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穷孤家世

第一章 穷孤家世

穷孤不是问题,将相无种!穷孤状况下的心态才是影响人生的关键。

弃儒经商是一条人生逆行道,它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将会激发对科举仕途无穷的遐想和渴望。

永乐七年(1409)前后,明成祖朱棣的身体已经开始发福。这个时期,他的皇位已经相当稳固,主要的政治隐患都已经被一一清除,剩下的无非是癣疥之疾,不足为虑。他开始考虑把京城从金陵迁往北平的计划,这件事在他心中盘算已久——中原的外患向来都在北方,所以江南的金陵虽然繁华,但却非久恋梁园,他,包括他今后做了皇帝的子子孙孙,都必须坐镇北平,亲守幽燕。

所有准备工作中最重要也最繁难的一项是未来京城的物资供应,这是历代在北方登基的皇帝都必须考虑的,现在也不例外。朝议中反对京城北迁的主要理由也就是将来供应京城的钱粮物资会遇到极大困难,这就需要疏浚运河,当然也要管理运河。为此朱棣在朝廷机构中增设了一个正二品衔的漕运总兵官,全面掌管与漕运相关的事务——这位漕运总兵官就是现在我们习称的漕运总督;漕运总兵官的官衙也就是漕运总督府,总督府由朱棣钦定设置于有运河枢纽之称的淮安。

对于漕运总督府的地点,朝中原本多有争议,但有一份奏折引起了朱棣的注意,其中提出漕运官衙建在淮安最为合适,开列的理由有三条:其一,淮安地处运河的中心,与将来的副都南京也相距不远,可以兼顾南北;其二,淮安位于淮河下游,正是西来淮水冲犯运河的必防之地,官衙设置于此,正是名副其实的镇守;其三,淮安自古繁华,人文传统悠久,足可包容庞大的漕运体系。这三条让朱棣觉得切中肯綮,加之前此帝师姚广孝曾多次在他面前称赞淮安,甚至在一首诗中还称淮安为“壮丽东南第一州”,于是拍板定案。

这一决定,本身只是朝廷的公事之一,但却直接导致了淮安这座城市的百年兴盛,也影响了之后淮安府若干读书士子的命运——其中就包括为世界文学奉献了不朽巨著《西游记》的吴承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