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璇琮

我读过不少选本,现在手中的这本却别有新意,让我想起自牙牙学语时就耳熟能详的篇章,倍感亲切。这部选本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更是传承文脉的策略和技巧。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上下五千年,文章、典籍汗牛充栋,任何人都没有时间和精力通览,选本则是人们认识、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我国从古到今,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选本。很多学者都曾在选本上下过功夫,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近三百年来流行的《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了,一诗一文,两个选本在近世对国学的传播和教育影响深远。

我手头的这个选本,严格意义上而言,是选本中的选本,因为入选的作品都是从新学百年以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萃取而出的。语文课本所载的作品多是从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作品中甄选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选本可谓精华中的精华。

如何在当代社会传播和推广经典,是主编刘明华教授思考多年的问题,尤其是他担任重庆国学院院长以来,在国学的传播和推广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我作为重庆国学院名誉院长,和他在学术上、工作上多有交流,因而知道他近年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将学术成果大众化,如何让大众更亲近经典,自觉传承国学,从而提升国民文化素养,进而增强文化自信。他执着多年,并颇有体会。我曾说过:“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识和用心守护。”(《阅读中国国粹·序》)明华教授主编的这套书,正是从教材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一次研究整理,意在使经典诗文更容易传播并为大众所接受,真正成为文化血脉。新时代呼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此书的出版可谓正逢其时。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都凝聚在传世的经典作品之中,近百年来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及具体的历史原因,国人对国学的了解愈来愈少,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学又重新回到了人民的视野,汇入文化复兴的时代巨流之中。不少出版社印发了大量的相关读物,就普及读物而言,后来转精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这套书是明华教授主持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11年重大项目《中华经典诵读教育与语文素质、语文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研究》的主要结题成果之一,也就是说,这套书是明华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艰辛探索和认真研究的结果,具有坚实的学理依据,这是这个选本区别于目前众多读物的一个重要特点。

本书作品入选的依据谨严而科学。从百年来四百余种语文教材的近五千篇作品中调查、排比和萃取的优秀篇章,其主要依据是作品在百年间的教材入选率。正如鲁迅先生所云:“选本可以借古人的文章寓自己的意见。”本书的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考虑百年来语文课文对国人国学基础的影响力,入选排名最前的作品基本选入,但总量五千篇,并列排名的多多,哪些入选,自然就体现了编者的思想和意见。从入选范围上,作者严守百年课文这一界域,而在众多的篇目中,要做出不到1%的选择,其难度亦可想而知。说是“精华中的精华”,原因即在于此。

通过学习最优秀的作品来建构国人精神谱系,其构想宏大,其用心良苦。值得肯定的是,这种建构国人精神谱系的努力又是建立在严谨扎实的统计学的基础之上的,使得本书始于最朴素的文献作品,而最终进入到国人精神谱系的文化境界,虽是几本小书,而编者的独特的学术视角和自觉的文化担当就格外的明朗了。

可读性、审美价值、正能量传播和文化品格传承,应是明华教授统摄全书的选编标准。这些精美诗文,可诵,可读,可记,可品,简言之,少年人可诵读,成年人可观览,一册在手,开卷有益。我相信,读者如能记诵或熟读这套书,其说写能力可受用终身,其文化修养亦自可称善。

本书的编排亦让人眼睛一亮。每一篇作品之前都有简明扼要的推荐理由,以向读者介绍该作品的入选理由和艺术特色,往往能一语中的。在作品之后又辅以点评的题旨和文化解读,以简要评析该作品的艺术特点和独特的审美意趣及文化内涵,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

经典是文化的基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永恒的魅力,我也希望,更相信,这套书在传承经典、复兴文化的伟业中能起到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是为序。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