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1910—1932)林花经雨香犹在

苏州有个丁香巷,就隐秘在大名鼎鼎的平江路历史街区中,狭长而幽深,朴实却唯美。

丁香巷这个诗意盎然的名字,轻易便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那首诗《雨巷》: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这首诗正是来自于戴望舒的笔下,很多人烂熟于心。不过,这条雨巷不在苏杭,而是在大上海的松江。这首充满迷惘和朦胧的诗作,让苏州叶圣陶先生赞誉其为中国新诗音节开了“新纪元”,戴望舒一下子红了。

而苏州这条存在了千百年的雨巷,依然低调又深沉。每逢雨季,甚至还充满着忧伤,仿佛在怀念着一位与其同名的姑娘。

是的,她叫丁香。她还有个别名为“白丁香”。

在苏州,就在平江路附近,真的就有这样一位活生生的姑娘。

丁香为弃婴。被发现时,襁褓里有一张字条:丁贞,宣统二年(1910)庚戌年二月十五日午时出生。

和许多弃婴一样,丁贞的家庭身世根本无从稽考。因此,苏州地方志将她归档为“苏州人”,因为她是在苏州被发现,并由苏州基督教监理会美国籍宣教士白美丽小姐收养的。白小姐为其改名为白丁香,人们常以“丁香”称之。

白小姐是善良的,她奉圣母之名。她喜爱丁香,还特地将丁香托付给了教友吴师母哺育抚养。吴师母出身贫寒,感受到了丁香的渴望,视她如同女儿,悉心照顾,谆谆教诲。

渐渐地,丁香长大了。她坚毅、勇敢,又勤劳、朴素,有时静静如一棵小树。白小姐希望这棵小树生于苦难,长于平常。丁香比任何人都渴望翅膀,飞翔。

于是,白小姐请了有专长的牧师、教友给丁香授课,国语、圣经、史地、钢琴等,而且对她要求严格,直到她进了东吴大学,开始接触新生的生物、代数等课程。

东吴学府坐落古城东端,地下的护城河流淌了上千年,不过东吴大学以民国时最为著名。丁香看着家门口的学府进进出出的才人,没有醉心风花雪月,不大喜欢女红针线,反而努力求知。她热心进步,关心国事,看起来不大像是小桥流水人家出来的闺秀。爱国募捐、罢工运动,都会出现她瘦弱的身影。革命者萧楚女的激情演讲,更让她平静的心亢奋激扬。

萧楚女其实不是女的,于此曾有专门澄清:“本报有楚女者,并非楚楚动人之女子,而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有麻子之大汉也。”萧楚女也是苦命人,幼年丧父,家贫无以为生,12岁在一家木材行当学徒,不久流浪外乡,做过轮船杂工、街头报童、酱园徒工、排字工人等。其醉心革命,年纪轻轻就被国民党反动派在狱中杀害。其格言为:一个人从生以后一直到死,都有做对人民有益的光明正大事,虽然肉体死去,而精神是不灭的。芳龄十八的丁香深深记住了这一格言,很快加入了组织,宣誓,慷慨激昂,视死如归。

读野夫《乡关何处》时,发现里面对“组织”的解读非常到位。他说“组织”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名词,而且是从日本演变而来的,“随着共产主义运动的狂飙突进,这个毫无定性的词语,在辞典上衍生出一个专有的义项”。那些国家的读书种子,人中龙凤,之所以肯起誓,从事违背政府法律规定的危险事业,去造反革命,不是因为热衷杀人越货,实在是为了追求真正意义上的“不自由,毋宁死”。他们是真正实现“自由大于生存”的一辈人,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

丁香的心在一点点变硬,但活跃在东吴大学校园里的她,外表是柔美的、热情的,有一种天生的暗香,这深深地吸引了另外一个男青年,他叫乐于泓。

乐于泓祖籍太仓县,隶属于苏州,但其生于南京市,比丁香大两岁,原名陆于泓,笔名乐若。他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期间,因工作需要改名乐于泓,许多人习惯称他为阿乐。

关于他的名称还有个小插曲。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专案组将阿乐隔离审查,要他揭发江青的罪行,言谈之间透露:江青曾经数次亲笔填写个人履历,有关早期经历的证明人,她多处写的是“乐若”。中央专案组经多方查证,才得知乐若就是乐于泓。

乐于泓出身一个儒宦家庭,祖父做过前清江宁府的“学训导”,据说是掌管文庙的祭祀和所属文武士子。当时全家人住在南京夫子庙朝天宫的官宅里。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祖父赋闲,翌年举家迁返原籍太仓。1925年,阿乐因成绩优异,由常熟教会学校诚一中学举荐,被半费保送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入校不久,“五卅”运动爆发,阿乐参加罢课,抗议校方镇压学生运动,和广大师生一道拒绝返校,转学到了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因有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而且懂得西方宗教音乐,转学到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后,阿乐是如鱼得水。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