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香港
记得第一次到香港的大学报到,我一下子就被感动了。感动的原因是,这里的大学的行政人员太客气了。客气到什么程度呢,我突然觉得我像个人似的被接待了。大学里的行政人员其实不多,一个人管很多事,给我的感觉他们对教授,别说教授就是一般的讲师,别说一般的讲师,就连我们这样的博士生、研究助理(RA)啥的小人物都尊重有加,甚至有点“怕”。我当时很有点疑惑,或有点担心,于是跟一个也是内地来的研究助理说起这些事,他也是很有同感。我说他们这不会是疑兵之计吧,先给点甜头以后慢慢收拾?后来时间长了,我慢慢体会到,这不是疑兵之计,那些行政人员是真“怕”我们这些搞研究的人员,因为他们的职能就是为教学、研究人员服务。这我才彻底放心,也头一次有点那种感觉:做研究也是有尊严的。
说起香港的大学教授,那权力是相当之大。比如说系主任(department head),那就是老板。香港的大学,与其说是教授负责制,不如说是老板负责制。老板是有约束的,因为他上面还有更大的老板。另外,老板权力再大也是不能乱来,因为香港人的法制意识都很强,香港的廉政公署那不是闹着玩的,随时恭候各种投诉。除此以外,香港的每级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都要承担一定的行政职责。其实在香港、欧美、澳大利亚很多大学里的华人教授都是不愿意当“官”的,因为这个官一是牵扯很大精力,另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但要想升职,又不得不干,因为这是大学考核必不可少的一项。那么,我有时在想,既然这些教授,这些导师,一天管这么多事,那么他们哪有时间搞研究呢?后来我慢慢了解到,这些大教授的行政工作其实主要是行政人员完成的。在此我对那些高效、敬业的大学行政人员们表示敬意,因为有了他们的出色工作,教授们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他们的教学、科研,才能有时间指导研究生,写论文,写基金申请(proposal)。
说起香港的大学教授申请基金,我不得不提一点,那就是基金的评审制度。香港也有相当于内地的国家自然基金的政府资助的基金(比如说RGC),那是非常难申请的,每个教授都以拿到RGC为荣耀,这也是每级教授升职的重要指标,评审非常严格。基金的评审不仅要港内的专家评,为了公平起见,还要请国内外知名的大学教授去评审,这样就保证了基金评审的相对公正。另外,香港的大学对基金的使用,也非常高效。基金的绝大部分是用于购买实验设备或聘请研究人员的工资。一句话,基金是一分钱也不能装到自己腰包的。当然,如果非要往自己腰包装,也没办法,除非你不想在大学干了。
那么香港的学生是什么样子呢?香港的大学以前是三年制,最近据说改成四年了。在香港能考上大学也非常不容易。2002年前后,我跟一个我带的做毕业设计(final year project)的学生聊天。他说他上中学时候,考上大学是很难的,但一般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也能在香港找到一个不错的职位,工资也能有七八千,甚至上万。他跟我说:“你知道吗?现在在大街上巡逻的警察,以前是叫皇家警察,一般都是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的人才去当警察的,大学毕业生没人愿意去,因为太辛苦,又太危险,年轻人很容易学坏。能考上大学的,都是优秀的学生。”后来,据我对香港大学生的观察,此言不假。香港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不耍小聪明,而且我能感到这种品质好像是与生俱来的,渗入到骨子里了。另外,香港的学生并不像周星驰电影里演得那样个个都像“古惑仔”,打架斗殴无所不能,而是普遍都彬彬有礼,上课的时候甚至有点害羞。有人说内地的学生都很优秀,都很刻苦,其实我发现香港那些读硕士、博士的学生,如果真是对科研感兴趣,也都非常努力、非常刻苦、丝毫不比我们逊色。
再说说我们这些蜗居在香港的内地学生。毫不谦虚地说,相对香港本地的学生,我们还是稍胜半筹。这主要是因为内地来的学生、访问学者时间抓得都非常紧。这也许是因为香港的导师给的工资太多了吧,再不好好干,露两手,实在是过意不去。当时,我的体会是,相对于内地的教授,香港的教授最大的特点是国际化视野很强,英语非常好。内地的学生、访问学者的特点是功底都很扎实,脑瓜都很聪明,刻苦努力,再加上香港一流的图书馆、实验室等各种因素一综合,一发酵,想不出点成绩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