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成长与立志

第一章 成长与立志

大部分中国人自幼就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它让人明白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何等重要的道理!可在现代社会里,这故事演绎着的是更为深入的含义,即一个女人的思想和意识对很多人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女人就是——母亲。

1.母亲的故事

母亲,造就孩子的人生。就有那么一位母亲,用她的言行在创造奇迹,创造史无前例的历史,她就是“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母亲——华静女士。

华静是一位扬州姑娘,自幼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她高中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与时任校长的袁兴烈先生恋爱成婚。当他们的长子隆津出生以后,她便辞去了教师工作,成为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这位贤良的知识女性非常喜欢哲学,喜欢读英文版的尼采哲学著作。她喜欢尼采的文字,喜欢尼采的激情。她说,尼采的所有文字都被激情的火烧得通红,烧得灼灼逼人。在尼采的作品里,绝对找不到语言的泡沫。

这位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母亲,这位能读懂尼采文字的母亲,这位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里能当小学教员的母亲,她会用怎样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这位爱看书的母亲用书中的故事征服她孩子的心,健全孩子的灵魂,让她的孩子拥有一颗向上、纯正、令人震撼的心。

孩子的智商如同一座宝库,品德和情操则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这位贤淑的母亲将她那渊博的知识化成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而故事则练就了一把把开启宝库的钥匙——这位母亲用不同的故事打造着不同的钥匙。

满天繁星点点闪烁的夏日夜晚,母亲带着她的孩子在庭院中乘凉。活泼好动的袁隆平喜欢捕捉萤火虫,那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幼小的袁隆平忍不住把一只只萤火虫放在火柴盒里,火柴盒刹那间会变得通体光亮,用手提起火柴盒,那晶莹剔透的样子煞是好看。母亲看着袁隆平手中装有萤火虫的火柴盒,讲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母亲说:“少年赵匡胤(宋朝的开国皇帝)从强盗手中救出少女京娘,两人结成兄妹,他护送她回家。千里路上,赵匡胤扶京娘坐在他的马上,而他自己却牵马步行。就在这次送别之后,京娘在战乱中死去了。后来,赵匡胤在一次夜战中迷了路,忽然飞来一只萤火虫为他引路,一直把他引出了险境。传说这是京娘死后为报答赵匡胤的千里相送之恩,在他有难时特地化为萤火虫赶来相救。”

这是一个传奇故事,它曾激励过很多有志之人。母亲用这样的故事,让幼小的袁隆平明白:原来这萤火虫是美丽善良的京娘的化身。于是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忍心捕捉那可爱的萤火虫了。可它在袁隆平的心里也扎下了一条无形的根——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学会感恩和报答。

这样的善良的根,母亲用她的故事在袁隆平的心里已经扎下了无数条。

这位喜欢看尼采哲学书的母亲,会精辟地讲一些哲学方面的故事,年幼的袁隆平听得津津有味。有那么一只胖胖的狐狸,一天,它正在觅食,听见一群雏鸡叽叽喳喳地叫着,那叫声很甜美。狐狸听见那雏鸡王国里的甜蜜对话,馋涎欲滴,便四处寻找进口。终于,它发现了一个小洞。可是洞口太小了,它那肥胖的身躯无法进入。于是,这只狐狸便绝食5天,饿瘦了自己的身躯,终于穿过了那个小洞,贪婪地吃光了小院里的雏鸡。这时,它发现自己那吃得鼓鼓囊囊的大肚皮已经无法钻出那个小洞了。无奈,它又绝食5天,再次饿瘦了身躯。结果,回到院墙外的狐狸,依旧是原来的那只狐狸。

母亲讲的这个故事,幼小的袁隆平似乎没有听懂多少。因为他昂着头,眨巴着小眼睛问母亲:

“妈妈,小狐狸怎么不知道想想另外的办法呢?为什么老用减肥这一个笨办法呢?”

可这故事的内容却让小袁隆平终身难忘。长大以后,他便渐渐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因为他用行动在表明他已明白了母亲讲的这个故事里的意味深长的内涵。

袁隆平对土地的那份眷恋,最早也是从母亲的故事开始的。

一天,袁隆平好奇地问母亲:

“人是从哪里来的?”

自幼受到教会文化熏陶的母亲回答说:

“《圣经》故事里说,人类的始祖是亚当和夏娃,他们是上帝用泥土造的。在我们中国也有女娲用黄土做人的传说。女娲用她那双神奇的手把黄土和成泥,然后捏成一个个男人和女人。捏完后,她朝着那泥人吹出一口气,于是那一个个黄土泥人便有了鲜活的生命。从那时起,人类便繁衍生息,传宗接代……”

母亲用中外的经典故事回答儿子的问题,也许这算不上是最好的答案,也算不上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但母亲深情的回答让小小的袁隆平知道了不管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归根到底,我们人类都是从黄土地来的。

如果说这个故事只是让袁隆平知道了土地对人无法取代的作用的话,那么母亲的另一个故事则是袁隆平拥有远大抱负的最早雏形了——

那是袁隆平6岁的时候,一家人迁居到汉口。这一年的春天,母亲带他们兄弟俩游览了距汉口不远的神农洞。神农洞相传是神农炎帝出生的地方,这里供奉着炎帝的塑像。母亲引导他们弟兄向这位光耀九州的神农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以表达他们一家人对这位先贤的景仰之情。礼毕,母亲告诉孩子们: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这位先贤曾经在五千多年以前,创耕耘,植五谷,驯禽兽,尝百草,为民治疾。神农炎帝的丰功伟绩誉满九州,名扬天下。

好奇的袁隆平问母亲:“炎帝是从哪里来的?”

母亲微笑地看着好提问题的袁隆平,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神话故事。

她说:“有一个民间传说,牧羊女安登天天在山上放羊。有一天,她在山头上睡着了。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个自称七龙子的英俊青年和她相亲相爱。梦醒之后,她怀孕了。过了几个月,临产前她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七龙子交给她一本神农书,嘱她将这本书交给他们的儿子,等儿子长大了,一定要按照神农书的点化,兴修水利,耕地播种,收获五谷,造福百姓。于是,便有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繁衍史。”

听着母亲的故事,自幼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勤学好问的袁隆平更喜欢跟随母亲在庭院里乘凉了。他爱看天上那密密麻麻的星星,因为母亲告诉他,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与地上一个有名望的人物相对应。于是,每到夜晚他总是痴呆呆地凝望着星空,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星。可是,星星太多了,哪一颗是他的呢?有时,他看到流星的陨落,只那么一闪,就消失在夜空中了,这使他感到很茫然。他问过母亲,母亲告诉他,每当天上有星星陨落,地上便有一位有名望的人物死去了。唯有在银河两旁勤于耕作的牛郎之星和勤于编织的织女之星永不陨落。这时,小隆平就会在心中默念着: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像牛郎那样勤于耕种,收获很多很多的粮食,好让穷苦人吃饱饭。

从母亲的故事中,袁隆平明白了人们吃的粮食是土里长出来的,穿的衣服是用从土地上收获的棉花织成的布做的,住的房子是用土烧成的砖盖起来的,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土地是生命之源”。就这样,他自幼就在心里存了一份对土地的神圣敬意。

幼小的袁隆平犹如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在母亲的怀抱里轻轻流淌。那是编织美梦和幻想的年华,那是激情涌动的年华。教师出身的母亲非常珍视儿子那涌动的激情。她以为,儿时的激情是一种力量的源泉,是健康成长的原动力,是走向成功的起点。

因为有了母亲,袁隆平幼小的心灵开始有了美好的蓝图。那里有红红的桃子、紫绿的葡萄,果树之间的空地上,间种着在那个年代还少见的西红柿。毛茸茸的枝杈上,结着红、白、黄、绿几种颜色的果实,煞是好看。还有那绿葱葱的片片竹林,随风翩翩起舞。这是美丽的果园,这是绿色的世界。那成熟的果子,那永不消失的绿洲,如烟如雾,如梦如歌。袁隆平那幼小的生命已经与那绿色世界联系在一起,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母亲好听的故事、母亲的良苦用心、母亲的恬淡言语,奠定了袁隆平理想的基础,乃至影响着他的一生。

如果说袁隆平的成就是一个奇迹,那么能挖掘这一奇迹的人更伟大。她就是一位看似平凡的母亲。母亲用她的故事,用她的知识和对孩子的珍爱,使袁隆平拥有了对大自然梦幻般的憧憬和对绿色世界奇妙的向往。爱因斯坦5岁时就对罗盘产生了兴趣,最终成为物理学界世界级的泰斗;达尔文自幼便对身边的小动物爱得如醉如痴,他后来跨入了生物科学的殿堂,从而创立了进化论学说;袁隆平6岁就在母亲的故事中成长,并步入了土地的神圣殿堂,用虔诚的信仰开始对土地产生浓厚的兴趣。是的,那年袁隆平才6岁!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