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梨花一枝春带雨

薛宝钗——梨花一枝春带雨

薛宝钗是《红楼梦》婚姻故事的女主角,绝色佳人,有貌、有才,也有情。她的情比较含蓄,“任是无情也动人”。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是一位传统淑女的典型形象,也是一位崭新的儒商形象,小说回目给她的一字评为“随分从时”的“时”,让儒雅和时尚集于宝钗一身。她“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有着天然的鲜艳妩媚,但却固守素淡的审美情趣。作者选取梨花来衬托宝钗的美。梨花的花期、外形与桃花都近似,也象征了钗黛的对峙。唐代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的“梨花一枝春带雨”,也可以用来描绘薛宝钗这位洗尽铅华的美人形象。读者很少看到宝钗流泪,因为她对温度的控制,让女儿泪冷凝成了“晶莹雪”。

宝钗身份

薛宝钗的判词是与黛玉并题的一首:“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四句中,“咏絮才”和“玉带林中挂”是写黛玉的,而“停机德”和“金簪雪里埋”在写宝钗。判词分别强调了黛玉之才和宝钗之德。“咏絮才”指女子的诗才,那么“停机德”具体指什么呢?戚序本和蒙府本此处的批语为:“乐羊子妻事。”《后汉书·列女传》中说,汉代乐羊子远出求学,中道而归,他的妻子停下织布机,并断了线来劝说丈夫不要半途而废。另外,《三字经》曾概括孟母教子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也曾以割断织机的线,来启发儿子不要辍学。因而,停机之德指一种妇德,即女子相夫教子的美德。十二支《红楼梦》曲子,没有把二人合写。宝钗的曲子《终身误》在第一首,排在写黛玉的《枉凝眉》之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应该排在第一位。

薛宝钗出身书香继世之家。她是金陵人氏,出自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第四回在贾雨村看到的护官符上,对薛家的描述是:“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甲戌本的侧批写道:“隐‘薛’字。紫微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紫微舍人,即中书舍人,为撰拟诰敕之专官,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唐代开元年间曾改中书省为紫微省。帑银,指国库所藏之钱财。如果说,脂砚斋的批语显示了薛家之显贵,那么正文的“珍珠如土金如铁”则渲染了薛家的富有。这种现象也并非夸张,舒坤批本《随园诗话》曾记载,乾隆时贵族福康“穷奢极欲,挥金如土,以冰糖和灰堆假山,以白蜡和灰涂院墙,以白绫缎裱糊墙壁”。这可以证明《红楼梦》对薛家富足奢华的描写并不是妄说。然而,富贵子弟难免纨绔习气,薛家到了宝钗这一代已后继乏人。

宝钗幼年丧父,她的母亲王氏,人称“薛姨妈”,是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和贾府的王夫人是一母所生的姊妹。宝钗有一个比她大两岁的哥哥名叫薛蟠,因寡母溺爱纵容而“老大无成”,他“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因而宝钗的心理负担就重了起来。父亲死后,她为了给母亲“分忧解劳”,放弃了读书识字,“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做一个贤孝的淑女。

宝钗进京以及她常住贾府的理由值得探讨。黛玉因无依无靠而投奔外祖母,宝钗有母有兄,为何进京?第四回写薛蟠进京:“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在探亲、查账、旅游这三个理由之前,首要的目的是“送妹待选”,书中写道:“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送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宝钗进京的主要目的是待选秀女,争取走元春的路。薛家是富庶的皇商,“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到京城竟然无处安身,只能寄居贾府?书中草草地写了理由:先是自家在“京中虽有几处房舍,只是这十来年没人进京居住,那看守的人未免偷着租赁与人,须得先着几个人去打扫收拾才好”。俗话说娘亲舅大,自家的房子暂时不能住,薛蟠进京应先投奔舅舅才是,“却又闻得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薛蟠正高兴省得“嫡亲的母舅管辖着”。因而,宝钗便顺理成章地住进了贾府“姨爹家”。小说辗转运筹笔墨,只不过为宝钗这样一个外姓的小姐像黛玉一样来到宝玉身边,为婚恋故事的展开做好铺垫。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