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峒保安宫

大龙峒保安宫

如果不是我的台湾作家朋友Jas告诉我,她的祖父跟这间庙的关系,我想即便是台湾达人的我,也没有缘份认识这一座文化古迹。

大龙峒保安宫位于台北市大同区哈密街六十一号,俗称“大浪泵宫”或“大道公庙”,为国家二级古迹。在清朝,与艋舺龙山寺、清水岩祖师庙有台北三大寺庙之称。关于保安宫的创建,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相传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渡海来台的福建同安人来到大浪泵拓垦后,返回故里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的慈济宫,将守护神——保生大帝,乞灵分火至大龙峒,名为“保安宫”,寓有保佑同安人之意,惟当时人口稀少,仅以木造架设简陋庙宇奉祀。由于保生大帝神迹显赫,有求必应,时常显灵济助人民,信众为感念保生大帝的庇佑,便于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醵资建造正式宫庙,历经五年完工。

三川殿又称前殿,面宽五开间(两柱之间的空间为一开间)。中央三开间辟三门,以左门为龙门、右门为虎门,门口摆放仁兽一对;左右并各有一山门,共十一开间,木结构建筑采用二通三瓜式,以重檐歇山顶、燕尾脊及硬山等,构成了保安宫屋宇高低错落、屋檐翼角飞扬的视觉效果;大楣上雕有双龙双凤,四角雀替雕有飞龙与鳌鱼,中梁则设计辟邪的太极和后天八卦图案,另外在“看架斗栱”上刻有神情各异的八仙、赐福天官与骑鹤仙翁。

保安宫的中门左右立有二尊石狮,一雌一雄。按常规雌狮是闭口的,雄狮是开口的。传闻在雕刻时,工匠误将雌狮的口裂开,与规定不符,因而受罚被扣减工资。这两尊石狮子造型与一般者有一些差异,眼巨尾大,卷发张口,崩角兀颠,古人称此兽为“抵牛”,相传“抵”是法兽,“牛”是仁兽。

庙里除了替每一位神名立一个介绍牌子外,连庙宇的建筑也都有介绍,其中两位功臣就是Jas的祖父及曾祖父,他们都是此区的贤达及慈善家,对保安宫的事务非常关心!游客细心逛完一圈,不仅可以了解到此庙的历史与建筑风格,还可以认识到每一位神名的历史与由来,真的是非常的详细!

东西护室位于正殿两侧,红色素烧屋瓦与白色山墙,素而无华,益显特色。钟鼓楼建于东西护室的顶上,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其四角形楼阁与台湾常见的六角形有所不同,造型甚为特殊。东边的钟楼与西边的鼓楼,分别由陈应彬和郭塔两位匠师主持工事,在木雕设计与彩绘图案的风格上不尽相同。在钟鼓楼秀面分别题有“鲸发”“鼍逢”匾额,钟楼屋檐下的网目斗栱,交叉纵横,为高难度的木结构技巧,斗座上还饰有“松鼠南瓜”的木雕,南瓜多子,松鼠为“送子”谐音,有多子多孙的寓意。而鼓楼檐下也刻有精致的“莲花”吊筒、“飞凤”雀替及“螭虎”栱,可见钟鼓两楼各有不同。

在保安宫的后方,发现这两个小空间,可以看到学生们画的图,也可以通往图书馆与凌霄宝殿及大雄宝殿。一楼的云衷厅似乎是教室的样子,本来想进去参观,结果刚好有人经过,告诉我们里面正在上课,所以不方便参观!所以我们通往二楼,前往图书馆。里面非常的宁静,室内舒适又明亮,来保安宫看书真的是个好选择。

如果时间许可,走一趟五楼的凌霄宝殿,好像很少人会走到后方这栋楼,因为人好稀少,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保安宫而已,却不知道后方居然还有一座宝殿,所以,旅人来保安宫参观时,记得要来后方这栋凌霄宝殿与大雄宝殿参观参观!五楼的风景更好了,不仅可以看遍美丽的屋顶造景,还可以看到大龙小学校园,以及眺望美丽的大龙峒,真是太美了。

不可不知的是大龙峒保安宫获得了UNESCO文化资产保存奖的殊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亚太文化资产保存奖是为肯定个人及组织于私人领域内在保存或修复超过50年以上的建筑物所做最大努力而获得成就和贡献。大龙峒保安宫副董事长廖武治荣获此项大奖,为台湾地区首度获此殊荣。在提升台湾重视文化古迹保护之国际形象上具有重大意义。

地址:台北市大同区哈密街61号

交通:从地铁圆山站二号出口出来,往左走,由库伦街直走向右转大龙街,便可看到许多指示标,约十分钟路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