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1]

綦毋潜于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及第,则此诗当作于王维被贬济州之前。开元中,唐玄宗虽征招人才,但仍有许多贤能未能被用,所以诗中有“君门远”之叹。全诗围绕送友还乡,层层深入,娓娓道来,对朋友不遇的同情和劝慰,委婉尽致。其中“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二句,用字精警,写景如画。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2]

遂令东山客[3],不得顾采薇[4]

既至君门远[5],孰云吾道非[6]

江淮度寒食[7],京洛缝春衣。

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8],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9],勿谓知音稀。

【翻译】

圣明时代没有隐居的人,

英才们全都向朝廷来归。

使你这隐居东山的贤士,

再也不能安于避世采薇。

到了京城君门遥远难叩,

怎能说我所行道途不对。

你将去江淮度过寒食节,

到东京洛阳时缝制春衣。

在大路旁摆酒为你饯行,

知心朋友就要与我分离。

你将要乘上回乡的航船,

不久就能到家拂拭柴扉。

远处的树木像导引着行客,

孤寂的城邑正沐浴着斜晖。

我荐举你的意见不被采纳,

不要感慨自己没有知音。


注释

[1] 綦毋潜(692—约749),字孝通(一作季通),荆南(今湖北省江陵市)人,开元中,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后辞官,复为右拾遗,终著作郎。落第:应试未中。题原作《送别》,此据《河岳英灵集》。

[2] 英灵:英华灵秀的贤才。

[3] 东山客:东晋谢安早年曾隐居浙江上虞的东山,人称东山客。此处泛指隐居的贤才。

[4] 采薇:薇,蕨莱。《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下,采薇而食之”。此处指隐居生活。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