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古典诗词的分类(一)

第一讲 古典诗词的分类(一)

大家知道,“分类”在科学研究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分类过程。有经验的同学知道,“分类”其实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分类”不仅是知识整理的过程,更是思维力、理解力的提升过程,因为在分类时,你必须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做出适当的选择,然后进行排列、组合。

古典诗词的鉴赏也是如此。我们先对古典诗词进行分类,这既是对已有知识的整合,更是对以前学习的检查。只有当你对某首古诗(词)有了比较全面的把握后,你才可能从任何一个角度对其进行正确的归类。而在这个整合、检查的过程中,你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按时代分类

以时代发展为线,古典诗词有《诗》(《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取其成数,又称“诗三百”。据传为孔子编定。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即“国风”,也就是各地的民歌。“风”在这里的意义就是乐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如“秦风”“魏风”“郑风”,就近同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雅”是王畿之乐。“雅”是“正”的意思。周人把王畿之乐看作正声——典范的音乐,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与此相同)。不少人认为,所谓“大雅”“小雅”是根据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不同而分的。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也就是颂歌、祭歌。

《诗经》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为赋、比、兴。按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就是陈述铺叙(铺陈)的意思;比就是比喻、象征;兴就是描叙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始,引出想要真正表现的事物。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诗歌总集。它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主的楚国诗人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所以称“楚辞”。它由汉代大学者刘向编辑成集。

《楚辞》的另一位重要作者是宋玉。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文学的两个重要源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乐府”是汉以后的一种常见的诗体。“乐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编录和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魏晋时开始称这些诗为“乐府”或“乐府诗”。它的特点是可以入乐,按曲谱演奏。

汉乐府著名的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称《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若从历代乐府诗的整体上看,最有名的应当是东汉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和北朝的《木兰辞》。人们一般将这两首诗称为“乐府双璧”。

今天我们所说的“乐府诗”,还包括历代文人仿作的乐府作品:一是按乐府旧题曲谱创作的能入乐的新词,如李白的《关山月》、王维的《渭城曲》;二是沿用旧题创作,但不能入乐;三是自创新题、新意,也不能入乐,称“新乐府”。

中唐的白居易、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即事名篇”,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现实,开一代诗风。他们创作的这类作品即“新乐府”。《卖炭翁》就是“新乐府”名篇。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曲子词”(即歌词)、“长短句”(与诗相比,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根据词调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阕,五十八字至九十六字)、长调(九十六字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规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调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按时代先后进行分类,其实可以看到古典诗词发展的大致脉络,其不同时代的区别既有形式的,也有内容的。

二、按每句的字数多少分类

看每句的字数,这是最直观的分类法。按每句的字数多少,古诗主要可分四言、五言、七言三种。先秦的《诗经》多数是四言诗,汉乐府多为五言诗,魏晋以降以五言、七言为主。有些诗每句字数不等,称杂言诗,如汉乐府的《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爱情誓言。古代的女子这样的气魄,对爱情这样的坚贞不渝,真的令今人感喟。翻阅古今中外的诗书,好像还没有哪一首诗、哪一篇文,敢于把自己逼到这样的绝路,真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正是把诗的抒情主人公逼上了绝路,这首诗便有了长久的生命力,才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诗人以五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作假想,指天发誓,表明海枯石烂,爱情仍将永存。为什么是这样?海可能枯,石可能烂,但上述五种事情却不可能同时发生!这就是爱情的绝对含义。诗作一口气铺陈了五种现象,也使诗更有了一种气势,一种为气势所召唤的力量。诗作想象奇崛,情感深厚,被誉为“短章中的神品”。

三、按格律分类

按格律,可以将古典诗歌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

诗歌发展到南朝,一种讲求声律与对偶的新诗体诞生了。这就是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经由初唐的定型、完善,成为此后诗人们最为用力的一种诗体。人们把这种新体诗称为“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是相对于以前的没有严格格律的诗体而言的。自然,人们就把那种没有严格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因此,“古体诗”既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如杜甫的长诗《北征》称五言古体,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称七言古体。

“律诗”根据每句字数多少,可分为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根据每诗句数的多少,也有不同的名称,普通律诗每首八句,仅六句的称小律或三韵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根据每句字数的多少,可分为五绝、六绝、七绝,其中六绝较少。绝句有“古绝”和“律绝”之分,前者不讲严格的格律和音韵,属古体诗,后者同律诗一样有严格的格律和音韵要求,属今体诗。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近体诗,我们这里稍微介绍一点近体诗的格律。

总的说,近体诗的格律很严格,也较复杂。这里我们从句数、平仄、对仗和用韵几个方面讲一点最基本的要求。

句数: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等于或大于十句,三韵律六句。

平仄: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

对仗:律诗有对仗要求,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都要对仗,如果是一首排律,无论写多长,中间全部要对仗。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共72句36联,除首尾二联4句,中间34联68句都对仗。

用韵:每首诗的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且一韵到底,一般为平声韵。不像古体诗中间可以换韵。

句数、对仗、用韵都好理解,平仄比较陌生,在这里作一点解析。

什么是四声和平仄?

古人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古诗韵律中的“平”即平声调,“仄”包括上、去、入三种声调。古代入声字现在分布在普通话的四声中。入声字发音都较短促,如“吃”“学”“雪”“泊”“礴”“一”“七”等。这些入声字的声调在今天南方的广大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保留,如上举的这些字的入声调,在上海话中几乎都保留了。

一般情况下,现在我们可以按普通话的四声来分辨平仄,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为平声,普通话的上声和去声为仄声。

什么是平仄交替?

简单说,平仄交替就是每句两字两字平仄交替,如果第一第二两字为平,则第三第四两字为仄,第五第六两字又为平。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什么是平仄相对与相粘?

相对:每联的对句(即后一句)和它出句(即前一句)在平仄上必须相反或是相反类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平仄——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相粘:相对是讲同联之间的平仄关系,相粘是讲上下两联之间的平仄关系,即下联出句的平仄必须和上联对句平仄的类型相同,平粘平,仄粘仄。如上联对句“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联出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因为这种平仄相对与相粘很严格,有时为了符合平仄要求则可能伤害辞意的表达,所以古人讲诗时还有一句话,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在讲平仄相对与相粘时,每句的第一、第三、第五三个字可以放宽要求,但每句的第二、第四、第六三个字则必须严守规则。如杜甫《登高》,整首诗的平仄关系为: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平仄平平平仄平(第二字“急”为古入声字,为仄声)

②渚清沙白鸟飞回——仄平平仄仄平平(第四字“白”为古入声字,为仄声)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平平仄仄平平仄

④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⑤万里悲秋常作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⑥百年多病独登台——仄平平仄仄平平(第一字“百”、第五字“独”为古入声字,为仄声)

⑦艰难苦恨繁霜鬓——平平仄仄平平仄

⑧潦倒新停浊酒杯——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五字“浊”为古入声字,为仄声)

由上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每句的“二四六”确实很分明,该相对的地方一定相对,该相粘的地方一定相粘。

以上是律诗的格律,绝句的格律则可截取律诗前四句或后四句或中间四句或首联尾联的格律形式,所以绝句也可称为“断句”“截句”。如果用律诗的首尾两联的格律形式,则可以不对仗。

根据以上格律形式,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渭城曲》都为古绝,也即古体诗;可判断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律绝,也即近体诗。

四、小贴士:本讲学习整理

古典诗词的分类(一)

按时代发展线索分有:《诗》(《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

按每句的字数多少分有:四言→五言→七言及杂言。

按格律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又分:律诗和绝句。

五、练习

(一)根据上文内容填空

1.以时代发展为线,古典诗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北朝民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________”。

3.汉乐府著名的有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_等。若从历代乐府诗的整体上看,最有名的应当是________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和北朝的________。人们一般将这两首诗称为“________”。

4.先秦的________多数是四言诗,汉乐府多为________诗,魏晋以降以五言、七言为主。有些诗每句字数不等,称________诗。

5.律诗和绝句经由初唐的定型、完善,成为此后诗人们最为用力的一种诗体。人们把这种新体诗叫“________”,也叫“________”。这是相对于以前的没有严格格律限制的诗体而言的。自然,人们就把那种没有严格格律限制的诗称为“________”,也称“________”“________”。

解题引路:

1.《诗》(《诗经》) 《楚辞》 汉乐府 古诗十九首 唐诗 宋词 元曲

2.六义

3.《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孔雀东南飞》 《陌上桑》 东汉 《木兰辞》 乐府双璧

4.《诗经》 五言 杂言

5.近体诗 今体诗 古体诗 古诗 古风

(二)阅读下列句子,完成试题(1992年全国高考题)

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

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以上名句全出自唐代人作品的一组是(提示:按时代分类)(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⑥

C.①②④⑤

D.③④⑥

2.对以上名句的原作进行分类,正确的一组是(提示:按格律分类)(  )

解题引路:

①出自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属近体诗;②出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属古体诗;③出自张志和的《渔歌子》,属词;④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绝句,属近体诗;⑤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古体诗;⑥出自柳永的《雨霖铃》,属词。

第1题应选A项。因为④和⑥是宋代苏轼和柳永的诗(词)句。

第2题应选C项。

(三)阅读下列句子,完成试题(1993年上海高考题)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⑤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上述句子全出自宋人作品的一组是(提示:按时代分类)(   )

A.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⑥

2.上述句子出自不同作品,对这些作品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提示:按格律分类)(   )

解题引路:

①出自李白的《行路难》,属古体诗;②出自姜夔的《扬州慢》,属词;③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属词;④出自杨万里的《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属绝句,近体诗;⑤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古体诗;⑥出自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属绝句,近体诗。

第1题应选A项,因为李白、白居易、杜甫都是唐人。

第2题应选C项。

(四)阅读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后面题目(1990年全国卷高考试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两处的文句依次是(提示:使用词律知识。根据曾经背诵的词牌每句的字数及平仄可解决)(  )

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 看涛生云灭

D.此恨凭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解题引路:

词的每句都有固定的字数,同一词牌下的每句字数也相同。将背诵过的《念奴娇》背一遍,对照记下填空处应有的字数及平仄关系,答案就出来了。答案应为D。

(五)阅读袁枚《江中看月作》,完成后面题目(1991年上海高考卷)

江中看月作

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下列四项中填入袁枚《江中看月作》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半树佛花香易散

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

D.三千组练挥银刀

解题引路:

这是一首七律,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因此答案是B。

(六)阅读朱弁《送春》,完成后面的题目(1997年上海高考卷)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棉衣)。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雨霏微。

◇将下列四句分别填入a、b、c、d上面的方框内,它们的顺序是(填序号)

①弱柳沙头絮未飞

②羡君才到便成归

③把酒送春无别语

④小桃山下花初见

解题引路:

根据律诗中间两联对仗的原则,选出①④两句。再根据律诗逢双押韵的原则,①句的最后一个字“飞”同上联的“微”押韵,所以a处填④,b处填①。剩下两句,②句最末一个字“归”押韵,所以应当填在d处,c处则填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