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 绛帷独拥人争羡

三章 绛帷独拥人争羡

芜城惹赋,金谷迷香,梦里旧游暗引。

飙轮掣电,逝水回澜,犹写落花余韵。

记哀音、撩乱萦弦。

琴心因谁绝轸?

半摺吟笺,箧底尘封重认。

还又仙都小寄,波腻风柔,琐窗人静。

云鬟荡影,缟袂兜春,沾遍杏烟樱粉。

最无端、艳冶年光,付与愁围病枕。

问怎把、永昼恹恹,艰难消尽。

名动京津

京津数家名刊纷纷力邀吕碧城担任主笔,吕碧城分身乏术,婉言谢绝,仍然主笔《大公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吕碧城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了质疑,她写了那么多倡导女权的文章,写来写去,意思已经明白透彻了,再写得更多,也不过是一种主张,如果落实不到实践中去,也无异于纸上谈兵!而且,如果她只满足于在报业取得的一点点成绩,白天在各种应酬里周旋,晚上筋疲力尽地回到家改稿撰文,这样周而复始,没有了新的创造,一切按部就班,那与虚掷光阴有多少差别?

吕碧城不由想起秋瑾的话:“碧城,你为什么不与我同赴日本,共图反清大业?你这一腔报国之志,若只是在《大公报》上刊发几篇文稿,影响范围到底有限,真正要兴女学、倡女权、破夫纲、求自立,还需要做更大的事……”

记得自己当时回复:“予持世界主义,同情于政体改革而无满汉之见。只做文字之役,以启民心智为己任,待根基稳固,日后再作他图。”

时下,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正积极推行新政,她倡导新政、力主女权的文章广告天下,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兴办新式女学时机成熟,她应该怎样做,才能把女学兴办起来?

吕碧城望着满天星辰,陷入思索之中……

现在,她早已不是那个寄人篱下,需要委曲求全的弱女子,也不是终日游走四处碰壁的落魄孤客,她比一般人幸运得多,不必为怀才不遇而郁郁寡欢,不必为生计而辗转反侧。她有自己施展才华的一方乐土,可仅仅止步于此吗?她的前路又该怎样走下去?

兴办新式女学!只有兴办新式女学,才能真正实现她的主张和人生理想!

可是,谈何容易啊?

且不说她只有这样的理想,对兴办女学具体的事宜却一无所知,单单是兴办女学所需要的校址、资金和各种繁杂的手续,还有生源、师资、教学设备等,她都无从着手,她想实现这样的理想,怕要如愚公移山般艰难。

一连数日,吕碧城郁郁寡欢。

一个女子,如果整天只注重涂脂抹粉,混迹于各种欢场,为男人争风吃醋,把时间尽数耗费在七零八落的俗事中,那么,她这一生难有亮色。

吕碧城是冷静的,即使在京津名流交际圈中,她备受追捧,她也有自知之明。

所谓“身在局中,心在局外”,是必要的生存之道。当局者容易被眼前的种种景象所迷惑,而失去正确客观的判断,浅薄的人会因为听了别人的夸奖而飘然,因为听了别人的诋毁而愤懑,这样受外界干扰,轻易失去宁静的心境,会让自己陷入苦恼中难以自拔,只有超然事外,不被外事外物左右,清醒地知道自己心意所向,对自己有客观准确的判断,才能让自己进退自如。

吕碧城对自己想要什么一清二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想要做的人。她喜欢做的事不是流连欢场,日日歌舞升平,看别人浮华奢靡、挥霍无度,她想要有自己的事业,靠自己的努力创建自己的天地;她想要做的人不是以色侍人,靠青春靓丽的容貌去博取谁的欢悦,她要做自立、自强的人,不必依赖任何人,不必看任何人的脸色,也不必做任何人的附庸。

可就算她是冷静的,她似乎也身不由己,只能随波逐流。

几乎每天,她都有应酬。去了,吃喝玩乐,唱和应对,转眼天就黑了。曲终人散时,常常已是万家灯火,她走在回家的路上,蓦然就会被源自心底的空虚击中。

“满目繁华何所依,绮罗散尽人独立。”她伫立街头,只觉良辰美景虚设,纵是万种风情,亦是浮云过眼,风去无痕。

一天这样,若是天天、月月、年年,一眼望过去,她怕会变成一个风尘仆仆的妇人,伤逝了青春妙龄,一事无成,冷落孤魂般游走人间,不知所为,不知所终……

想来惊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个女人都曾青春年少、娇颜如玉,每个女人都逃不过红颜渐老、华年不再,没有谁能芳华永驻,亦没有谁能永远是焦点,热闹只是眼前的,公众也是喜新厌旧的,捧你到云端,自会弃你入地狱,人生无常,盛衰何恃?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盛极而衰,情随境迁,她如果这般沉溺欢场,止步不前,总有一天,人去楼空,她会一无所有!

想到这些,吕碧城愁肠百结,无心再应酬。

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前时,读这样的古词,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可时至今日,此情此景,再来诵读,那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世态炎凉,如一柄冰冷而锋利的剑,长驱直入,直抵心房!

狐狸作窝的残壁,野兔奔跑的荒台,都是当年美人歌舞的胜地;菊花在寒风中抖擞,枯草在烟雾里摇曳,都是以前英雄争霸的战场。兴衰成败如此无常,而富贵强弱的区别在哪里呢?想到这些,就会让人无限感伤而心灰意冷。

一点点彻悟词中的意境,吕碧城黯然神伤,前时慷慨激昂的心境似被现实无情的霜雪荡涤摧残了一般,只留下满心的荒凉。

英敛之感受到吕碧城情绪低落,疑惑地问她原因。

壮志难酬,吕碧城把想办女学的事告诉了英敛之。没想到,英敛之告诉她这件事不仅有关国家兴亡,而且切实可行,并对她这个想法大加赞赏。

能得到良师益友的赞同,吕碧城欢欣鼓舞。英敛之介绍她认识严复、严范荪、傅增湘等人,其中,时任天津水师学堂校长的严复是《天演论》的翻译者,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如何创兴女校以及建校后教育管理十分在行。当他听到英敛之说到吕碧城有兴办女学的想法,也不由夸奖她有志气。

吕碧城得到严复的赏识,对严复在百忙当中不吝赐教十分感激,随后不久,严复收她为女弟子,悉心教授逻辑学原理,并告诉她兴办女学的相关事宜。

有了理想,然后制订计划,一步步脚踏实地按计划去努力,她相信,她一定能把女学创办起来。

拟章程、筹经费、搞注册、邀董事、觅校舍、聘教习、订会议……千头万绪,着实不易。

吕碧城在英敛之和严复等人的帮助下,为兴办女学尽心尽力地奔走。可是,万事开头难,要筹到足够的经费绝非易事。

已经被三个人拒绝出资资助办学了,吕碧城怀着一线希望和英敛之去直隶工艺局找总办周学熙求助,周学熙对这件事不感兴趣,一口回绝,毫无余地。吕碧城再次碰壁,苦不堪言。

英敛之也心烦,但他仍然劝慰吕碧城:“女子学不必大办,但求先有萌芽大佳,诸事从简,自易成耳!”吕碧城听了,想想也是,如果把目标定得太大,实现起来会有更多困难,如果把目标定得低一点,先筹集到少量资金把学校办起来,再用心管理、慢慢壮大,等得到人们的认可,就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了。

英敛之思来想去,认为应该调整办学思路,与傅增湘商议后,让傅增湘先去北京学部,咨询兴办女学的诸多事宜。

问明了办学的程序,傅增湘转告英敛之和吕碧城,吕碧城信心顿增,起草了《女学开办章程》。拿着这样的章程再去募捐办学经费,别人一目了然,吕碧城也少费口舌而事半功倍。

5月,正是繁花似锦、气候怡人的时节,吕碧城却无心赏景,为兴办女学而不厌日夜奔走。英敛之在日记中记下了兴办新式女学之初吕碧城的种种奔劳:

初六日 午后出至方药雨处谈学堂事。俟稍头绪,必须择地会议。

十六日 傅增湘以马车接吕碧城,并函。有时,内人同惠如、碧城回。碧城独去傅处,近暮归。

十七日 午后一点,碧城去傅处,晚六点回。

十八日 晚楼上,碧城与诸人商学堂事。

……

由这些简单的日记,能看到吕碧城忙碌的身影以及她成功的艰难。一个正值二十妙龄的女子,能不被眼前的安逸所羁绊,为自己的理想而不辞劳苦,这是吕碧城过人之处,也是值得后人膜拜之所在。

因吕碧城力主兴办女学,在京津名流中引起新的轰动,有人冷眼旁观,有人热心资助,有人诋毁批判,有人声援支持……一个人前行的路上,总会有好些要围绕左右,有阻挠的,有助力的,有并行的,也有逆行的,冷暖、亲疏也由此可感。

吕碧城兴办女学的信念无比坚定,她相信,只要她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

年轻的吕碧城,想他人所不敢想,做他人所不敢做,名动京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