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完成孙中山未竟事业

宋庆龄:完成孙中山未竟事业

宋庆龄(1893~1981),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卫斯理女子大学,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她继续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任武汉国民政府委员。1932年,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主席。抗日战争时期,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抗日战争胜利后,反对蒋介石反共内战的政策。1948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后历任国家副主席,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1981年5月16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alt

与孙中山并肩战斗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1905年去美国求学,1915年10月在日本与孙中山结婚。

从1914年9月起,宋庆龄开始同孙中山在一起工作,担任他的英文秘书。工作中,她对孙中山有了更深的了解,她一直认为:孙中山是一位喜欢同那些忠心耿耿地和他一起工作的人(不论这些人职位高低)交流思想的领袖,他尤其喜欢同年轻有为的人交谈。他还经常对中国的时局和问题发表评论,使宋庆龄受到有关中国革命的教育。

宋庆龄敬仰孙中山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奋斗不息的意志。她醉心于他所讲述的传奇经历、他的政治信仰和现实观点,以及他的行为风格。对她来说,孙中山不仅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而且是她家庭的一个至诚挚友,她从小就把他看成是一个领袖、一个导师、一个学习的榜样。从孙中山这方面来说,他从她那种年轻人活泼的朝气中感到振作和轻松,有了新的活力去应付紧迫的公务,她的语言和工作能力以及她的颖悟大大减轻了他的日常工作压力。

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把他们连在了一起,年龄上的差距并没有成为感情上的障碍,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两颗心彼此靠近。正是在孙中山的引导下,宋庆龄掌握了许多革命的道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孙中山还引导宋庆龄掌握进行地下政治活动所需的技巧和保密措施。她学习如何把密信写成密码,如何把密码译成明码,如何用隐形墨水书写。她懂得了准时和准确的重要性,以及把所有多余文件随时销毁的必要。他教她对于钻进革命队伍的间谍、个人野心家和追求刺激的人要随时保持警惕。她也养成了把各种不同的联系对象和工作领域相互严格分开的习惯。这样的谨慎小心成了她性格的一部分,但她依然保持着她的基本性格——开朗、热情与坦率。

alt

宋庆龄与孙中山的合影

所有这些,促成了他们的结合,他们走过来的路铺满着荆棘。

近代中国充满内忧外患,孙中山为民族和国家的复兴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在斗争中表现了无畏的革命气概。

1925年1月,孙中山肝病严重发作。在他弥留之际,宋庆龄一直陪伴、照顾着他,帮他签署了其临终时的最后三个文件:家事遗嘱、政治遗嘱和致苏联遗嘱。

1925年3月13日,孙中山去世,时年59岁,同宋庆龄结婚还不满10年。

志先生之志,行先生之行

1925年4月,宋庆龄由南京回到上海。由于她连日哀伤、疲劳过度,以致病倒。但她没有被哀伤和病痛所压倒,而是振奋革命精神,继承孙中山的遗志,投入到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去。她积极向国内外介绍孙中山的遗嘱,解释新三民主义的精神,密切关注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

1927年1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3月,国民党在汉口举行二届三中全会,宋庆龄被选为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与毛泽东、林伯渠、恽代英和何香凝等重申孙中山三大政策,通过一系列决议,限制蒋介石独裁。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宋庆龄坚定不移地站在人民一边,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迎着反动逆流挺身而出,与许多国民党左派人士及共产党人一道联名在汉口《民国日报》上发表讨蒋通电,历数蒋介石反对国共合作,惨杀工农民众的罪行,痛斥蒋介石是“总理之叛徒”。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宋庆龄拒绝参加汪精卫的反共会议,并且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身份,公开发表声明,痛斥蒋介石和汪精卫是“曲解三民主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国民革命之罪人”。同时,还鲜明地支持人民大众和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宋庆龄处于苦闷和彷徨之中。为了实现孙中山的遗志,她先后访问了苏联、德国。1929年5月,她归国参加孙中山的国葬仪式,其间有不少说客“规劝”她,要她出来工作。但宋庆龄不为所动,她明确表示,毫无把她的名字和声誉借予国民政府或国民党的意思。

在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之后,宋庆龄和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于1933年1月17日组织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会上海分会,领导该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共党员和反蒋爱国民主人士,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凭借自己独到的政治眼光和非凡的组织才能,于1936年5月31日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会,大量募捐援助抗日部队,援助日本在华工厂工人罢工等。

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考虑到宋庆龄的安全,安排她撤离到香港。1938年6月,她领导成立了保卫中国同盟。该同盟在香港的4年里,为中国人民伟大的反侵略斗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宋庆龄在《新中华报》上愤怒地谴责国民党政府的倒行逆施。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随即进攻香港。在日军侵入九龙启德机场前的6个小时,她才乘飞机飞往重庆。

alt

1949年9月1日,宋庆龄抵达北京,受到热烈欢迎

不久,宋庆龄又在重庆恢复和领导保卫中国同盟,吸收中外人士参加,并千方百计地动员国际舆论,争取国际援助。这时,该同盟的工作是在国民党反动派不断干扰下开展的。因此,她和总部工作人员与外国朋友和海外华侨的联系都要秘密地进行,对中共抗日军民的支援都处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封锁之下。她曾经冒着巨大的风险,将筹得的一台大型医用X光机送到延安,这成为延安当时唯一一台X光机。

1945年5月31日,在国民党六届一中全会上,宋庆龄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为了制止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7月22日,宋庆龄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声明——《关于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的声明》,并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为武器,敦促国民党实现国内各民族和阶级间的和解,以实现和平建国。

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宋庆龄积极领导开展福利救济工作,在这条没有硝烟的战线上,全力支持着人民解放事业。

毛泽东赴车站迎接她

1949年5月,上海获得解放的消息传到北平(今北京),毛泽东非常高兴。上海这个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回到人民的怀抱,无疑标志着中国革命朝着最后的胜利又迈出了关键性一步。与往常一样,毛泽东给指挥解放上海战斗的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发去了热情洋溢的祝贺电,同时在电文中明确给陈毅布置了一项任务——保护好宋庆龄,并尽快登门拜访。

陈毅登门拜访后不久,毛泽东又派邓颖超带去了他的亲笔信,希望宋庆龄能够来北平共商国是。

读了毛泽东热情洋溢、诚挚感人的信后,宋庆龄非常感动。她愿意参加新中国的建设,这一点是明确的。但北平是孙中山故去的地方,宋庆龄曾发誓不再踏上北平的土地。对于宋庆龄的这种心情,毛泽东充分体谅。从6月初到8月底的50多天时间里,毛泽东没有再催促,而是静静地等待,让宋庆龄自己考虑、定夺。

8月26日,终于传来了宋庆龄从上海启程的消息。毛泽东异常兴奋,不断计算着她到达的时间,期盼之情溢于言表。

1949年8月28日下午,毛泽东一改往日的作息习惯,早早起床,整装,专程赴火车站迎接宋庆龄。

下午4时15分,火车进站了。毛泽东立即整整衣服,大步向火车跟前走去。在车厢门口,他双手紧紧握住宋庆龄的手,高兴地说:“欢迎你!欢迎你啊!一路上辛苦了!”

宋庆龄很高兴:“谢谢对我的盛情邀请,热烈地祝贺你们!”

毛泽东说:“新中国的筹建,很需要夫人的帮助。对你的到来,我们盼望已久!”

当晚,毛泽东主持宴会,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出席作陪。在宴会上,毛泽东举杯向宋庆龄敬酒。宋庆龄再次感谢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盛情邀请,感谢毛泽东、周恩来派邓颖超到上海专程接她,感谢毛泽东、周恩来等到车站去迎接她,以及到北平后的热情款待,并表示相信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兴旺发达,她本人愿意为此而竭尽全力,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奋斗。宴会上,大家不断向宋庆龄敬酒,畅抒友情,气氛非常融洽、热烈。

出任共和国副主席

1949年9月21~31日,宋庆龄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赞扬了中国共产党。此时,56岁的宋庆龄经过几十年革命斗争的磨炼,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崇敬的伟人,她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丰功伟绩,给中国共产党以许多难能可贵的帮助。人民感谢她,共产党尊重她。30日,她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0月1日,参加了在天安门城楼举行的开国大典。从此,她作为国家重要领导人从事国务活动,开始革命生涯的新阶段,在国内和国际事务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alt

1959年4月27日,宋庆龄(左一)在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副主席

宋庆龄不辞劳苦地从事大量国务活动。她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意见和要求,总结经验,再带回中央,参与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宋庆龄还从事大量的外事活动,常常接待来华访问的外国贵宾和国际友人,其中有总统、总理、元帅、司令等,也有普通劳动者。她曾先后代表国家出访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加强了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间的友谊。

宋庆龄还致力于妇女儿童福利事业。她关注妇女工作,出席历次全国妇女大会,并被选为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她还出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主席,致力于救济福利事业。她创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发展儿童文化教育事业。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在宋庆龄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宋庆龄是一个爱好和平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勇敢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代表国家参加一系列国际活动,为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发扬进步文化,争取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增进各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好往来,进行了艰苦卓绝而富有成效的斗争,受到中外各方面人士的广泛崇敬,被国际上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宋庆龄曾为国共第一、第二次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到了晚年,仍不遗余力地要促成国共第三次合作。她运用自己与美国和中国台湾的特殊关系,在各方面做工作,希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另外,她还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出合理的建议。如她主张废除干部终身制,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后来均被中国共产党所采纳。

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以褒扬她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