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出生在一个讲求实际、严肃认真、宗教氛围浓厚的家庭。”

1.“我出生在一个讲求实际、严肃认真、宗教氛围浓厚的家庭。”

玛格丽特·撒切尔于1925年10月13日出生于英格兰中北部林肯郡的格兰瑟姆镇。林肯郡位于英国首都伦敦以北约200公里,格兰瑟姆,是林肯郡南凯斯蒂文区的一个集镇,坐落于威瑟姆河畔,常住人口约35000人。

这是一座古老的小镇,小镇内的圣沃尔夫拉姆教堂,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世纪英国凯斯蒂文区的最高建筑。使这座小镇闻名的不仅仅是它历史上宗教文化的繁荣,更因为在这里出过两位影响巨大的名人:物理学家牛顿爵士曾在这里读过中学;另一位就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她在18岁以前都居住在这里。

玛格丽特·撒切尔的父亲艾尔弗雷德·罗伯茨祖上四代都是北安普敦的鞋匠,当时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制鞋业中心。因为家境的原因艾尔弗雷德13岁辍学,又因为视力的原因无法继承家业。他到一所名叫欧德尔的私立学校去做工,后又陆续在一些食品行业工作,直到1913年他当上了格兰瑟姆镇一家食品店的经理。

在食品店工作的4年,据后来的撒切尔夫人回忆录里写道:“他(父亲)那时一星期挣14先令,12先令用于食宿、一先令积攒起来,剩下的一先令才用来零花。”虽然生活困顿,但仍然磨灭不了艾尔弗雷德的爱国热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至少6次报名参军,但每次都因为他的健康原因被拒绝。4年后,艾尔弗雷德在当地的卫理公会教堂认识了比阿特里斯·埃塞尔·斯蒂芬森,并于1917年在他们相识的那座教堂结婚。随后,他们的两个女儿陆续出世,一家人开了一个小杂货店,过着“楼下开店楼上安家”的艰辛生活。这里靠近贫民窟,生意只能说是勉强维持,而且一天到晚地必须有人守在店子里,哪怕是深夜和周末。

玛格丽特·撒切尔一家都围绕着这个杂货店打转,当时她家既没有房前的花园、浴室和厕所,也没有热自来水,家具都是一些从旧货市场上买来的笨重家伙,厨房面积也很小。与千千万万处于社会底层的英格兰平民家庭一样,罗伯茨先生的家没有世袭贵族的头衔和可供炫耀的祖先功绩,但罗伯茨先生和罗伯茨夫人却给了子女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撒切尔夫人提起自己的家境时说,“我出生在一个讲求实际、严肃认真、宗教气氛浓厚的家庭。我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卫理公会教徒。”

罗伯茨与小女儿玛格丽特的合影

50多年后,当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首相,搬进了唐宁街10号的首相府邸时,她一再表示:她的信仰和使她获胜的信念与父亲的教诲和罗伯茨家族保守主义的价值观的影响息息相关。她甚至深情地说道:“我把我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我的父亲。”而当她的影响日趋扩大,在国际上声名显赫时,她仍然对自己在故乡格兰瑟姆镇的童年生活念念不忘。是她的父亲“正直诚实的品德”、“坚定的信仰,对待关键问题上毫不妥协的态度”才使她获得成功的。

在撒切尔撰写的自传回忆录里,撒切尔对父亲的一些话记忆犹新,例如她因不想去教堂为唱圣歌的小孩子伴奏钢琴,对父亲说,她的小朋友们不去教堂,他们能够出去散步。父亲回答说:“不要因为别人这么做,你也这么做。”这是他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而这句话也一直深深地融入她的思想里,体现在她后来的行动中——撒切尔个性中的坚定和独立思考意识我们可以从此处找到根源。

玛格丽特的父亲总是坚持他的原则。但是,他也不主张在应用这些原则时影响别人的生活。只要合情合理,他的高度原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让步。这些作风影响了后来的撒切尔,也告知了我们后来的“铁娘子”政治手腕中的灵活机动、审时度势并不与其一贯的坚持信念冲突是有深刻原因的。

童年时的玛格丽特(左)和姐姐穆里尔

在罗伯茨家里,有很好的阅读氛围。罗伯茨先生戴着一副角质架的眼镜;他靠做礼拜和阅读书籍来丰富他的头脑。他广泛阅读政治类书籍,平时还爱看传记和历史方面的书。从传记到历史及政治,他阅读能碰到的任何一本书,但是从不读小说。当玛格丽特稍大些时,每星期六通常要去图书馆,走大约半英里的路程,为她父亲选一本新书,为母亲挑一本小说。

玛格丽特的母亲是一位勤劳严谨的英国传统女性,她吃苦耐劳,操持家务,是一位贤妻良母。同时,她又非常能干,结婚之前做过裁缝。结婚后,她既要在杂货店里干活,还要操持家务,照顾丈夫和女儿们的生活。罗伯茨夫人对丈夫惟命是从。她总是将她的头发束成一卷并全撩在后面,衣着穿戴整洁简单。她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女人,十分仁慈,从不张扬。

在这样的家庭的熏陶和教育下,玛格丽特从小就表现得极为自律。她学习勤奋,5岁时就被送进初级小学念书,但不是送到附近的公立学校,而是送去离家较远的亨廷顿托尔路小学,每天来回四趟,要步行4英里多的路。她每周还要去上三次钢琴课。班上有40个孩子,两两一桌按照机械的方法学习。在她那个年龄的孩子当中,玛格丽特是比较聪明的学生,不久就被推为榜样。玛格丽特回家是不允许玩孩子的游戏的,必须认真做功课。她被寄予很高的期望,父亲不能容忍她说“我不会”或“这太难了”之类的词。11岁时,玛格丽特通过了县中学的奖学金考试,正式升入凯斯蒂文女子中学,这是一所在萨顿路上的地方语法学校。

玛格丽特的家境好起来以后,父亲罗伯茨也成为了格兰瑟姆镇的议员,他请了两名助手来协助他管理商店,还雇了一人替他在市镇边上的小邮政支局做事。那时的街头商店购进货物,不像现今的商店那样是已经包装好了的成品,而是大袋大袋的面粉和糖、小扁豆、豌豆干和大麦粉粒,成桶的糖浆和果酱,成箱的茶叶、成包的咖啡豆、成听的饼干和水果干,整块的黄油、人造黄油和猪油等等,都是散装运进商店的。店主还须进行重新分割、称重、包装,每样东西必须非常仔细地过磅、计量,然后装入较小的容器和褐色的纸袋里。罗伯茨家的孩子们也经常在后院的库房里帮忙。店铺里始终离不开人,因此全家人很少能够坐在一起吃顿饭。这种缺少真正的家庭生活而又能保持家庭的紧密性的情形很少见,当以后玛格丽特成为一个有职业的妻子和母亲时,在自己的家庭里她也重现了这种情形。

公假日成了玛格丽特难得的节日,那天的下午一家人常常乘车旅游,到诺丁汉看一场电影,或者在圣诞节看一场童话剧。她也盼望海滨消夏,但不像公假日,商店还是照常营业,所以双亲只得在不同的时间休假。在学校放假期间玛格丽特和姐姐穆里尔通常和她们的母亲一起外出一星期,住在城里某个供伙食的旅店,在那里她们自己动手做饭。与此同时,艾尔弗雷德则是在下半年遇到滚木球比赛周时才休假。罗伯茨夫人操办家里所有的煮饭烧菜工作。她一星期要做两次面包,一次是在星期四下午,每逢周四打烊时间较早;另一次是在礼拜天早晨,这是她惟一的休假日,那一天天一亮她就起床,赶在做礼拜前把面包做好。她每天工作很长时间,要管理家务和商店,要熨洗衣服,不用说还要为两个女儿缝制衣服。此外,她还要花时间参加“妇女扶轮社”的活动和教会活动。

玛格丽特从未纵情享受过属于孩子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商店后院没有花园可供玩耍,也没有车子可骑,这不是因为她父亲买不起花园和自行车,玛格丽特渐渐长大了,她父亲变得越来越富有,有了两家商店,生意兴隆。但他花钱总是小心审慎,每一便士非得花在点子上。家里没有热自来水,没有洗澡间和室内盥洗室,热水得靠人提到浴盆旁。罗伯茨先生和他的妻子在家虽这么节俭,对别人则很慷慨。除有时捐一些钱给扶轮社俱乐部(艾尔弗雷德当过一年的俱乐部主席),罗伯茨夫人还送一些面包和糕点给穷苦人,两个小姑娘也受命把多余的钱奉献给教会慈善机构。玛格丽特曾回忆道:“大人们一直鼓励我去实际地帮助别人,而不是仅限于对经济情况较差的人只在公开场合表示一番同情和进行一番抗议就算尽了义务。这是在逃避义务、是在推卸责任。随时准备把你微薄的收入掏出一部分来救济人,这才是关键。”

礼拜天一整天都是在教堂度过的。在大部分礼拜天,玛格丽特和穆里尔要在从家到芬金街的卫理公会教堂之间往返四趟做礼拜,每次要走10分钟左右。上午10点上主日课,一小时后与双亲一起做早礼拜;然后回家吃午饭,下午2点30分再上主日课,有时玛格丽特负责主日课钢琴伴奏;最后,在晚上6点做晚祷。

礼拜天任何报纸和娱乐用品是不许进屋里的,当然也不准两个小女孩与朋友们玩耍,甚至不许玩纸牌或蛇与梯子的游戏。外祖母菲比·史蒂芬森甚至不让姑娘们在礼拜天做针线活。这是一个侍奉上帝的日子,这个日子是用来进行宗教意义的反思和讨论的。

艾尔弗雷德·罗伯茨是一个“获许在当地布道的教友”(在圣公会被称为“业余传教士”),在星期日,他通常都要到邻村走访。开始,他常骑马或徒步去,后来教会考虑到他是这个地区最受欢迎的两个教友之一,便派给了他一辆出租汽车。他是一个优秀的雄辩家但缺乏创见性,具有一种能发表长篇演说而几乎不用讲稿的稀有才能,这一天才他遗传给了小女儿。

芬金街教会机构有许多活动,都十分庄重,诸如演奏会、圣乐和资金筹措联欢会之类的。罗伯茨夫人参加每个星期三的缝纫集会。玛格丽特有时放学后也跟着父亲一起去,她和姐姐穆里尔偶尔还参加周五青年协会之夜的活动和宗教游戏。

因为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起初玛格丽特当然认为所谓的生活就是工作、教会和文化这三者结合。直到她上学的时候并到了一定的岁数,她才逐渐看到其他孩子在生活中是那样欢乐、自由,能够互相串门、玩耍、骑车,在礼拜天搞野餐。对这一切,她曾询问过父亲。她父亲则回答道:“玛格丽特,决不要做或想去做那些只因为人们都做过了的事情。拿定主意做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并说服人们遵循你的方式。”他这一番话像他所有的教诲一样,注入玛格丽特的心田。多年后,当玛格丽特的女儿卡罗尔问出类似的话时,她就听到了相同的一番回答。

  1. 蛇与梯子:又被称为蛇棋,游戏源自古印度,棋盘绘有多条长短不一的蛇和梯子,是小朋友们喜爱的游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