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茨·朗

弗里茨·朗

FRITZ LANG

黑色电影缔造者

1890—1976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卒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德国和好莱坞重量级导演,以黑色电影出名。

弗里茨·朗至少对两种类型电影——奇幻电影和黑色电影影响深远。同时,他经历过两种截然不同的电影产业,是电影导演作者论(一种电影理论,主张导演即影片的“作者”,见第26页)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不管在哪里创作,朗的电影都有一种阴森可怕的无奈感——人们孤单无助地和悲凉恶毒的命运抗争的无力。

朗从事于两项各自独立的事业:他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重要导演,执导了诸多广受欢迎的作品:《尼伯龙根之歌》(Die Nibelungen,1924年),影响深远的奇幻电影《大都市》(Metropolis,1927年)。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又成为好莱坞的导演,大部分时候都在执导朴素的惊悚悬疑剧,但这些影片中的很大一部分被批评者和同行所忽视。他拍摄的美国电影成为他跻身大牌导演的奠基石。

《大都市》毫无疑问是他最为出名、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虽然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只能依靠想象从缩短至90分钟的影片去揣想、拼凑原本153分钟的大作(2008年,一些遗失的片段在阿根廷重现),该片犹如对现代工业社会噩梦的极佳预言,假想了一位堕落的精英靠剥削压榨下层人民而过着优裕的生活,其中超然的视觉想象令人惊叹。

《赌徒马布斯博士》(Dr Mabuse,the Gambler1922年)是另一部具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塑造了一个善于煽动他人情绪、迷醉他人的恶棍形象,这位犯罪策划者经常借自己的口迷惑他人,批评家发现,这个形象仿佛是对阿道夫·希特勒到来的预言。该时期朗最为出名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有声作品《M》(1931年),该片是表现主义的杰作。讲述了一位杀童犯在杜塞尔多夫大街上遭追捕的故事。罗锐那声充满悲情主义的哭喊“我只是情不自禁”充满了战栗恐惧,这也成为贯穿朗美国作品的一个主旋律。

朗在黑色电影方面同样有出色的表现,他摆脱了传统的表面化叙事手法,揭示了社会大众不太愿意接受的更为厚重、更为黑暗的真相。《绿窗艳影》(The Woman in the Window,1944年)、《血红街道》(Scarlet Street,1945年)是其中的代表作。

朗的《大都市》以其对未来的萧瑟假想,迷惑了观影者。

在对巴洛克风的一度情迷后,20世纪50年代,朗的作品从注重舞台美术布置转移到其他方面,诸如融入了灵魂的进化等。在这里,朗将场景布置精简到了极致,在类似于炼狱的布景中,一些平凡的小人物(格伦·福德、达纳·安德鲁斯)屈从于仿佛比他们本身力量要大得多的力量。这并不是说他们不能使用自由意志,但他们一直受困于一种无情的逻辑,正是这种逻辑才容许一点可贵的慈悲。《狂热》(The Big Heat,1953年),影片讲述了一位警察疯狂仇杀控制了他的城市并杀害了他妻子的暴徒,这也是朗作品的一个新的高度。在完成了《高度怀疑》(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1956年)的拍摄后,朗离开了美国,在印度和德国制作了三部充满个人色彩的电影,并在戈达尔的电影《轻蔑》(Le m¨|pris,1963年)中露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