄,便不犯尽。”(《诗法易简录》)
此诗成功之处,在于描摹剑客口吻,打造侠客形象,无不惟妙惟肖,使人过目成诵。清人吴敬夫评:“遍读《刺客列传》,不如此二十字惊心动魄之声,谁云寂寥短韵哉!”(《唐诗归折衷》)贾岛诗思奇僻,此诗属于别调。通首声情壮烈,造语豪健。以问辞作结,更觉意味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