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考察日记》序

《西北考察日记》序

予年十五六,得《国粹学报》而好之,甚欲步太炎、申叔诸先生之后尘,以整理古文籍自期。是时肄业苏州公立中学,一日,胡师介生询予:“他年欲为何种人?”不虑而对曰:“愿为经学家。”盖予生吴中,为惠定宇、余仲林、江艮庭之故乡,亦钱竹汀、段茂堂、俞曲园等讲学著书之地,每散学游于市肆,甚易接触经学书,力所能及则购而归,其不及者亦就肆览焉。虽不甚了了,而心喜其方法之密,证据之富,与其提出问题之新颖,以为吾人治学必当若斯乃为真学问。加以《学报》之鼓吹,其持志乃益坚。是后历经革命,时代潮流汹涌冲刷,失其定力,颇舍弃旧学,思自献于现实之途;而安居稍久,常于不自觉中重弹前调,知习惯之难移也。自大学毕业,与诸师友放论古史,一时有风行草偃之概;予既得于讲习之外阖户深研,乃决心以理故董故书为我生之专业。友朋中不少热肠人,规予曰:“居大时代中,冒狂风暴雨,无一人不当兢兢焉,凛凛焉,以审其相迎相距之术。君乃自闭于象牙之塔,不独嫌与现实脱节,将恐吞卷于怒涛而犹不自知也!”应之曰:“学海壮阔无涯涘,竭一人精力,未必能如牛顿然,拾得几枚贝壳;若复纷纭他事,是将终无成也。现实问题,非我才力所及,有诸君以解决之,我叨惠矣。古籍古史之问题,我则不敢后人。人各有能有不能,其勿相强以致两伤哉!”闻者爽然而退。

然事有不可知者。予性好游览,腰脚之健足以济之,每莅一地,必穷其胜而后快。既久寓宛平,借铁道之便,遍涉黄河流域。当其登名山、渡大川、吊故城、搜残碑,固沨沨乎其观,醰醰乎其味哉。然而农村之凋衰,人民之弱,刺于目而伤于心,恍若末日之将至。民国十二年游河南、山西,二十年游河南、河北及山东、陕西,所至之地,不忍视而又不得不视,泪承于睫,以为如不急为之谋,不但亡国,且灭种矣。归与都市中人言之,不措意也;虽从事政治工作者,亦以为非一时所克救援,必俟诸升平之世而后可为也。予既不得同声之应,遂欲以天下事为己分内事,而遽易其昔者寂寞穷经之心志。不久,“九一八”变起,北平密迩松辽,唇揭则齿寒,知祸之不旋踵。又目睹日韩浪人横行市中,毒及乡里,为之切齿痛心,故编印通俗读物,广为抗日宣传。及热河失而北平陷大包围中,亟思识边塞之事,是以频年游于平绥线上,且越阴山而达百灵庙,饮酪卧毡,与蒙古之主张自治者谈,因晓然于边疆问题之严重性。会是时予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两校讲授《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史》,与谭季龙(其骧)君同创禹贡学会,印行半月刊,乃扩大地理沿革之范围而及于民族史、边疆史,半月刊中屡出专号,讨论东北、西北、蒙藏、南洋诸方面之事故。又集燕京师生立边疆研究会,以假期从事旅行调查,平日则一星期开一讲演会,选延一二边疆人士之游于北平者及内地人之为边疆学者分主讲座。以是因缘,得广与远宾交,而诸同人之边疆智识亦日趋于系统化。成达师范学校者,唐柯三、马松亭诸君建于北平东四牌楼,教生徒以阿剌伯、土耳其文字,遣其优秀者深造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屹然为回教最高学府。予时与之往来,故教中友人尤众。而西北各省受回教文化最早,教中巨子萃焉,其游于北平者并以成达同人之绍介而相稔,是以予于西北尤向往。二十六年,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招予设计西北教育,而段绳武先生办西北移垦促进会,推予为理事,集各界人士组织考察团。初意做短期游历耳,乃卢沟桥战事突起,敌人以通俗读物之宿憾,欲致予于死地,遂别老父孱妻而长行。东南既尽陷,予义不当返家,吾父不胜思子之情,含恨入地。吾妻万里相从,又旋里代我理父丧,病躯不堪其劳,亦撒手于嘉陵江上。听永夜之鹃啼,涕涟涟而不止。念予苟不悲天悯人者,今固安然处书室中,不知又整几许故籍,何至食此覆巢苦果。转思以一素不接触现实之人,竟得做此壮游,跋涉于河、湟、洮、渭之间,识其百余年来所以动乱之故,而献其曲突徙薪之谋,则所失固多,亦未尝无一得,在我平淡之生命史中激荡此拍岸波澜,实为最可纪念之一章矣。

然而更有可悲者,则此一年跋涉万不料又招来甚大之烦忧。予在北平,已交西北之友,及其往也,顾客尤多,将穿户限。予曩所立诸事业,朋侪见其合于此时此地之需要,多期其在西北做新开展。若干游学外省之青年久闻通俗读物编刊社之名,亦立社曰“老百姓”,出旬刊,以西北流行之民歌方式做抗敌宣传,推予主其事。俄而教厅易长,新官来,欲统驭全省人民思想,创西北训练团,分批组训公教人员及高级学生,自为教育长而以教务主任属予。予以党团工作非所习为,谢不往;便生猜疑,横见诬蔑,既强迫《老百姓》停刊,又摭社中人所编某报副刊中《大战平型关》鼓词,指为异党铁证。予闻而笑曰:“抗战之中,国共合作,八路军固由共产党统率,其军队非属国家者乎!平型关之胜利独非吾国家之胜利乎!今日指予为共产党,不足以杀我,曷不锻炼我以汉奸罪耶!”然彼匪特讼予于中央党部及军事委员会,亦牒致庚款董事会,请其撤我离甘肃。虽当局者曲予宽容,曾未加以缧绁。而曾参杀人,三人言之,则慈母投杼而起,补助西北教育之事遂非我所得主张。予是以避网罗,远陷阱,盘桓洮、岷、河诸邑,迟迟不回省垣。当地父老不知其情,望于予者殷且切,每至一地,必缕陈请求补助条款,促其成言。予允既不可,拒又不忍,口不能言而心滋惭怍,自责曰:“我固无力为大士之杨枝,讵能以念秧之骗术终耶!”又自誓曰:“使他日予富有,补助之事必自为之,不劳政府貌施鸿恩而终吝其升斗之水也!”斯时国忧家难既攒集心头,而身受之惨酷更扼塞无所控诉,佗傺寡欢,了无人趣。友人见而讶曰:“何容颜之骤老也!”斯又迫于热情投入现实所生之苦恼,非安居治学时所可想见。噫,我其爱人利人而终为赴清流之屈原,抑暂甘石隐而犹得为抱遗经之伏生?是又辗转中宵,末由自决者已。

是行也,为欲认识西北社会之基本问题,故舍康庄之陇东南及河西不游,而唯游于公路尚未通达之陇西。所经县市凡十有九,半赖军队之护送。所至之处辄与当地政军商学诸界做周旋,饮食会谈,耗时过久;群友欲予留纪念,又常竟日在挥翰中,考察工作为之牵沮。同行王树民君善集史材,属其代记,积日得若干簿,至纤且悉。自予入蜀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出版《责善半月刊》,树民即以日记分期寄载,览之欣幸,谓不必自撰述矣。无何,彼陷高度神经衰弱,写作中断。予语之曰:“子且以手册授我,由我续为之何如?”辞曰:“笔迹凌乱,非他人之所得审也。”取以来,果缴绕斜曲,无下手处,为之长喟。至三十三年,予居北碚,郑逢原君创史学书局于渝市上清寺,欲为予刊文集。自念曩所闻见与所忧虑,若鲠在喉,不吐不快,而久恨无出版机会,既得是怂恿,原有日记一册?日书才数行,即就所忆旧事加以扩充,重写而付之;虽仍极简略,而大体具是,终胜于不著一字也。叵料书尚未印,而逢原已以不获乎亲,悲思成疾,所设肆遽闭,身亦殉之。稿经索还,置之行箧,及今又越三四寒暑。上月自兰州归,从叔起潜先生至予室,见积稿丛杂,劝其次第整理,先交合众图书馆油印,以徐待时清。因又将此稿穷三日之力笔削一过,请首从事焉。嗟乎,此一小册耳,而所遇之挫折已若此,深固藏达十有二年,能使人不作《兔爰》、《苕华》之叹耶!

此记托始于二十六年四月,所以稽远游之原;讫于二十七年十一月,所以要旅行生活之终。实则西北之行,起以九月,止亦以九月,大地一公转耳。其中不少写私生活者,盖借留时代背景之一角与予个人感于哀乐之矛盾心理;亦以本非科学性之考察记载,纵笔抒情知不为通人所呵也。去岁复莅皋兰,讲学六阅月,亦曾排日作记,得间当加润色,与此编相补足。树民之疾近颇愈,亦当督促成书,俾纠吾之阙失焉。西北之地,国防经济两端俱有其重要性,而欲为此两端之建设则教育工作实居首要。愿读吾书者不弃葑菲,俯拾此一得之愚而思有以实现之,则予虽蹭蹬乎身世,荒芜乎学业,亦将嚼堇荼而甘之于饴矣。

1949年1月29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