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 言

仔细分析民国要员的晚年,便可发现,这一阶段在不同人物的一生中,占据着各不相同的位置。对于他们各自的事业来说,有的晚年达于辉煌阶段,有的晚年则走向没落。

陈诚是中华民国史上的一名风云人物,其一生的经历,丰富而繁杂,充满了传奇色彩。早在30年代中期,他担任庐山军官训练团副团长,以及在抗日战争中不时被蒋介石派往关键的战场参与指挥时,就有人预测,他将成为蒋介石的副手和继承人。但是,陈诚真正成为蒋介石的不可替代的副手,还是在他的晚年,即国民党政权撤据台湾以后。那时,陈诚先后并同时担任“行政院院长”、“副总统”和国民党副总裁三要职。这一“二号人物”的重要地位,一直保持到他生命结束。

综观陈诚的一生,其作风踏实、清廉、雷厉风行,政治上忠蒋、反共、爱国。这些特点,在其晚年表现得尤其明显。陈诚的作风,在民国要员中颇具特色,在台湾岛也受到各种不同层次人物的赞扬。他以忠蒋、反共闻名于海内外,因而他始终是蒋介石在台湾最为信任的人物。不过,随着陈诚一生的历练,台海政局的变化,陈诚晚年在忠蒋、反共方面,亦有其微妙的变化。如在1960年蒋介石要修改“宪法”,第二次连任“总统”时,因与陈诚个人的升迁有着直接的关系,故其个人也不能没有一点想法和看法。陈诚的大公子履安就说过:“父亲与蒋介石最大的冲突,是出现在蒋介石第二次连任总统的时候。”待蒋如愿以偿第二次连任“总统”后,陈虽亦连任“副总统”,并依旧被任命为“行政院院长”,“但是陈诚已经心灰意冷”。[1]到他生命临终前,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台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制订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他给世人留下了即无“反共”又无“反攻”内容的三点遗言,也很值得人们深思。必须特别指出的是,陈诚始终是一名爱国者。他坚决反对“台独”和由联合国“托管台湾”,致力于开发边疆和发展民族经济。在他逝世后,周恩来总理曾对他的“爱国”和“坚决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加以肯定。

本书在描述陈诚晚年的各项活动时,努力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肯定陈诚某项活动的同时,不为其隐讳错误;在否定陈诚某项活动的同时,也不故意抹去不该否定的事情。

本书叙述的时限已由书名决定,即叙述陈诚的晚年时期。但“晚年”始于何时,并无统一的标准。或早或迟,或长或短,因人而异。大体说来,老人生命的最后一段即为晚年。陈诚50岁出任东北行辕主任,51岁赴台,52岁东山再起。考虑到陈诚终年68岁,从他51岁赴台起,即进入一生经历中的“台湾阶段”。因此,本书基本上将他在台湾的年代作为晚年;同时,为照顾前后衔接,又需要交代他为何较其他南京要员更早地到了台湾,因而又追溯到东北督战和病休上海,并对其从排长到参谋总长的经历略作回顾。

把陈诚在台湾的完整经历作为“晚年”的内容来写,还有一个好处,即方便读者更多地了解台湾的政治、经济情况。由于台湾海峡的中隔,长期以来,海峡两岸同胞互相对于对方政治、社会、经济及著名人物的活动情况,知之不多。当然,陈诚在台湾活动的方方面面,大陆读者不可能充分了解。笔者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在这方面起到一种沟通和填补空白的作用。

为了使读者能在阅读本书的同时,了解陈诚一生的主要经历,在书末特附录“陈诚生平大事年表”。同时,笔者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档案、报刊资料,访问了一些陈诚当年的部属,参考了台海两岸出版与发表的陈诚传记及相关文章,兹一并附录于书末,俾便读者查考,并向有关档安馆、报社、杂志社、受访者、著作与文章作者顺致谢忱与敬意。


著 者  

2010年7月于南京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