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卷帙浩繁的《明实录》《清实录》及皇帝起居注之类,一般读者绝无阅读之雅兴。坐惯冷板凳的史学家则不然,一页一页逐字读过去,宛如在茫茫大海中撒网,有时亦所获甚丰。近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康熙政风录》一书,即主要取材于实录、起居注,甚有学术价值,亦具可读性。聊举一例:该书第二章述康熙皇帝政风清廉,引《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一载:“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五月丙午,工部等衙门议覆古北口总兵官蔡元疏言,古北口一带边墙倾塌甚多,请行修筑,应如所请。上谕大学士等曰:‘蔡元所奏,未谙事宜。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因此,他不同意修长城,认为:“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批评蔡元“其言甚属无益”。读至此,不禁为康熙皇帝喝彩者再!此公位居九五,“一句顶一万句”,倘头脑发热,下令大修长城,劳民伤财,后果岂非不堪设想?但康熙毕竟是杰出的政治家,喊出“众志成城”的响亮口号,务实精神,多么可贵。由此可见,亿万人民心一条,才是永不倒之长城也。正是:
玄烨一番宏论,堪称石破天惊。
长城修于何处?贵在万众一心!
(原载《今晚报》1997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