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客观之诗人与主观之诗人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评析】
在自己的感情活动中体会世界之美,是主观的;以旁观者的角度体会世界之美,是客观的。作为一个描写客观的诗人,若是阅历越丰富,那么了解的事情越多,创作的时候便会拥有丰富的材料去对人物和世事进行刻画,从而创作出如《水浒传》《红楼梦》这样的巨著,不刻板又纵横变化。作为描写主观世界的诗人,越是涉世不深,经历人世的沧桑变幻越少,那么就越能以真诚纯粹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描绘出世界最本质的一面。王国维在此条中,将主观诗人与客观诗人的以上区别列出,可能是受了尼采酒神式与日神式艺术的影响,也是对上一条李后主保有赤子之心缘故的补充说明。但是,他强分诗人为“客观之诗人”和“主观之诗人”,是不恰当的。正如姚全兴所析:“因为是诗人都应该重视客观现实,又必须发挥艺术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主客观的高度统一。其次,说‘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等,更是荒谬。因为诗人不阅世,哪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情?李后主恰恰因为是亡国之君,阅世很深,所以有真切感受,写出了颇‘有境界’的传世名篇。再如他把‘政治家之眼’和‘诗人之眼’截然分开也是不对头的。因为诗人首先是要有政治家之眼,理解和分析眼前的现实生活,从而才能有诗人之眼,‘通古今而观之’,不立足于现实的诗人,断断不可能有洞察千秋的慧眼的。”(《略谈〈人间词话〉的艺术论》,《读书》1980年第4期)黄昭彦亦论曰:“李后主之所以能写出一些忧愤深广、动人肺腑的词来,正是因为他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痛。假如他真正一辈子都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岂能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语?”(《重读〈人间词话〉》,《文艺报》1959年第15期)以上论述皆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