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1)
感怀诗一首(1)
高文会隋季(2),提剑徇天意(3):扶持万代人(4),步骤三皇地(5)。圣云继之神(6),神仍用文治(7)。德泽酌生灵(8),沉酣薰骨髓(9)。旄头骑箕尾(10),风尘蓟门起(11)。胡兵杀汉兵(12),尸满咸阳市(13)。宣皇走豪杰(14),谈笑开中否(15)。蟠联两河间(16),烬萌终不弭(17)。号为精兵处(18),齐蔡燕赵魏(19)。合环千里疆(20),争为一家事(21)。逆子嫁虏孙(22),西邻聘东里(23)。急热同手足(24),唱和如宫徵(25)。法制自作为(26),礼文争僭拟(27)。压阶螭斗角(28),画屋龙交尾(29)。署纸日替名(30),分财赏称赐(31)。刳隍(32)万寻(33),缭垣叠千雉(34)。誓将付孱孙(35),血绝然方已(36)。九庙仗神灵(37),四海为输委(38)。如何七十年(39),汗赩含羞耻(40)?韩彭不再生(41),英卫皆为鬼(42)。凶门爪牙辈(43),穰穰如儿戏(44)。累圣但日吁(45),阃外将谁寄(46)?屯田数十万(47),堤防常慴惴(48)。急征赴军须(49),厚赋资凶器(50)。因隳画一法(51),且逐随时利(52)。流品极蒙尨(53),网罗渐离弛(54)。夷狄日开张(55),黎元愈憔悴(56),邈矣远太平(57),萧然尽烦费(58)。至于贞元末(59),风流恣绮靡(60)。艰极泰循来(61),元和圣天子(62)。元和圣天子,英明汤武上,茅茨覆宫殿(63),封章绽帷帐(64)。伍旅拔雄儿(65),梦卜庸真相(66)。勃云走轰霆(67),河南一平荡(68)。继于长庆初(69),燕赵终舁襁(70)。携妻负子来(71),北阙争顿颡(72)。故老扶儿孙(73),尔生今有望(74)。茹鲠喉尚隘(75),负重力未壮(76)。坐幄无奇兵(77),吞舟漏疏网(78)。骨添蓟垣沙(79),血涨滹沱浪(80)。只云徒有征(81),安能问无状(82)。一日五诸侯(83),奔亡如鸟往。取之难梯天(84),失之易反掌(85)。苍然太行路(86),翦翦还榛莽(87)。关西贱男子(88),誓肉虏杯羹(89)。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荡荡乾坤大(90),曈曈日月明(91)。叱起文武业(92),可以豁洪溟(93)。安得封域内(94),长有扈苗征(95)。七十里百里(96),彼亦何常争。往往念所至(97),得醉愁苏醒,韬舌辱壮心(98),叫阍无助声(99)。聊书感怀韵(100),焚之遗贾生(101)。
(1)原注:时沧州用兵。○《魏志·王朗传》注:“孔融与朗书曰:世路隔塞,情问断绝,感怀增思。”《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唐书·方镇表》:贞元三年,置横海军节度使,领沧、景二州,治沧州。《敬宗纪》:“宝历二年四月,横海节度使李全略卒,其子同捷反。”《文宗纪》:“太和元年五月,横海节度使乌重允讨李同捷。十一月,横海节度使李寰讨李同捷。三年四月,沧景节度使李祐克德州,李同捷降。”按:《三国志》本无本纪、列传之目,故近时考证,悉遵陈寿原书,不著纪传等字,然今所援引,若直曰《魏志》武帝若董卓云云,颇为不辞。考《隋书·经籍志》云:“陈寿删集三国之事,唯魏帝为纪,其功臣及吴蜀之主,并皆为传。”然则《国志》有纪传之称旧矣。兹多仍之。
(2)《通鉴·隋纪》注:“杨忠从周太祖,以功封随国公,子坚袭爵,受周禅,遂以随为国号,又以周、齐不遑宁处,去辶作隋。”《左传》:“此季世也。”《唐书·高祖纪》:“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起,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谋举大事,乃起兵。高祖入京师,进封唐王。义宁二年五月,即皇帝位。贞观九年五月崩,庙号高祖。”《太宗纪》:“帝高祖次子,武德九年八月即皇帝位,贞观二十三年崩,谥曰文。”
(3)《史记·高祖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后汉书·袁绍传》:“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汉书·礼乐志》:“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4)《册府元龟》:“贞观五年正月,诏曰:自隋失道,四海横流,百王之弊,于斯为甚!朕提剑鞠旅,首启戎行,扶翼兴运,克成鸿业,遂荷慈睠,恭承大宝。”班固《东都赋》:“繇数期而创万代。”按:《后汉书》作“万世”,此避讳也。《梁书·武帝纪》:人者,含生之通称。
(5)《后汉书·曹褒传》:“三五步骤。”注:“《孝经钩命诀》曰:‘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白虎通》:‘三皇,伏羲、神农、燧人也。’或曰:伏羲、神农、祝融也。”按:《白虎通》亦引《钩命诀》作“三皇步,五帝趋”。《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唐书·太宗纪赞》:“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6)《逸周书》:“一人无名曰神,称善□间曰圣。”按:《史记正义》载《谥法解》作:“民无能名曰神,扬善赋简曰圣。”
(7)《吕氏春秋》:“《夏书》曰:天子之德,广运乃神,乃武乃文。”《旧唐书·音乐志》:“太宗曰: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
(8)王褒《四子讲德论》:“德泽洪茂,黎庶和睦。”《旧唐书·音乐志》:“八座议曰:高祖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虽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礼仪志》:“长孙无忌等议曰:太宗文皇帝道格上元,功清下渎,拯率土之涂炭,协大造于生灵。”
(9)《汉书·邹阳传》:“德沦于骨髓,恩加于无穷。”
(10)《晋书·天文志》:“昴七星,又为旄头,大而数动。若跳跃者,兵大起。”又:“尾九星,箕四星。州郡次,尾、箕,燕幽州。”
(11)《汉书·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旧唐书·地理志》:“幽州范阳郡,蓟州所治,古之燕国都。”《唐六典》:“凡天下十道,四曰河北道,东并于海,南迫于河,西距太行、恒山,北通榆关、蓟门,在幽州北。”庾信诗:“桑叶纷纷落蓟门。”《唐书·安禄山传》:“天宝元年,以平卢为节度,禄山为之使。十三载,拜尚书左仆射。明年十一月,反范阳。”
(12)《汉书·李广传》:“胡急击,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
(13)《史记·卢绾传》:“长安,故咸阳也。”《周礼·司市》注:“市,杂聚之处。”《三辅黄图》:“《庙记》云: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凡四里为一市。”《长安志图》:“坊市总一百一十区,朱雀街东市万年领之,西市长安领之。”《后汉书·刘盆子传》:“百姓争还,长安市且满。”《唐书·安禄山传》:“贼济河,败封常清,取东都,遣孙孝哲、安神威西攻长安,驻兵潼关,十日乃西。于是陇以东,皆没于贼。”
(14)原注:肃宗也。○《唐会要》:“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独断》:“皇者煌也。盛德煌煌,无所不照。”《文子》:“智过百人谓之杰,十人谓之豪。”
(15)《吴志·孙坚传》:“坚方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阵,无得妄动。”《唐书·肃宗纪》:“至德二载闰月,广平王俶为天下兵马元帅,郭子仪副之,九月,复京师。”
(16)李德裕《会昌一品集》:“自天宝以后,兵宿中原,强侯缔交,髋髀甚众,贡赋不入,刑政自出,包荒含垢,以致于贞元,两河蕃镇,或仓卒易帅,甚于弈棋;或陆梁弄兵,同于拒辙。”《后汉书·五行志》注:“河者,经天亘地之水也。”按:两河,系借用《尔雅》语,《尔雅》谓自东河至西河,此则据唐时河南、河北两道之地为言,下云“齐蔡燕赵魏”是也。
(17)《唐书·藩镇传》:“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
(18)《史记·淮阴侯传》:“公所居,天下精兵处也。”
(19)《唐书·藩镇传》:“魏博传五世,至田弘正入朝,十年复乱,更四姓,传十世,有州七。成德更二姓,传五世,至王承元入朝,明年,王廷凑反,传六世,有州四。卢龙更三姓,传五世,至刘总入朝,六月,朱克融反,传十二世,有州九。淄青传五世而灭,有州十二。彰义传三世而灭,有州三。”
(20)《史记·项羽纪》:“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21)《淮南子》:“有苗与三危,通为一家。”
(22)《释名》:“子,孳也,相生蕃孳也。孙,逊也,逊遁在后生也。”《尔雅》:“嫁,往也。”注:“《方言》云:自家而出谓之嫁。”
(23)《释名》:“五家谓之邻,五邻为里。”《左传》:“西邻责言。”《列子》:“东里多才。”
(24)《唐书·藩镇传》:“李宝臣与薛嵩、田承嗣、李正己、梁崇义相姻嫁,急热为表里。”
(25)《礼记》:“唱和有应。”《隋书·律历志》:“宫徵旋韵,各以次从。”
(26)《后汉书·光武帝纪》:“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
(27)《汉书·礼乐志》:“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
(28)《格致镜原》:“王仁裕《入洛记》:含元殿玉阶三级,其第一级,可高二丈许,每间引出一石螭头,东西鳞次而排。”
(29)《新序》:“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牗,拖尾于堂。”
(30)《尔雅》:“替,废也。”又:“灭也。”
(31)《旧唐书·田悦传》:“朱滔称冀王,悦称魏王,武俊称赵王,又请李纳称齐王,筑坛于魏,告天。滔为盟主,称孤;武俊、悦、纳称寡人。以幽州为范阳府,恒州为真定府,魏州为大名府,郓州为东平府。”《唐书·藩镇传》:“滔等居室皆曰殿,妻曰妃,子为国公,下皆称臣,谓殿下。上书曰笺,所下曰令。”《家语》:“君取于臣谓之取,与于臣谓之赐。”
(32)原注:呼恬切。○按:《玉篇》:“,呼南切,含笑也,贪欲也。”“欦,呼恬切。义同上。”“,同上。”
(33)嵇康《琴赋》:“丹崖崄巇,青壁万寻。”
(34)张衡《西京赋》:“缭垣锦屏。”《公羊传》注:“礼,天子千雉。”
(35)《史记·张耳传》:“吾王孱王也。”注:“孟康曰:冀州谓懦弱者为孱。”
(36)《旧唐书·李宝臣传》:“宝臣与薛嵩、田承嗣、李正己、梁崇义等结连姻娅,互为表里,意在于土地传付子孙,不禀朝旨,自补官吏,不输王赋。”
(37)《隋书·五行志》:“庙者,祖宗之神室也。”《唐会要》:“开成五年,礼仪使奏,国朝制度,太庙九室。”《汉书·元后传》:“此汉家宗庙,皆有神灵。”
(38)《周礼·校人》注:“四海,犹四方也。”《宋书·天文志》:“四方皆水,谓之四海。”《淮南子》:“阖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后汉书·班固传》:“天子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百官志》注:“胡广曰:郡国所积聚金帛货贿,随时输送诸司农,曰委输,以供国用。”《史记·平准书》:“有财者宜输委。”《通鉴·汉纪》注:“流所聚曰委。毛晃曰:凡以物送之曰输,则音平声;指所送之物曰输,则音去声,委输之委,亦音去声。”
(39)按:自天宝十四载乙未,安禄山反,至宝历二年丙午,李同捷反,首尾共七十二年。
(40)《说文》:“赩,大赤也。”《淮南子》:“是为人也,能为社稷忍羞。”《晋书·王敦传》:“先帝含垢忍耻,容而不责。”
(41)《汉书·叙传》:“述韩彭英卢吴传第四。”《黥布传》:“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已死,余不足畏。”
(42)《唐书·二李传》:李靖封代国公,改卫国公;李勣封莱国公,改舒国公,徙封英。赞曰:“唐兴,其名将曰英、卫。”《魏志·王粲传》注:“《魏略》曰: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43)《淮南子》:“将军受命辞而行,乃爪鬋,设明衣,凿凶门而出。”《汲冢周书》:“豺不祭兽,爪牙不良。”
(44)《诗·执竞》传:“穰穰,众也。”《汉书·周亚夫传》:“乡者霸上棘门,如儿戏耳。”
(45)段承根诗:“累圣叠曜。”
(46)《史记·冯唐传》:“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47)《汉书·赵充国传》:“时羌降者万余人,充国欲罢骑兵屯田,以待其敝。”《霍去病传》:“步兵转者数十万。”
(48)《后汉书·虞翻传》:“法禁者,俗之堤防。”
(49)《唐书·郑珣瑜传》:“军须期会为急。”《通鉴·唐纪》注:“凡行军资粮器械所须者,皆谓之军须。”
(50)《史记·李斯传》:“厚赋天下,不爱其费。”《六韬》:“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51)《汉书·曹参传》:“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弗失。”
(52)《亢仓子》:“贵目见之功,则天下之人,运货逐利而市誉矣。”《汉书·艺文志》:“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53)《南史·王僧绰传》:“迁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究识流品,任举咸尽其分。”《左传》:“狐裘尨茸。”
(54)《魏书·卫操传》:“王室多难,天网弛纲。”
(55)《晋书·傅咸传》:“人心倾动,开张浮竞。”
(56)《潜夫论》:“天之立君,盖以诛暴除害,利黎元也。”《魏志·刘表传》注:“《零陵先贤传》曰:汉道陵迟,群生憔悴。”
(57)《晋书·挚虞传》:“邈矣圣皇,参乾两离,陶化以正,取乱以奇。”《汉书·食货志》:“进业曰登,三登曰泰平。”《册府元龟》:“首举义师,奉高祖为大将,太宗之谋也。寻率兵略地慰抚,尽复其业,百姓大悦,更相贺曰:所谓以义安天下,此真吾君也,自今之后,其见大平乎!”
(58)《史记·平准书》:“江淮之间,萧然烦费矣。”
(59)《唐会要》:“德宗年号三,贞元尽二十年。”
(60)《晋书·郤诜传》:“风流日竞,谁忧之者?”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61)《晋书·吕隆载记》:“通塞有时,艰泰相袭。”
(62)《唐会要》:“宪宗年号一,元和尽十五年。”《白虎通》:“天子者,爵称也。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63)《六韬》:“帝尧王天下之时,宫垣屋室不垩,甍桷椽楹不斲,茅茨遍庭不翦。”
(64)《汉书·东方朔传》:“孝文皇帝集上书囊以为殿帷。”
(65)《唐书·高崇文传》:“迁长武城都知兵马使。刘闢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诏检校工部尚书、左神策行营节度使,讨闢。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
(66)《史记·殷本纪》:“武丁夜梦得圣人,于是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举以为相。”《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霸王之辅。于是遇太公于渭之阳,载与俱归,立为师。”《旧唐书·裴度传论》:“德宗惩建中之难,姑息藩臣,贞元季年,威令衰削。章武皇帝,志摅夙愤,廷访嘉猷,始得杜邠公用高崇文诛刘闢;中得武丞相运筹训戎,赞成睿断;终得裴晋公耀武伸威,竟殄两宿盗。雄哉章武之果断也。”
(67)《元命苞》:“阴阳聚为云。”《尔雅》:“疾雷谓之霆。”按:《尔雅》作“疾雷为霆霓”,此据《北堂书钞》引。
(68)《唐书·宪宗纪》:“元和十二年十月,克蔡州。十三年七月,宣武、魏博、义成、横海军讨李师道,十四年二月,师道伏诛,七月,韩弘以汴、宋、亳、颍归于有司。”
(69)《唐会要》:“穆宗年号一,长庆尽四年。”
(70)《汉书·邹阳传》:“招燕赵而总之。”《唐书·穆宗纪》:“元和十五年十月,成德军观察支使王承元以镇、赵、深、冀四州归于有司。长庆元年正月辛丑,大赦改元。二月刘总以卢龙军八州归于有司。”《魏志·凉茂传》注:“《博物记》:襁,织缕为之,广八寸,长尺二,以约小儿于背上,负之而行。”按:《论语疏》及《释文》引作“博物志”,“尺二”作“丈二”,而无“上负”以下五字。按:《齐东野语》云:“《博物记》当是秦汉间古书,张华盖取其名而为志也。”《四库全书提要》谓《博物志》与《博物记》灼系二书。今《博物志》亦无《论语疏》所引文。
(71)《释名》:“妻,齐也。”又:“负,在背上之言也。”《吕氏春秋》:“于是乎负妻,妻携子,以入于海。”
(72)《史记·高祖纪》:“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后汉书·刘圣公传论》:“莫不折戈顿颡,争受职命。”
(73)《后汉书·胡广传》:“国有大政,必议之于前,训谘之于故老。”储光羲诗:“儿孙每更抱。”
(74)《列子》:“造化之所始者谓之生。”《礼记》:“远之则有望。”《释名》:“望,茫也,远视茫茫也。”
(75)《后汉书·来歙传》注:“《说文》曰:鲠,鱼骨也。食骨留咽中为鲠。”《论衡》:“渊中之鱼,递相吞食,度自所能容,然后咽之,口不能受,哽咽不能下。”
(76)《蜀志·庞统传》:“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魏志·王修传》注:“《魏略》曰:‘力少任重,不堪而惧也。’”
(77)《周礼·幕人》注:“四合象宫室曰幄。”《汉书·高帝纪》:“运筹帷幄之中。”张协诗:“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
(78)《史记·酷吏传》:“网漏于吞舟之鱼。”《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旧唐书·萧俛传》:“穆宗乘章武恢复之余,即位之始,两河廓定,四鄙无虞。俛与段文昌以为时已治矣,不宜黩武,请密诏天下军镇有兵处,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销兵。帝诏天下如其策而行之,而藩籍之卒,合而为盗,伏于山林。明年朱克融、王廷凑复乱河朔,一呼而遗卒皆至。朝廷征兵诸藩,籍既不充,寻行招募乌合之徒,动为贼败,由是复失河朔。”按: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是为九十二人。《新书·萧俛传》作“天下镇兵十之岁限一为逃死,不补。”则存者止九十人矣。此等事例所在,一有假借,即非实事。
(79)《唐书·穆宗纪》:“长庆元年七月甲辰,幽州卢龙军都知兵马使朱克融,囚其节度张弘靖以反。”《旧唐书·朱克融传》:“克融少为幽州军校,事节度使刘总,总将归朝,虑其有变,藉军中素有异志者,荐之阙下,时克融亦在藉中,宰相崔植、杜元颖不知兵,且无远略,谓两河无虞,遂奏勒归镇。”《唐书·藩镇传》:“幽州乱,推克融领军务,克融纵兵掠易州,寇蔚州,转寇定州。会镇州又杀田弘正,朝廷虑幽州未可复,乃拜融为卢龙节度使。”《方舆纪要》:“蓟丘在旧燕城西北隅,古蓟门也。”《释名》:“燕,宛也。北方沙漠平广,此地在涿鹿山南,宛宛然以为国都也。”
(80)《唐书·穆宗纪》:“长庆元年七月壬戌,成德军大将王廷凑杀其节度使田弘正以反。”《藩镇传》:“王廷凑害弘正,自称留后,会朱克融囚张弘靖,以幽州乱,乃合从拒王师。”《元和郡县志》:“恒州真定县,滹沱河南去县一里。”
(81)《汉书·严助传》:“淮南王安上书曰:臣闻天子之兵,有征而无战。”
(82)《说文》:“能兽坚中,故称贤能。而强壮,称能杰也。”《礼记》:“伋则安能。”《后汉书·句骊传》:“诏曰:遂成等桀逆无状,当斩断葅醢,以示百姓。”
(83)《周髀算经》:“日复日为一日,日复星为一岁。”《春秋繁露》:“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者。”《汉书·高帝纪》:“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东伐楚。”《唐书·穆宗纪》:“长庆元年八月丙子,王廷凑寇深州。丁丑,魏博、横海、昭义、河东、义武兵讨王廷凑。”按:《藩镇传》,时魏博节度使田布,横海节度使初为乌重允,后以深冀行营节度使杜叔良代之,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河东节度使裴度兼幽镇招抚使,及义武节度使陈楚,是为五诸侯也。
(84)王逸《九思》:“缘天梯兮北上。”
(85)《汉书·枚乘传》:“必若所欲为,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
(86)谢朓诗:“平楚正苍然。”《元和郡县志》:怀州河内县太行陉“在县西北三十里。连山中断曰陉。《述征记》曰:太行山首始于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第一曰轵关陉,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此三陉今在河内;第四滏口陉,对邺西,第五井陉,第六飞狐陉,一名望都关,第七蒲阴陉,此四陉在中山;第八军都陉,在幽州。太行陉阔三步,长四十里”。《括地志》:“太行山连亘河北诸州,凡数千里,为天下之脊。”《汉书·冯奉世传》:“秦攻上党,绝大行道。”
(87)《庄子》:“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广雅》:“木丛生曰榛。”《方言》:“草,南楚江湘之间谓之莽。”《宋书·托跋传》:“冀廓除榛莽,以待王师。”《旧唐书·天文志》:“长庆元年七月,幽州军乱,立朱克融;镇州军乱,立王廷凑。元和末,河北三镇皆以疆土归朝廷,至是幽镇俱失,俄而史宪诚以魏州叛,三镇复为盗据,连兵不息。”按:《旧唐书》各本“王廷凑”上无“立”字。幽镇俱失,作“幽州俱失”,今以意增改。
(88)《周礼·司关》注:“关,界上之门。”《汉书·地理志》:“秦地,其界自弘农故关以西。”《后汉书·杨震传》:“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梁书·袁节传》:“内揆庸素,文武无施,直是陈国贱男子耳。”
(89)《汉书·项籍传》:“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90)《列子》:“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
(91)李善《文选》注:“《埤苍》曰:曈曈,欲明也。”《后汉书·郎传》:“诚欲陛下修乾坤之德,开日月之明。”《荀子》:“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开元占经》:“《礼纬含文嘉》曰:君道尊而制命,即日月精明。”
(92)《神仙传》:“黄初平牧羊,其兄往视,但见白石,初平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
(93)左思《吴都赋》:“沧溟巨壑,洪浩汗漫。”
(94)《史记·秦始皇纪》:“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
(95)《吕氏春秋》:“夏后相与有扈战于甘泽。”《墨子》:“昔者有三苗大乱,天命殛之,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
(96)《韩诗外传》:“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皆兼天下,一海内。”
(97)《释名》:“念,黏也,意相亲爱,心黏著不能忘也。”
(98)《汉书·扬雄传》:“欲谈者宛舌而固声。”《宋书·乐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99)《唐书·徐有功传》:“叫阍弗听,叩鼓弗闻。”
(100)《广雅》:“书记曰书。”《玉篇》:“声音和曰韵。”
(101) 贾谊《新书》:“幸行臣之计,半岁之间,休屠饭失其口矣;少假之间,休屠系颈以草,膝行顿颡,请陛下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