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鹊起

声名鹊起

兴趣、志趣、情趣,以趣激志,以志蓄情,此乃成功之道。

对一件事情有兴趣,然后在这件事上立志成才,付出不懈的努力,慢慢水到渠成,得心应手,人生也便有了情趣,有了心意所向的情趣,人生也就算成功了。

吕碧城酷爱诗词,善于洞察事理、思考哲意,她把对文学浓厚的兴趣与爱国兴邦的意愿结合在一起,致力于启发民智。她全力以赴、笔耕不辍,才能日益精进。她的文章具备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很快成为京津文艺界的翘楚人物。

原本,大家猜测,才女多丑女,而且有这等笔墨造诣,估计阅历颇深,那这个吕碧城想必是个中老年资深丑才女。没想到,吕碧城亭亭玉立、青春靓丽,让世人备感惊羡。

吕碧城才貌双全,声名鹊起,京津名流的各种聚会,以能请到吕碧城到会为荣。吕碧城仪态万方、应对得体,既不趋炎附势,又不孤芳自赏,如邻家小妹般,笑语盈盈,平和近人。

吕碧城出众的才貌与优雅的举止让人对她刮目相看,她却不骄不躁,应酬过后,仍然静心读书,勤练笔墨。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又先后写了《远征赋》、《教育为立国之本》、《写怀》、《七绝三首》等诗文,发表在《大公报》上,内容都以感古怀今、激励民志为主,文采斐然、意蕴横生。

这期间,她还写了诸多诗词,其中有一首《念奴娇》写得尤其壮美:

英雄何物?是嬴秦一世,气吞胡虏。席卷瀛寰连朔漠,剑底诸侯齐俯。宝铡栽花,珠旒拥櫘,异想空千古。双栖有约,翚衣云外延伫。

……龙女飞蜕,换劫情天谱。彤篇译罢,骚人还惹词赋。

这样的诗词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引来杭辛斋、丁子良等报业诸多名流才子上门拜访,官员金邦平、沈吕生也慕名前来,就连《北洋官报》总办张孝谦也与夫人携子来访,吕碧城谦和有礼,迎来送往,广结友缘。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把酒临风,开怀畅谈,自古便是人生一大快事。这样的交流让吕碧城受益无穷,她虚心地汲取他人所长,避及自身之短,在倾听中领悟,在学习中反思,她谦虚好学的美名也让她赢来更多的赞誉。

一时间,京津名流对这位才识明通、志气英敏的作者倍加瞩目,时任清迁外交驻直交涉特派员徐芷生、六十多岁太后画师缪嘉蕙、直隶学务处行政官傅增湘等人先后与吕碧城会面,相见之下,无不大为称道。

尤其是缪嘉蕙,这位担任过清廷慈禧太后的画师、时位三品女官、已63岁高龄的前辈,画艺高妙、诗才精湛,见多识广的她虽不免心高气傲,却十分欣赏吕碧城,与吕碧城结为忘年之交。

是夜,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吕碧城凝望着深邃苍穹中的朗月稀星,感慨良多,不由欣然提笔,将满怀豪情诉诸笔端:

新诗如戛玉丁东,颁到鸿篇足启蒙。

帷幄运筹劳硕画,木天摛藻见清聪。

光风霁月情何旷,流水高山曲未终。

霖雨苍生期早起,会看造世有英雄。

此诗意境开阔、灵光独耀。她凝视着未干的墨色,不觉莞尔。

“碧城,今观书法秀逸,笔力遒劲,大有须眉之概!”

缪嘉蕙站在她身后,忍不住脱口赞叹。吕碧城闻言一怔,回头看她,她正一脸慈爱地看着她。

“我来对诗一首。”缪嘉蕙亦诗兴大发,说着,便拿过笔去。

飞将词坛冠众英,天生宿慧启文明,

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雄辩高谈惊四筵,峨眉崛起说平权。

会当屈蠖同伸日,我愿迟生五十年。

看她写字,吕碧城恍然想起幼时,父亲时时督促叮咛她要多读书,她稍有长进,父亲便欣悦不已;想起她也曾在廊下对月酌诗,落笔成章时,父亲也如此这般赏阅点评;她站在老宅门前的繁花树下,天真无邪地对父亲说她的愿望时,父亲半天凝神不语……

似乎,脑际中电光石火刹那激射,时至今日,她才蓦然醒悟父亲的良苦用心,及与她同喜同忧的深沉父爱。若没有父亲对她的启蒙与教育,她怎么会有今天的成绩?又怎么会得到德高望重的长辈的赞赏?

事过境迁,物是人非,此情此景,她心有所感。看着缪嘉蕙,她良久无语。

少小读书,立志,经风雨;长大立言,立业,成大事。由已推人,由寡及众,天下长幼有序,如果所有的长辈都如父亲那般重视幼子启蒙和教育,如缪前辈这般激励后辈精进,让每个孩子、每个学者,无论男女,都得以启智开蒙,得教有道,该多好!

正浮想联翩,缪嘉蕙放下笔,笑吟吟地看着吕碧城说:“碧城,我最佩服你的是你年纪轻轻却能明辨是非,又有敢说敢做敢写的气概,中国的女性如果都能像你一样勇敢、独立、聪慧,国家有望啊!”

听了前辈的话,吕碧城心思数转,头一次,她有了兴办女学的想法。但她现在羽翼未丰,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锤炼。她会继续在《大公报》上刊发文稿,为革新强国尽一份绵薄之力,总有一天,她会开拓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有缪嘉蕙这样的前辈欣赏激励,吕碧城越发勤勉刻苦,佳作不断,前来拜访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吕碧城不免感叹:“由是京津闻名来访者踵相接,与督署诸幕僚诗词唱和无虚日。”

那天午后,难得有闲散的时光。

吕碧城坐在窗前,一封封拆看读者的来信,突然有人叫她的名字。她抬头看去,窗外,院里,紫藤花开如瀑,静美如歌。

花下,一个眉目清逸、神情庄重、身着男装的人站在那里,目光炯炯地看着她,欲语还休的样子。

吕碧城上下打量她一番,不由有些疑惑,这个人既像个俊朗的男子,偏偏后脑勺上乌发密攒挽着一个发髻,又像是一个女子。

“您叫我?”吕碧城问她,“请问您是……”

“嗯。我取名叫吕碧城,你也叫吕碧城。”那人的声音婉柔中带着坚毅,微笑着说,“今天我来,想看看这名字该谁用更好。”

吕碧城听了,立刻想起前时她看过几篇文章,不是出自她手,竟也署名“吕碧城”,就是她?

“呵呵,我姓秋,大家叫我秋瑾。”那人看她一脸疑惑,又笑着自我介绍。

秋瑾女士!

早闻其名,不识其人,这就是那个被称为“鉴湖女侠”,才学满腹、倡导新政,巾帼不让须眉的秋瑾女士?吕碧城正惊异,同事举着一张红笺急急跑进来,递给吕碧城,说:“外面来了一位梳头的爷们!”

吕碧城听了,哑然失笑,接过红笺一看,上面写着“秋闺瑾”三个字,笔锋犀利,如针划沙。吕碧城赶紧迎出门去……

“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有愿作新民。”交流中,两人如遇故交,相谈甚欢,其情其境,在吕碧城的《予之宗教观》一文中提及:

……主人款留之,与予同榻寝。次晨,予睡眼蒙眬,睹之大惊,因先瞥见其官式皂靴之双足,认为男子也。彼方就妆头庋小奁敷粉于鼻……

聊至深夜,同榻而眠,吕碧城一觉醒来,睡眼惺忪,一眼看见秋瑾穿的男靴,吓了一跳,睡意全消,仔细看才想起是秋瑾女士,拿出自己的妆奁给她梳妆……闺中密友般的趣事,吕碧城念念不忘。

秋瑾个性豪爽,喜欢穿男人的装束,举止也是英姿飒爽,丝毫没有女子的娇柔,说话时语速快,用词干净利落,表情达意十分精准,学识渊博而不吝赐教,吕碧城和她在一起交流,心无旁骛、一点即通,彼此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君子见大心广,心地坦然,从容舒泰而不骄矜做作;小人略有所见,即自以为是,意气飞扬,把一世界人都不放在眼里,没有一点安详舒泰的气象。”

秋瑾虽然是眉清目秀的女子,却胸怀大志,举止从容,从里到外散发着自信、自强的光芒。从秋瑾身上,吕碧城感受到一种无畏无私的精神,不由对她刮目相看。

珍贵的友谊建立在志同道合、互相欣赏的基础上,秋瑾对吕碧城也十分欣赏。吕碧城是天生的美人坯子,却不似平常的小女子胸无点墨、目光短浅,在污浊的尘世随波逐流,而是独守一隅以笔代刀,勇敢地剖析社会的黑暗,为自由、独立、文明而战,在这乱世中亦尤为难得。

庄子有言:“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镜子明亮就没有灰尘污垢留在上面,灰尘污垢留在上面,镜子就不明亮了。能经常与学问深修养好的人相处,潜移默化,就会自觉地扬长避短,修正自身的缺点,也会变成有学问、有修养,少犯错误的人。

虽然吕碧城与秋瑾相聚的时间很短,但两个人互相砥砺道义、切磋人生方向,她们真挚的友谊如明灯高悬,给吕碧城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两个人惺惺相惜,彻夜畅谈,相互激励,立志要一起提倡女权、倡导妇女解放,天涯同心。

吕碧城与秋瑾相聚短短三天,秋瑾就匆匆告辞离开。离情别绪,让吕碧城万般伤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秋瑾握住吕碧城的手,与她依依惜别。

吕碧城目送秋瑾离去,繁花入眼,人去留香……

日子在充实、紧张和快乐中,似乎变得分外匆促。

每天都有人上门来访,吕碧城一面忙着采访、创作,一面应酬各界名流。随着交际圈的扩大,她对人情世故有了更多体会。

在这许多的来访者中,有的人只是仰慕她的才学或美貌,前来一睹为快;有的表面上对她恭敬有礼,言语神情里却透着尖酸挑剔,让人厌烦;有的是卑琐的文人,怕得罪清廷,话留三分,模棱两可,从来不敢理直气壮地说出点儿什么来……真可谓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像秋瑾那般心胸开阔、诚挚正直的人很少。

对于人际交往间的炎凉冷热,吕碧城怀着一颗平常心,以超然的态度来对待,无论毁誉,一律泰然处之。她不是没有经历过挫折苦痛,早已学会以宽博之心容人、容事。她知道,她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和想法,她明确自己应该怎样活着、怎样想怎样做就好。

当一个人去埋怨别人趋炎附势,看见别人见利忘义,这说明他自己名利之心未泯;当一个人为陷入人际间的矛盾而苦恼,为别人的评价而患得患失,说明他太过虚荣,而且是极其愚蠢的。吕碧城告诉自己,她没有必要去在意他人或者纠正他人,她应该以公正、光明的心态把个人的好恶放在一边,礼貌周全地迎来送往,以平和的心境为人处事。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来去自如,融通自在;毁誉褒贬,一任世情……

这样的吕碧城,把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她从不恃才傲物,从容、大气、恰到好处地接物待人,令每一个和她交往的人各得其所、心情愉悦,在京津名流圈中传为美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