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今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人。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祖父曾玉屏,普通耕读之人;父亲曾麟书,是秀才塾师。曾国藩二十八岁考取进士,三十岁授翰林院检讨,三十七岁任礼部侍郎。咸丰三年(1853),曾国藩在为母亲江氏守孝期间,临危受命组建湘军,抗击太平天国。历时十三年,为清廷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追缴捻军。此后数年,办理洋务、回任两江,在军事、洋务、文化、政治等方面均功绩显赫,成为清代中兴名臣,与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同治十一年(1872)去世,谥号文正。
曾国藩是清世由文人而入武侯的第一人,虽身处乱世,却中正庄严、克己复礼,严格以理学精神修养自身,劝谕家人。自道光二十年(1840)入京任官至同治十年(1871)三十一年间,笔耕不辍,无论顺境、逆境,都坚持与家人通信,写下家书洋洋洒洒四十余万字。《曾国藩家书》以儒家理学精神为根底,充分体现了儒学的道德追求与现实抱负,堪称儒者安身立命之范本。
1872年,曾国藩因病逝世。三年后,光绪帝亲下诏书,命其门人李瀚章、李鸿章等三十余位儒生编撰其生前著述。光绪五年(1879),传忠书局刊刻出版《曾文正公家书》。该版本由李瀚章编辑、李鸿章校对,二人不仅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同时也是历经晚清政治风云历练的重臣,对《家书》的编排、裁断颇有深度。2011年中国致公出版社再次整理出版了传忠书局的《曾国藩家书》,全书以原书编年体例为准,另加了目录;由繁体竖排转化为简体横排,并重新句读。本书以传忠书局刊刻的《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参考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年简体《曾国藩家书》和我国台湾黎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繁体版本,精选其中的重要篇章,重新编辑分类,以修身、劝学、孝悌、处世、为政、治军为大类,根据文中主旨另拟标题,在基本解释的基础之上,对文中核心意义加以延伸和阐述,以方便当代的读者更好地理解曾国藩在清代政治风云变幻之下,所写家书的意义和价值。湘军中后期,曾国藩的家书多集中在军事上,而其核心思想在早期已多有阐明。故选编家书的年代主要集中在曾国藩京官时期和湘军早期。鉴于编著者才疏学浅,文中疏漏,还请各位方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