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六一风神”之动态考察

第三章 “六一风神”之动态考察

对一个作家作品风格进行阶段划分与动态考察,有时是牵强的,因为作家由于先天个性气质及后天学养的关系,往往会呈现某种有别于他人的风格特点,而随着人生阅历的展开,这一风格特点在发生相应变化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稳定性,稳定与变化在不同阶段的平衡状态,使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呈现某些既相似又相异、既承继又出新的特点,因此它很难简单地一概而论,也难以截然划清界限。因此,笔者在这里进行阶段风格动态考察的目的,主要是对欧阳修散文“风神”发展变化的轨迹试做探究,而非对对象的生硬、机械肢解。以下以“六一风神”呈现的一些典型特质为依据,将欧阳修的人生经历、创作过程综合起来考虑,梳理欧阳修散文作品,将“六一风神”的彰显与呈现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我们先来看看这四个阶段的“风神”主要篇目举隅。

续表

如上表所示,笔者主要是围绕“六一风神”在欧阳修人生不同时期的体现,将它分为四个阶段,当然,其中也伴随有对其人生经历起落变化的考量,“它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1]。若从欧阳修文章“风神”显发的时间阶段加以考察,除了创作具体时间无从确考的史传与史论之外[欧阳修大概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便开始业余修撰《新五代史》,被贬夷陵之后,更多时间投入其中,至皇祐五年(1053)初具草稿],两次贬谪、两次受诬去职事件对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发展与完成,都起了极为明显的触发与推动作用,对他的思想与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其主体文风最终形成。就欧文“风神”的演变而言,第一阶段:从天圣九年(1031)至景祐二年(1035),此时期欧阳修古文创作还处于由骈而散的习作阶段,多系对人生哲理的抽象思考,富于“风神”的文章很少。第二阶段:景祐三年(1036)至庆历五年(1045),是以景祐三年欧阳修被贬夷陵为标志,被贬夷陵之后,欧阳修的政治抱负遭受挫折,自然放逸的性格有所改变,增加了对政治现实的实际理性思考,此时的散文创作风格中出现了不少新的因子,富于“风神”的文章在多种文体中均有体现。第三阶段:庆历六年(1046)至治平元年(1064),此期与上一阶段的分野是以欧阳修被贬滁州为界限,此后欧阳修的散文风格日渐成熟,充分彰显“风神”的文章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乘,以《丰乐亭记》《醉翁亭记》为代表。新政的失败、人格的受辱、思想的力求豁达,使山水名物记、赠送诗文集序及碑表祭文等文体,愈显感思郁勃、感慨淋漓、感喟深长,在艺术上也全面体现出“六一风神”纡徐委备、含蓄吞吐、跌宕抑扬、情韵绵邈,得之“史迁风神”的风致神韵之美。第四阶段:治平二年(1065)至熙宁五年(1072),以欧阳修卷入“濮议之争”,受诬“长媳案”而自罢参政为标志,随着年纪渐老,气力衰竭,加之屡遭谗毁,无心恋政,期请早退,故文章之感慨良深,而“风神”艺术趋于精熟、老成,《岘山亭记》《泷冈阡表》可为代表。以下笔者结合作品文本及欧阳修人生起伏经历,稍做阐述。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