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霸劄子

论王霸劄子

这篇劄子作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当时程颢任监察御史里行。文中论述了“王道”和“霸道”两种根本对立的政治主张,提出君主要以王者之心,用仁义治天下,近君子,远小人,致一不二,勇于革新,才能达到天下大治。程颢反对“新法”,这些议论主要是针对王安石的。

臣伏谓得天理之正,极人伦之至者,尧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义之偏者,霸者之事也。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礼义,若履大路而行,无复回曲。霸者崎岖反侧于曲径之中,而卒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诚心而王则王矣,假之而霸则霸矣,二者其道不同,在审其初而已。《易》所谓“差若毫厘,缪以千里”者,其初不可不审也。故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故力进于道而莫之御也。苟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之成,是衒石以为玉也。故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而曾西耻比管仲者,义所不由也,况下于霸者哉!

陛下躬尧舜之资,处尧舜之位,必以尧舜之心自任,然后为能充其道。汉、唐之君,有可称者,论其人则非先王之学,考其时则皆驳杂之政,乃以一曲之见,幸致小康。其创法垂统,非可继于后世者,皆不足为也。然欲行仁政而不素讲其具,使其道大明而后行,则或出或入,终莫有所至也。

夫事有大小,有先后。察其小,忽其大,先其所后,后其所先,皆不可以适治。且志不可慢,时不可失。惟陛下稽先圣之言,察人事之理,知尧舜之道备于己,反身而诚之,推之以及四海,择同心一德之臣,与之共成天下之务。《书》所谓“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又曰“一哉王心”,言致一而后可以有为也。古者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诚以谓不得其人而居之,则不若阙之之愈也。盖小人之事,君子所不能同,岂圣贤之事,而庸人可参之哉?欲为圣贤之事,而使庸人参之,则其命乱矣。既任君子之谋,而又入小人之议,则聪明不专而志意惑矣。今将救千古深锢之弊,为生民长久之计,非夫极听览之明,尽正邪之辨,致一而不二,其能胜之乎?

或谓人君举动,不可不慎,易于更张,则为害大矣。臣独以为不然。所谓更张者,顾理所当耳。其动皆稽古,质义而行,则为慎莫大焉,岂若因循苟简,卒致败乱者哉?自古以来,何尝有师圣人之言,法先王之治,将大有为而返成祸患者乎?愿陛下奋天锡之勇智,体乾刚而独断,霈然不疑,则万世幸甚!

【翻译】

我认为符合正确的天理,完全体现了人伦的,是尧舜的王道;用自己的私心,依据歪曲的仁义的,是霸者的事。王道像磨石一样平坦,本于人情,出于礼义,好比在大路上行走,没有往复曲折。霸者崎岖辗转于弯曲的小路中,而最终不可能走上尧舜的道路。因此真心实行王道就成为王,假借仁义之名来图霸业就成为霸,二者的道路不同,在于最初就十分审慎而已。《易》经所谓“差如毫厘,谬以千里”,是说一件事的开头不可不审慎。因此治理天下的人,必须首先立定志向。事先立定了正确的志向,那么邪说就不能动摇,异端就不能迷惑,因此就能努力在正道上迈进,而没有谁能阻挡。如果用霸者的心来谋求王道的完成,这等于是把石头炫耀为玉。因此孔子的门徒没有人提及齐桓公、晋文公争霸的事,而曾西也耻于与管仲相比,是因为不合于义,何况比霸者还不如的人呢!

陛下自身具有尧舜的资质,处在尧舜的地位,必须以尧舜之心自任,然后才能充分实行尧舜之道。汉、唐的君主,确有可以称道的地方,但谈到他们本人却不是学先王之道,考察他们的时代则都是驳杂不纯的政治,乃是以片面的见解,侥幸地带来小康。他们创立的法度,留下的传统,不是可以被后世继承的,都不值得去做。但想实行仁政而不早早研究实行的方法,使其道理一清二楚然后再实施,就会有时对有时错,终究是做不成什么事的。

凡事有大小,有先后。看到小的,忽略大的,应当后做的而先做,应当先做的却后做,都不能把国家治理好。而且意志不可怠惰,时机不可丧失。望陛下考察古代圣人的言论,看清人事的道理,明白尧舜之道具备于自身,自我反省而做到心诚,并把这种诚心推广到天下,选择同心同德的臣子,和他们一起成就天下的事业。《尚书》所谓“伊尹和商汤,都有专一的美德”,又说“王者之心真专一啊”,是说做到专一而后可以有所作为。古时候三公不必齐备,只看人选怎么样,确实是认为没得到合适的人而让他居于此位,倒不如空着这个位置为好。小人的事情,君子不能同样去做,哪有圣贤的事情,而庸人可以参与呢?想做圣贤的事,而让庸人参与,那么朝廷的政令就乱了。既用君子的谋划,而又采纳小人的建议,那么视听就不专一而心志就迷惑了。现在要医治千年深沉顽固的弊病,为人民作长远的打算,不做到耳目极其聪明,邪正彻底分清,专一不二,能胜任吗?

有人说君主的举动,不可不慎重,轻易改革,为害就大了。我恰恰认为不是这样。所谓改革,看理所应当罢了。举动都取法古人,按照义理而行,没有比这更慎重的了,哪像因循苟简,最终导致失败祸乱的人呢?自古以来,哪里有过师法圣人的言论,效法先王的治国方法,将要大有作为却反成祸患的呢?愿陛下振奋上天赐予的勇气和智慧,体会天的刚强而独断,自信而不疑惑,那就是万世最大的幸运了!

  1. 天理:指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精神。人伦:人与人之间的正当关系和行为准则。

  2. 尧、舜:儒家理想中的上古“圣王”。

  3. 霸者:用武力权势治天下的人。

  4. 砥(dǐ底):磨刀石。这里比喻平坦。

  5. “差若”二句:见《易纬·通卦验》。“缪”:同“谬”。

  6. 仲尼:孔子之字。桓: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君主。文: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君主。他们都属“春秋五霸”之列。《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7. 曾西:即曾申,字子西,春秋时鲁(今属山东)人,孔子弟子曾参的儿子。管仲:名夷吾,字仲,齐国的宰相,曾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曾西耻比管仲”,事见《孟子·公孙丑上》。

  8. “尹躬”二句:见《尚书·咸有一德》。

  9. “一哉王心”:出处同上。

  10. 三公:古时候辅助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三名最高官员,其内容有各种说法。

  11. 阙:同“缺”。

  12. 聪明:指耳朵和眼睛。

  13. 质:就正。

  14. 霈(pèi沛)然:自信的样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