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

序 一

在我的学生中,就学术状态而言,目前张振谦是最好的。2009年博士论文答辩时,他已经发表过10余篇论文。从暨大博士后出站时,在站期间发表论文又有近20篇,其中几篇刊于比较高端的期刊。我为此担心他“欠精细”,故意当众严厉批评,引起其他评委为之打抱不平。前年他晋升为副教授,去年又担任硕士生导师。在三十多岁的年轻学者中,这无疑是比较少见的优秀了。

他的《道教文化与宋代诗歌》即将付梓,其背景是十年积累,四次省部级和国家级项目立项资助。这听起来有点“牛”。仔细阅读,就知道此书确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

道教与文学关系研究,成果不算很少,但专断于宋代者并不多,其中振谦已经是个新崛起的“大户”了。本书研究道教文化与宋诗的关系,新话题、新见解迭出,且资料翔实,论证清晰,令人信服。书中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述道教文化对宋代诗人之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审美情趣、日常生活、处世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作者的历史和文化视野是宽阔的,研究指向则是很专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直不离宋诗。这是既通达又纯正的文化诗学研究,意义不仅在于文学史,还对一代文化史、宗教史研究有益。

此书在文献方面也有建树。一是整理统计出宋代道士诗人119位,诗歌1997首,断句45则。二是补遗《全宋诗》未收录148位诗人的诗歌356首。三是对以往道教与宋代文学关系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比之前的相关研究成果,此书显得更全面更有体系,更细致更深入。比如将道教文化细化为官职、服饰、称谓、典籍、道士、宫观、道术、道教诗体等元素,进而细致地剖析这些元素对宋代诗人和诗歌的影响。全书触及了许多前人未曾关注过的文献和问题,切切实实地将道教文化与宋诗关系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十年磨一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功夫活。《全宋诗》、《全宋文》、《全宋词》、《道藏》、《藏外道书》、宋代笔记小说、方志等等,文献数量巨大。而此书的每章每节,若不熟读这些文献,都是作不出来的。我忽然想起有一次振谦醉酒了,堵在门口不让人出去,执意要大家听他把话说完。面对这部书稿,我恍然觉得他仿佛扼住了研究道教文化与宋代诗学关系的要津:想过去吗?先听我说。

其实一本有份量的学术著作,其新意和价值要由读者判断,导师也不宜多说的。所以我还是说点“诗外”的趣事吧。

振谦报考我的博士生时,暨大“说项”者可不止一两位。我从而知道振谦考硕士是“破格录取”的,困惑而光荣。某门课分数略低的困惑是短暂的,一旦录取就解除了。“专业优秀”的光荣则需要在漫长的岁月中证实并延续。振谦做到了。其实“世有伯乐”固然重要,但“伯乐”终需马能千里来证明。硕士三年,振谦未尝午休过。他要兼职挣钱用于学费、生活费、恋爱费、版面费。他不在图书馆就在兼职的路上。他和我一样酷爱打篮球,但却限定每周只打一次,多年如一。我每周打两三次球,他说:“羡慕死了!”如此自强自律,令我想起《周易》那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会说这句话的人太多,真能践行的人却太少。三年攻读硕士,他发表了八篇论文,硕士论文获评“优秀”。居然还存了一笔读博士的备用钱,准备万一“破格”又得交学费用。令人感动的励志故事,不多见的。很少表扬人的邓乔彬教授不止一次当众说:“张振谦是我在暨南大学十几年导师生涯中经历过的最优秀的硕士,不是‘之一’。”严谨的邓老师说的“经历过”,应是指古代文学方向。2009年振谦博士毕业,回暨大做博后。邓老师知道后责备我:“怎么不把他推荐给我呢?”

自从振谦报考我的博士生,我就开始认真地阅读他,读他的硕士论文,读他发表的文章,心中窃喜:不只是勤奋,还挺聪明!但我不想轻易表扬他。入学后,他第一次参加本系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提交了一篇已经发表的论文,被几位导师批评得“体无完肤”。振谦感受到了醍醐灌顶般的震撼,治学更加勤勉谦惕了。

有那么多科研项目和成果,师长们经常夸奖,振谦却从不骄傲懈怠。今年春节期间我去暨大校园赴宴,黄昏时迎面一辆旧单车突然停在面前:“老师!”亲切熟悉的问候声,原来才从图书馆出来。我说“一起喝酒吧”,他说“晚上还得写东西,您负责的课题”。

望着他渐渐远去的旧单车,想起多年来他接我电话,通常都像是在图书馆,声音里隐约透着书香,先悄悄地应一声“老师”,然后走到另外的地方提高声音说:“老师请讲……”

讲什么呢!讲这讲那讲了八年,我见证了振谦的成长。记得我刚到复旦读博时,听师生中流传着一种有趣的说法:朱东润先生录取陈尚君为硕士生时说:“陈尚君将给复旦带来光荣。”朱刚从王水照先生读博,陈允吉老师说:“是朱刚的福分,也是王先生的福分。”现在面对这部书稿,回想八年间的师生缘分,我也隐然有点“福分”“光荣”之感。

多年来,我见闻的学术光荣有许多,从北大到复旦到中大,老师、同学、同事、学生,总有令我羡慕心仪的光荣。我希望振谦今后获得更多的光荣,不论“破格”的还是常规的。为此,需要开拓研究领域,寻找更好的学术增长点,把学问做得更深更厚,把文章写得更精细更简洁。篮球嘛,每周打两三次也不为过了。

燕云张海鸥序于京师某宾馆

2014年7月4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