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手艺人的天才媒体人

被称为手艺人的天才媒体人

“花森安治是天才。”

每当被别人问起,我都会如此作答。其中有人会一脸怀念地点头:“的确啊。”但最近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大部分人用狐疑的眼光看着你,像是在说:“区区一个杂志编辑,有何天才可言?”年轻一辈中,连花森安治的名字都未听过的大有人在……

的确,花森安治并非学者,也非艺术家;他并未给后世留下任何重大发现或是研究成果,作品也未曾被任何美术馆收藏过。他的独特,仅是作为家庭杂志《生活手帖》的主编而被人知晓。

但是,在过去的时代,花森安治、池岛信平、扇谷正造三人,被盛赞为“媒体界的三驾马车”。这三人既是对手,也是亲密的战友。复兴了《文艺春秋》杂志的池岛信平称:“花森安治才华过人。”《周刊朝日》昔日著名的主编扇谷正造,在追忆旧友的工作之姿时,如此写道:

在我看来,他(花森安治)的本质,正是一位优秀的手艺人。……

但是,我所谓的手艺人,列奥纳多·达·芬奇也包括在内。据说著名思想家长谷川如是闲翁,晚年每当听到“手艺人”这个词,都禁不住泪流满面。这也许和他当木工的父亲不无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在漫长的思想旅途之后,他领悟到:日本文化的特质,正凝聚在手艺人的精神里。手艺人才是日本文化的旗帜。

手艺人始终不懈地思考物品的意义,并动用双手为世人创造着可信赖之物。花森君也正是如此。《生活手帖》每一页的角角落落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直到去世前,他都保持着这种姿态。

(《花森安治其人》,《夕阳的笔人》,骚人社,1989年)

正如池岛先生和扇谷先生所言,花森安治从来亲力亲为,没有亲自过目的原稿,绝不会递交给印刷厂。他每次都踩着截止日期提交。提交的时候,也一定会把现场的工作人员叫来,跟对方确认原稿与版面的数量,再一次明确制版的要求,才放心把东西递出去。

公认的顽固。我甚至认为顽固这个词就是为花森安治创造的。但这种顽固绝非一意孤行。死板这个词并不适用于花森安治,事实上,他是一个作风优雅、保有自由精神的人。

这个时代追求什么、读者期望看到什么,花森安治不仅都抓得很准,而且总能迅速回应。这份敏锐的感受力和洞察力,为一个动向不清的时代标示出深刻的分界线,同时给读者带来畅快通透之感。

比集成电路的芯片更精密,又如丝绸般柔软的精神,以及与生俱来的卓越才能——若兼具这些条件可以被称为天才,那花森安治当之无愧。池岛先生咂舌,扇谷先生将其媲美于达·芬奇,无疑是他们都从花森安治身上看到了“天才”的身影。

花森安治是美国杂志《纽约客》的忠实读者。一直以来,《纽约客》用富有幽默感又简明通俗的语言与时代对话,表明自己的立场。不仅如此,具有《纽约客》门面之称的主编威廉·肖恩[1],年过七十却仍然以年轻的品味稳固了杂志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在池岛先生和扇谷先生都即将卸下主编岗位,交棒给下一代的时刻,花森安治仍然站在编辑工作的第一线。这份勇气,这种不屈的媒体人之魂,其源头或许正是肖恩先生。

花森安治连广告文案都亲自撰写,对排版布局亦有严格的要求。他创作的广告总是叫人耳目一新。1996年12月的《广告批评》杂志,第200期的纪念特辑推出了“日本广告50人”,花森安治名列其中,杂志还就花森安治“不美非广告”的美学进行了分析。

花森安治的文字,具有一种诗性的独特节奏。但他绝不会使用需要翻字典的生僻字,并且尽量控制汉字的使用量,选择通达易懂的词。无论是行文还是用词,花森安治都有过人之处。

举例来说,他会不经意间流畅地背诵唐诗宋词,对赖山阳[2]的汉文和良宽[3]的汉诗亦评价很高。工作中批评犯错的部员时,他会引用伏尔泰、拉伯雷或乔伊斯的辛辣之语。

“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是没脑子的学者才会做的事。把复杂的事情用简洁易懂的方式表达,正确地传递信息,才是编辑的工作。”这几乎是花森安治的口头禅。学者们听到这样的话也许很上火,但花森安治的言语流露出他对词汇、文句如探囊取物般的自负。

若要列举花森安治的天赋之才,不得不提他对手写字的把控能力。无论是杂志专题还是广告内容,甚至是图书,将文案以手写字呈现,通过逐步调整活字的字体和大小,抓住最美的表现形式——花森安治由此创造出了一种别人难以模仿的简洁版式。他的版面上,留白仿佛也有生命,优雅地呼吸着。人们将之称为“留白之美”。花森安治能创造出留白之美,与他深谙日本传统的墨文化和自身的书画造诣不无关系。

《生活手帖》的封面常被形容为洋气十足,非常时髦。对此,外界普遍认为这和花森安治出生于神户[4],又在东京帝国大学的文学部美学美术史专业学习西洋服装史有关。另外,他师从佐野繁次郎[5],后者也被认为对花森安治的风格有较大的影响。但我却觉得这些说法都不准确。花森安治的品味,是他从小磨砺出的感受力与天生的卓越才华融合的产物。花森安治在高中时期,就已经彰显出了这种才能。

作家杉森久英先生曾如此回忆在松江高中就读时的花森安治:

作为校友会杂志的编辑,他不满足于随处可见、平凡无奇的菊判[6]开本,特意改成正方形的异型本,呈现独特味道。对于封面的用纸也反复斟酌,流连于纸店的一本本样册,甄选出最妥帖的质感。他编辑的第三期,在当时全国高校的杂志中独放异彩,展现了卓尔不群的意趣。

不只如此,他还在杂志上发表诗歌和小说。虽然在此无法详述,但他的文字水平远超当时的高中生。花森安治作为随笔家,或者说批评家,其文采已然得到了世人认可,而他同样优异的小说创作能力,也值得特此一书。

(《花森安治的青春与战争》,《中央公论》1978年6月号)

从1948年9月《生活手帖》创刊,至1978年1月因心肌梗死离开人世,花森安治在这三十年里,未曾离开过主编的岗位一天。从一万册起步,他带领这本杂志创下一百万册以上的发行量,缔造了一个传奇。

如今,花森安治已逝世数十年。

我在花森安治生命最后的六年里,与他共处一室,共享编辑杂志的苦与乐。作为主编的花森安治,将一个编辑所需具备的能力与思想觉悟,在平时的工作中毫无保留地与团队分享。即便表达方式时有变换,但其精神砥柱始终坚实如一。


[1]威廉·肖恩(William Shawn,1907—1992):美国传奇编辑、媒体人。26岁加入《纽约客》,1952年至1987年间担任主编,被塞林格称为“最不可思议的天才艺术家编辑”。(本书除特别说明,皆为译者注)

[2]赖山阳(1781—1832):江户时代后期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汉诗人、文人。著有《日本外史》《日本政记》《山阳诗抄》等。

[3]良宽(1758—1831):江户时代后期的云游僧人,尤以诗歌、书法著称,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

[4]神户是日本最早开放对外国通商的五个港口之一,也是日本最重要的港湾都市之一,以开放和国际化的气氛而闻名。

[5]佐野繁次郎(1900—1987):大阪出生的洋画家。1937年渡法,跟亨利·马蒂斯学习,也曾与胡安·米罗等艺术家有过交流。他也是著名的装帧家,作品被不少美术爱好者收藏。

[6]菊判,日本装帧常用的一种纸张规格,尺寸约为长889毫米、宽635毫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