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道崆峒山

黄帝问道崆峒山

刘武道

五千多年前,崆峒山就是一处高人隐士居住的人间胜境。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少典之子,长大后因才华出众而被推举为部落首领。为了寻求治国之道,他遍访天下贤士,当时,他听说崆峒山住着一位高人广成子,就带着元妃嫘祖、文臣和武将一百多人,不远千里,沿北斗星柄的方向,一路风尘仆仆、浩浩荡荡直奔崆峒,前来拜师问道。

经过数日的长途跋涉和日夜兼程,黄帝终于来到了泾水之滨、崆峒山下。放眼望去,只见崆峒山层峦叠嶂,峻极于天,林木繁茂,宛若仙境。黄帝命随从原地休息,自己在山下肃穆敬候许久后,沿着陡峭的羊肠小道艰难地向山上登攀。

当黄帝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刚要坐下来小憩的时候,猛然抬头看见半山腰有一个石洞,祥云缭绕,玄鹤飞翔,于是就一鼓作气向那里攀援而去。到了洞口,黄帝看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背对着自己静静地打坐,猜想他定是广成子了。于是便开口问道:“我听闻您是智者高人,特冒昧趋前,想求教至道之精华,以佐五谷,以养民人。恳请赐教。”广成子早知黄帝来意,说:“你想问的,是物质方面世俗之事情;你想管理的,是政治方面生命之残余。你这样治理天下,就好像云气没有聚集而指望下雨,树叶没有发黄就盼着掉下来。如果仅仅用政治的手段治理国家,就连日月也都会黯然无光的。对于你们这些营营于世务者,又怎么奢谈至道呢?”

贵为天子的黄帝虽然虔诚求教,却没想到吃了闭门羹,只能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告退。下山后,嫘祖见黄帝愁眉不展,问其缘由,黄帝一言不发,只是在泾水边盖了一个奇特的房子,里面铺满白色的茅草,闭关静坐,沉思反省,不再想着做天子、理朝政之事。三个月后,觉得略有心得,遂鼓起勇气再次去拜访广成子。

临行前,嫘祖对黄帝说:“谦恭拜师,心诚则灵。”黄帝点了点头。上山的路上,黄帝以膝行代步,一路爬了上去。羊肠小道上砂石如刃,膝破血流,路面上的石子都被鲜血染红了。当黄帝膝行到那个石洞时,只见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不敢叫他,只是“再拜稽首”。广成子感其诚心,便笑脸相迎。黄帝这次不再问治理天下的问题,只是小心地问:“敢问治身如何得以长久?”广成子本来睡在床上,一听此问,一下子高兴地坐了起来:“善哉问乎!来,我告诉你至道。”

于是,广成子随即以平缓的语气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心,无摇汝精,存神定气,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将守形,形乃长生……”黄帝听着,如醍醐灌顶,“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黄帝望着这位一千二百岁的长者,毫无衰老之相,顿有所悟:作为天子,欲治国,先治身,治国与治身虽大小不同,但其理一也!都要燮理阴阳、形神相守,身才能长生不老,国才能长治久安。

黄帝心悦诚服地说:“恩师真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圣贤之人啊!”随后,行叩拜大礼,拜别广成子而去。赶来接驾的随从群臣,已登上“望驾山”山头,等候黄帝下山。

黄帝在崆峒山问道、求道和悟道后,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勤政爱民。在坂泉战胜炎帝,在涿鹿擒杀蚩尤,统一了天下,并带领能工巧匠造宫室、舟船、弓箭,创天文、历法、书契等。嫘祖也教民养蚕、耕织之术。黄帝还根据自己的学医治病经验,和岐伯合著了《素问》与《黄帝内经》医书。

参考资料:

1.〔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

2.〔战国〕《庄子·在宥篇》(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

崆峒山“黄帝问道”砖雕(张森林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