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人”《世说新语》

“志人”《世说新语》

志人小说,是相对于同期的志怪小说而言的。学界习惯把志人小说产生的源头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诸子散文,如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记载亚圣孟子言行的《孟子》,认为这些记录人物言行的方式影响了志人小说文体特征的形成。

六朝时期志人小说的兴盛,实际上与两汉以来和选拔官吏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品评士人的社会风气有关。两汉时期还没有产生科举制度,朝廷选拔官吏,有一条重要的渠道便是由地方官员向朝廷举荐。由此,对士人进行描绘品评的“人伦鉴识”时兴起来。到了六朝时期,老庄玄学大盛,士人向内心发现自我,主体个性意识增强。而随着佛教的流传,说空道无、出世离俗之风又盛行一时。两者相激荡,社会上弥漫着谈玄论虚的清谈之风,名士高蹈疏放的言谈与举止,成为士人流俗竞相效仿追逐的新风尚。于是,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言“世之所尚,因有撰集”,志人小说由此而生。

相对于志怪小说作家作品的繁多,志人小说则稍显清冷,作家作品较少,先后有邯郸淳《笑林》、葛洪《西京杂记》、裴启《语林》、郭澄之《郭子》、刘义庆《世说新语》、沈约《俗说》、殷芸《小说》等等。学人于中又分为三类:第一是以邯郸淳《笑林》为代表的专门记载诙谐幽默故事的“笑林”体;第二是以葛洪《西京杂记》为代表的杂记遗闻轶事的“杂记”体;第三是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专记人物言谈举止的“世说”体。其中刘义庆《世说新语》为此三类中之翘楚,可谓独步千古,无可匹敌。

刘义庆是南朝刘宋宗室,为人淡薄寡欲,性爱简素,门下聚集了大量的文学之士。《世说新语》一书,一般认为是由刘义庆的门人杂采众书汇集而成的,刘义庆只是负责了主持和编纂工作。书中有不少故事是取自裴启的《语林》与郭澄之的《郭子》等书。

《世说新语》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三十六门。所收故事计有一千多则。每则故事篇幅长短不一,长的有三百多字,短的则仅有几十个字,甚至有少至不足十个字的,所记为西汉到南朝刘宋时期文人名士的逸闻轶事与玄言清谈,而尤以魏晋为主。所涉人物众多,感情色彩有褒有贬。书中所记都是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人物,关于他们的言谈事迹多数也还是真实可靠的,因此是研究魏晋社会政治、思想尤其是士林风气的绝好材料,史学价值很高。

《世说新语》中,能集中、突出表现魏晋士人独特的精神面貌的,主要在《雅量》《任诞》《简傲》《排调》等篇。如《任诞》篇,主要描写了魏晋名士率意而为、任情而行的行为。所谓“任诞”,就是任性放纵,指名士们的言语行为往往随兴而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受任何约束。这方面最有名的、最具代表性的篇目,无过于“雪夜访戴”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夜晚。王子猷当时住在浙江绍兴,他的朋友戴安道在浙江嵊州。一个雪夜,王子猷突然想到了好朋友戴安道,便乘船连夜前往嵊州。坐了一夜的船来到戴家门前,可这时王子猷兴致已阑,于是又原路返回。去与返,来与回,王子猷的行为仅仅在于一个“兴”字,兴致有了,便不顾其他外在条件的限制与束缚,“乘兴而行”;兴致没了,也不考虑其他得失因素,“兴尽而返”。也正是这一“兴”字,凸显出了王子猷任情使性、潇洒自适的精神风貌。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