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里的正式小学

村庄里的正式小学

从怀远向西,八十里地到龙亢农场,再向西南行三十余里,在怀远、蒙城交界处,有一所乡间小学校——赵庙小学,这就是我生命初期开启知识之门的地方。

解放前,这里曾经是个乡村小庙,听父亲说,曾有过神灵台子,有过香火的。后来,乡村的绅士们决定在这里办私塾,办着办着,四乡的孩子们都来了,就发展起来扩成了一个乡间小学。

当年的乡间小学,规模还是挺大的,很远村子里的孩子都来这里上学,都以来这里上学为荣。当家长的常在人前夸耀:俺家的老大在庙上学堂里上学呢!内心的那份欣喜油然而生,那是一种炫耀,那是一种身份的公示!

是啊!那年代,什么样的人家才能读得起书啊?

那年代,读书是财力的象征,读书是有钱人家的事,读书在一般人家是无法企求的,是高尚的事。

父亲幼年丧父,奶奶是个性格刚烈的女人,她老人家看到父亲天天趴在庙后的沟沿上远远地望着学堂哭,就断然决定:借钱也要让她苦命的儿子上几天学堂!

父亲就是这样走进了赵庙小学。他的蒙学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别人坐板凳,他跪在地上,别人吃饭,他躲进沟底下趴着,别人写字用笔,他用手指头蘸水……我无数次听父亲给我讲他幼年读书的故事,讲他穷且益坚,发奋读书的点点滴滴。

泪水浸泡着我幼年的心。

我在赵庙小学度过了童年的快乐时光,那时我父亲是学校校长,他拼命地工作,他把那样偏远的一个不显山露水的小学办成了一所乡中心小学,所有的教研活动、节假日联欢、集会、大小通考,全在这里。乡亲父老多自豪啊!在赵庙小学读书的孩子们多自豪啊!

那时的赵庙小学就是十里八村的乡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周围乡村孩子十分向往的地方!一说是赵庙小学的学生,别的大人孩子立刻刮目相看!

那时的赵庙小学四边有流水沟,沟边绿树成行,沟里溪水欢畅,鱼虾嬉戏,清波荡漾。

树上有很多的鸟,春光明媚时,到处都是鸟语花香。

父亲在世时,每到一个学校,最喜栽树,正合了那句话:种桃种李种春风!

那时的赵庙小学,真可以算是一座绿色的学校。桃李、苹果、槐、椿、桑、枣、杨、柳……

数不清的鸟儿在树上坐窝、成家、生子。

数不清的花儿在溪边闹嚷嚷地含苞、绽蕾、怒放。

我们在树荫下读书。

我们在花丛中成长。

父亲在世时常说:树是人身上的毛,树旺人气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行善啊!

那时乡村生态好,每次周末,父亲总是带领全校老师和学生一起到田野里打野兔。打野兔的情景特别壮观;几百号人,有大有小,扛网的、拿棍棒的,还有队旗,红红绿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田野就像无边的大草场,几百号人大声地吆喝,震耳欲聋。打兔子的季节大多在秋后,草已经枯黄了,有一种衰草连天的阔大莽远,天显得很高,很蓝,有白云在高天上静止般的定格,很写意……

父亲总是将军般地走在最前边,他大声地呼喊指挥着师生们,让大家东进西去,日欲落,天将黑,草丛中的孩子们笑闹一团,丰硕的成果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大孩子的棍棒上挑起了一个个草黄色的兔子,那都是战利品。

打兔子的季节是乡村小学盛大的节日,节日过后,总会有一些孩子的书杂费被学校免去。孩子的家长说不尽的感激,然后就是要孩子好好学习,父亲不喜欢听前面的话,只喜欢听后面的,父亲常说:少年不努力,老大后悔迟!

那时,因为父亲的缘故,我在学校是很受宠爱的,但是父亲从不溺爱,他对我比对别的孩子更严,他的口头禅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那时的调皮学生大多怕父亲。

我父亲喜打球,带领学生挑战蒙怀两县边远地区,给枯燥的乡村生活带来了许多欢乐。

父亲喜武术,从小习武不间断,在赵庙小学时,还开着长拳、棍拳等武术课。在冬日夜凉如水的夜晚,常见父亲在校园里飞奔腾越,棍棒刷刷地响,惊动檐下的窝鸟仓促逃窜,古树间的古铃叮当响。我常在梦中醒来,望着窗外父亲矫健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崇拜、自豪和骄傲……

那时,中心校经常举办年级赛考,我们的学校是常拿前几名的,如果有一次没拿到,父亲就会好几天都不开心,就像生了一场大病。父亲说,成绩上不去,村庄里的孩子就没有出路了。那时,周围村里的孩子都来赵庙读书,从这里走出去的高中生、中专生、大学生多得很!我们常常以自己是赵庙小学的学生而骄傲自豪!

我的母校,我的知识之门开启的地方,我的人生第一站!

先看了我的小学,还没来得及给你介绍我的村庄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