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

蔬菜

到北大读研究生时,才知北方冬天蔬菜的种类很少,学校食堂里最为富足的就是大白菜和土豆。来自京城的同学说:“一看到大白菜就想吐,童年时家里太穷,整个冬天都在吃大白菜。”

可是,小溪边的冬天却是蔬菜颇为丰富的季节,有白萝卜、小油菜、包心菜、大白菜、大葱、芹菜等,可谓种类繁多。尤其是小油菜,无论是做手擀面、面皮,还是炒米干、炒年糕,抑或是做玉米糊、汤头果,那绿油油的脆嫩的小油菜,都是不可缺少的佐料。也许是从小养成的习惯,而今每次去菜市场或超市,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买把小油菜。

相反,夏季,因天气太炎热虫多,基本上没什么绿叶类蔬菜可吃,好在有瓜果豆类,如冬瓜、丝瓜、南瓜、豇豆、夏至豆、羊角豆等。尤其是好几十斤重的冬瓜,一下子吃不了,有些妈妈会做成冬瓜酱,这样保存的时间就更长一些。丝瓜,做汤是最鲜美的,丝瓜煮豆腐,青青白白,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尤其是街头镇上后洋人卖的豆腐,爽滑细嫩,怎么做都美味无比。但我好像从来就不喜欢那股清香的味道,也不喜欢煮熟后丝瓜软绵绵的样子,可妈妈和姐姐倒是蛮爱吃的。

2010年7月21日妈妈在摘爸爸种的豇豆,旺季时,几乎每天都能摘一大把。自家吃不了的,妈妈就分送给邻居们。

爸爸种菜也是一把好手,当然最为关键的是他爱琢磨,善于总结经验,又勤快不偷懒。爸爸种的黄瓜,每年会比其他村民的早成熟半个月左右。这样,在集市上,他那些带着露水、长长的青白相间的黄瓜,通常都能卖个好价钱。爸爸的黄瓜就种在现在建了新屋的菜园子里。一般会有5垄,一共长10米左右,每垄两排,共100多株。他用竹竿插在每株黄瓜的根部,每四根竹竿在离顶部三分之一处用稻草绑在一起,然后将一株株黄瓜藤牵到竹竿上,有时会轻轻地绕上几圈。

爸爸每天早晨会去查看一遍,发现新长出的藤头掉下来了,就顺手牵回去,有时会用稻草绑一下。那黄瓜花,一朵朵小小的、金黄金黄,灿烂怒放。小黄瓜日长夜大,过上一个星期,就长到10多公分了。爸爸就将已长大但还鲜嫩不老的黄瓜摘下,挑到镇上的集市去卖。通常每次能装满两箩筐,出售后进账几十元,可谓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生产队劳动的工分只是换粮食,而家庭的日常开支及小孩们上学的学费,都是靠父母出售农副产品来支付的。

记得上高二时,每年的学费是5元。开学时,爸爸先给了我学费,妈妈再给时,我一声不吭地又收下。这第二份钱是我答应要借给要好的同学素芳付学费的,她知道我平时手头不缺钱,说等过年时家里卖了猪就还给我。但我没有向爸妈解释,事后他们知道我拿了双份钱居然也没批评我半句,也许是他们知道我从小就不乱花钱?

那时,每到开学,戏牌前姑姑家的儿子、女儿没有钱交学费,就会哭着鼻子过来跟妈妈诉说,妈妈总会掏钱为他们付学费。这份情,他们一直记得,多年来只要是妈妈吩咐的事儿,他们从来都不遗余力地帮忙。

爸爸种菜的另一特点是菜种子都是自己培育的。爸爸会从第一批成熟靠近根部的黄瓜中,挑选出最好的留下做种子,让它们继续长大变老,直到黄瓜藤开始枯萎时,才将长得大大胖胖泛黄白色的黄瓜种摘下,破开,将里面的黄瓜子捞出洗净晾干,再用报纸细细包好,写上他那手漂亮的小楷字做记号,再用麻绳扎好挂在堂前的楼板下。来年到种黄瓜的季节,他就拿出黄瓜子撒到一小块肥肥的自留地里。长出黄瓜苗后,他会拔出一部分去集市上销售换点小钱,剩下的就自己一棵棵分开移栽,新一轮的黄瓜又重新长出。年复一年,从不间断。

我高中毕业那一年,就读的高三(4)班被评为省先进班,班里组织活动去游里石门水库。回程时,同学们在街头饭店歇息。尽管中学阶段男女同学之间互不说话,但出于礼节,到家门口了,不邀请同学们到家里坐坐感觉不太合适,我就壮着胆子喊了一声:“大家要不要到我家去坐坐啊?”出乎意料的是,几位男同学马上爽快地高喊:“好啊好啊!我们走!”结果,同学们一波接一波地步行去我家。因事先没打招呼,妈妈没有准备任何东西可以款待同学们,只好赶紧去后门自留地摘来爸爸种的黄瓜招待。难得吃到这么新鲜的黄瓜,同学们都赞不绝口!

那年,我家的三间两层新房子建好才一年多,房屋崭新亮丽,水泥地干净整洁,十几位同学一起坐在堂前聊天也不显拥挤。房屋边上沿溪而立三十多米高的两棵柏树,挺拔大气,是村里的风水树,成了同学们寻找我家的标志。

从街头饭店出发,沿街穿过街头古镇,顺着一条蜿蜒的石子路经过叶宅村,再走绿中带黄、稻浪起伏的田间小路,就可看到高大的柏树了。柏树脚下的那块小地,是爸爸勤快开垦出来的,常年种着各种蔬菜,如茄子、乌笋、南瓜等。小溪一发大水,这块地就会最先被淹,但黄色泛滥的泥浆水退后,这块地上的泥土就增厚不少。

爸爸种蔬菜,一如他种的庄稼,也是事事讲究追求完美。他种的菜,一年到头总是吃不完,他也喜爱将多余的菜挑到镇上去卖,那是他日夜劳作、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最为轻松享受的时光。我们家有好几杆小两秤(8两半斤、16两一斤),爸爸的心算水平很高,常说:“菜一称完,多少钱就叫出来了。称好后,手指顺势在秤尾巴稍稍一当,那秤尾巴就翘得高高的,买的人看到了就很高兴。”我不知这一窍门,他是如何做到的,但让我心心念念的是:无论哪一种菜,爸爸都会自己精心挑选种子,周而复始地栽种。现在看来,那才是真正的绿色蔬菜。

随记于2016年12月12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