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和燕的一句俚语

关于张和燕的一句俚语

晨曦中,张和燕走出馒头店的大门,昏黄的身影先他一步拖出来,大嘴朝天,冲着还是有点黑的天空打了个响亮的大喷嚏,东边的天际就被惊红了脸,一街两巷的卷帘门呼呼啦啦地次第响起。

张和燕在我们这个街市里也算是一个人物。说他是人物,完全在于他认真得与众不同。张和燕只是个馒头铺的杂工,至多算个面点师傅,还要时常开老板的面包车去拉面粉卸车,粉尘一罩,就成为白毛女,可他硬要把自己捯饬成干部、老板模样,至少也要充个白领什么的。在众人眼里,张和燕穿着也是普通的衣饰,大热的天也要穿短袖衬衣或者T恤,下面是条宽宽松松的大裤衩。不过,他与这条街市的许多人还是显得有区别。张和燕无论上面穿的啥,总是要规规正正地扎进裤腰,不仅仅是扎进裤腰,还要把衬衣或者T恤扎出的褶皱用手捋平了,把皱褶赶到腰身的两侧。如果是长袖衬衫,袖口的扣子一定要扣上,脖圈下的扣子也是要扣上的。这样看起来张和燕就一丝不苟,非常地不普通。

如果叫街市上的人说起来,张和燕与众不同的地方全在于认真得迂腐了。打个比方,别人倒车,看着后视镜或者伸着头就把车倒好了。张和燕呢,不!他要下车看看将要倒车的位置,还要用手比划一下,复杂的位置甚至还要在地上拾个石子画一路线图,弧线和箭头堪比施工设计图规范。街市上的人无论男女都毛捣过他或者劝告一两句,可是张和燕依然我行我素,迂腐着,幸福着。后半句是街市东边的豆腐西施说的。豆腐西施还说过一句话,那是一句歇后语:张和燕哭儿——认真死了。

豆腐西施是高中生,有点文化,这句歇后语很快就风靡了全街市,成为街市热词。收税和收费地来了,几乎每个摊主店主都会说这句话,你可别“张和燕哭儿——认真死了”,潜台词是“张和燕迂腐,你可别那样啊,少个三块五块的就那样吧”。相互之间或者与顾客做进进出出的生意买卖,大家也都会说,张和燕都哭儿了,咱们也不能含糊呀!

引起街市轰动的是“馒头事件”,之所以称得起事件,说明这个事情给人们心灵上的震动很不一般。说起来这事的缘由是馒头店的陶老板,也是张和燕的远房外甥。陶老板看到生姜大蒜的价格噌噌地往上蹿,动起了馒头跟风涨价的念头,便去串联街市上那几家馒头店,人家却都不同意涨价,涨那几分几厘的,损人!陶老板想,价格不好动,我给馒头瘦身不也一样?张和燕是揉馒头的,每个馒头瘦多少全在他的手上功夫。给张和燕一说,张和燕不愿意了,说一个馒头就恁大,还能瘦多少呢?利润够着咱挣的就行了,何必去扣嗦那些买馒头的消费者呢。张和燕是每天看了那些买馒头的人摇头叹息的模样,心有戚戚。可是陶老板一意孤行,舅甥俩尿不到一个壶里,一句话不对付,张和燕就辞职不干了。他不干去哪儿干?自然有收留张和燕的地方,那就是赠给他歇后语的豆腐西施。豆腐西施说,来我这里吧,去跟师傅学做豆腐。豆腐西施果然因才施用,张和燕把做豆腐的每一道程序、比例都记得清清楚楚,做豆腐很是得心应手,硬是把豆腐做成豆腐西施的肌肤样,粉嫩嫩的,吹弹得破。豆腐西施与张和燕一个店前顾盼,一个店后殷勤,相得益彰,生意很是红火。还不仅仅是这些。张和燕为豆腐西施设计了一个精密实用的发展三部曲,使得豆腐店扩充成为销售、饮食的一条龙豆制品服务点。

后来,陶老板的馒头店顾客越来越少,几近倒闭。后来,非要说个后来的话,那就是张和燕成为豆腐西施的张郎。街市上很多人都在猜测和幻想张和燕在床上认真劲儿,是不是也要画个线路图设计个程序什么的,想破了脑袋也没想起来啥样。摆结婚酒的那天,豆腐西施和她的张郎遍撒喜帖,陶老板也去了,自称为媒,说不是我的馒头店转进(嘿嘿,几近倒闭非要说成转进),俺舅能成为“蟑螂”么?!众人大笑,张和燕认真地脸红了。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