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寒门三杨重开新泰 乱世英才冷对孤灯

第五章
寒门三杨重开新泰
乱世英才冷对孤灯

◎杨凭 杨凝

“安史之乱”爆发,叛军迅速攻陷大唐帝国的东西两都。玄宗皇帝任命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负责平叛,自己一走了之。第二年七月,李亨于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即位,改年号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是为肃宗。肃宗在位六年,到死也没有完全平定“安史之乱”。唐肃宗宝应元年(762)五月,太上皇与肃宗皇帝相继而崩,太子李豫即位,是为代宗。

开元十五年(727)代宗生于东都上阳宫,先封广平王,后又得封楚王。马嵬坡事变后,代宗北上就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统帅各路唐军收复两京,次年被立为皇太子。肃宗皇后张良娣想立自己的儿子兴王,伙同宦官李辅国谋废立之事。双方生隙,李辅国与程元振一起杀死了张皇后,拥立代宗。因父皇肃宗平定“安史之乱”是借回纥之兵,回纥军队在平叛的同时掳掠无度。西方吐蕃也趁虚而入,占领长安。而内部不但余孽未平,而且宦官专权,藩镇割据,饥民愤起。代宗在位十六年,真可谓是江山风雨飘摇,举步内外交困。

代宗从父祖手中接过的是一只烫手的山芋,但盛世的繁华却让臣民们挥之不去。为重振李唐雄风,代宗可谓殚精竭虑。登基即任奉节郡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荡平安史余孽。接着又于丹凤楼大赦天下,就连擅兵被废的永王璘也予以昭雪。又派心腹武士暗杀专权宦官李辅国。真是用心良苦,忍辱负重。面对百废待兴局面,代宗深知罗致人才是当务之急。《册府元龟》载,这一年的十二月,代宗发出“理道同归,求贤是急”的诏书,开科取士。代宗一朝虽然兵荒马乱,但科举从未废止。杨凭、杨凝就是代宗大历年间的兄弟状元。

杨凭(?~817),字虚受,一字嗣仁,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人。唐代宗大历九年(774)状元及第。这一年的科考设上都长安、东都洛阳两处考场。《唐代进士录》称杨凭只是上都榜首。

杨凭初仕使府佐僚,征为监察御史不就。后迁起居舍人、兵部郎中。再放湖南、江西观察使。入为左散骑常侍、刑部侍郎、京兆尹。唐宪宗元和四年(809),为御史中丞李夷简弹劾,贬为临贺(今广西贺州市)县尉,官终詹事府詹事。

杨凭出仕主要在德宗朝。德宗生于玄宗天宝元年(742),十三岁时与皇室成员同罹“安史之乱”。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不仅饱尝了战乱与家国之痛,也亲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青少年时代的动荡生活使李适深知安定的可贵,他登基以后,大有图强复兴的雄心壮志。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实施革新,果敢有为。但“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积重难返,武力削藩彻底失败。“泾师之变”后被迫还军权于宦官,雄心消失殆尽。李适的一生,无论是性格还是行为,都充满了矛盾和悲剧色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杨凭自然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杨凭仕履四十余年并无出彩之处。倒是另一个状元徐晦与他的感人情谊千古流传。

徐晦是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状元,曾得到杨凭的极力举荐。唐宪宗元和四年(809),杨凭被弹由京兆尹远贬临贺县尉,满朝文武都怕受到牵连,只有徐晦一人将他送出百里而别。杨凭的挚友太常寺卿权德舆又羞愧又惊讶,对徐晦说,你一个小小的栎阳县尉就不怕受连累吗?徐晦答道,我布衣时就受到杨公的眷顾,怎可忘恩负义?权德舆深受感动,极力称赞。没几天,御史中丞李夷简便将徐晦提拔为监察御史。李夷简就是杨凭的弹劾者,徐晦十分意外,道谢时特意问:我自认为是杨凭的门生,也从来就没有上过李大人的门,你为什么要提拔我呢?李夷简说,听说你不怕牵连,独送杨凭。一个不负私恩的人,还会有负于国家吗?徐晦从此高名远扬,官终礼部尚书。

史料记载,杨凭幼年丧父,寡母带着他和两个弟弟避乱于苏州。在母亲的训导下,大历九年(774)高中状元。杨凭初入仕途也是雄心勃勃,要做富国安邦的忠臣良将,因此专交重信守义之友,与正直博学之士穆质、许孟容、李鄘相友善,时人并称“杨穆许李”。德宗姑息藩镇,养奸阉宦,忠良遭妒,言路阻塞。秉性桀骜的杨凭不就监察御史。出任湖南、江西观察使期间,受到世风濡染,生活奢侈。回到京师后,大兴土木,构建府邸,藏纳妓妾,为御史中丞李夷简所弹劾。再起后,杨凭便碌碌无为,与友人唱和打发时光。

杨凝像(图片来源:风飘石)

杨凝(?~803),字懋功,杨凭胞弟,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状元及第。杨凝的命运与哥哥杨凭大同小异。杨凝状元及第后,初授协律郎,三迁而至侍御史,后擢礼部司封员外郎。杨凝也是一名耿直之士,任司封员外郎期间,因据理纠正嫡滕封邑遭到权幸打击,迁为有职无权的右司郎中。后得宣武军节度使(驻节今河南省开封市)董晋辟为判官,正好手下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刺史出缺,便以杨凝代行刺史职责。在亳州期间,杨凝垦荒屯田,兴修水利,根治水患,深得好评。当时,宣武军掌管钱粮的判官孟叔度对士卒非常苛刻,自己又纵情酒色,引起众怒。董晋死后,士兵哗变,杀死孟叔度。杨凝被迫还京,自此闭门不出。

后杨凝再拜兵部郎中,但他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离乱世道有志难申,因此无心仕进,只醉心于吟诗著文。有文20卷,诗若干。

杨凌,字恭履,生卒年不详。是杨凭、杨凝的胞弟。《唐代进士录》载,杨凌是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进士,官终侍御史。《唐诗纪事》曰:“凌字恭履,最善文章。”杨凌是中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韦应物的女婿。近年考古发现的《韦应物墓志铭》记载:“长女适大理评事杨凌。”韦应物诗《送杨氏女》即嫁女惜别相赠。诗中“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说的是韦应物夫人元苹36岁去世时,儿子韦庆复和小女儿尚在襁褓,是由姐姐抚养长大的事情。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文与韩愈并称“韩柳”,诗齐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他的寓言《黔之驴》寓意深刻,散文《捕蛇者说》凄美感人,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流传千古。他就是杨凭的女婿。《柳宗元生平大事年表》记载:贞元九年(793),二十一岁的柳宗元与刘禹锡同榜中进士,娶弘农杨凭女为妻,时杨凭任礼部郎中。柳宗元亦有《与杨京兆凭书》:“丈人以文律通流当世,叔仲鼎列,天下号为文章家。”

唐代宗一朝,乏善可陈,只有这则科举佳话稍慰人心。

在中国1300年的科举史上,有史可考的兄弟状元共27人。最早的兄弟状元就是杨凭、杨凝。张式、张正甫兄弟也是兄弟状元。张式夺魁在唐代宗大历七年(772),早杨凭两年,但其弟张正甫到唐德宗贞元二年(786)才大魁天下,距杨凝中状元已时过八年。

此外,还有兄弟状元如下:

尹枢,兄,唐德宗贞元七年(791)状元。

尹极,弟,唐宪宗元和八年(813)状元。

于珪,兄,唐宪宗大中三年(849)状元。

于瓖,弟,唐宪宗大中七年(853)状元。

归仁绍,兄,唐懿宗咸通十年(869)状元。

归仁泽,弟,唐僖宗乾符元年(874)状元。

崔昭纬,兄,唐僖宗中和三年(883)状元。

崔昭炬,弟,唐昭宗大顺二年(891)状元。

杨赞禹,兄,唐昭宗大顺元年(890)状元。

杨赞图,弟,唐昭宗乾宁四年(897)状元。

归佾,兄,唐昭宗天复元年(901)状元。

归系,弟,唐哀帝天祐二年(905)状元。

陈尧叟,兄,宋太宗端拱二年(989)状元。

陈尧咨,弟,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状元。

孙何,兄,宋太宗淳化三年(992)状元。

孙仅,弟,宋真宗咸平元年(998)状元。

赵安时,兄,金正隆年间状元。

赵安荣,弟,金天眷年间状元。

马铎,兄,明成祖永乐十年(1412)状元。

李骐,马铎同母异父弟,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状元。

中国科举史上唯一的三兄弟状元是:

孔纬,兄,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状元。

孔纁,弟,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状元。

孔缄,弟,唐僖宗乾符三年(876)状元。

归仁泽与哥哥归仁绍是兄弟状元,同时又与其子归黯(唐昭宗景福元年状元)是父子状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