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治中国文学史的时间是很短的,1946年以前在大学里教的是中国文学批评史,1946年起才在大学里教中国文学史。——当时一直到现在,实在是所谓“承乏”,其实是没有什么研究的。并且,就是依照我原先的想法,也是先做点滴的研究,才能谈史,然而这方面的工作虽然部分地做了些(例如关于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辛弃疾、关汉卿等),却也草率得可笑,事实上点滴的工作既不巩固,而和作为一种史的“通古今之变”的要求也就相去更远了。尤其欠缺的是,我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太差,这就缺乏精确、深入而具体的分析的本领。那么,就像一个习画的学徒先做一点儿素描吧,只能说是练习而已,这就是现在的这本书。称之为“略稿”,纪实也。其中一部分也曾作为讲授时的依据,并曾印发过,但如果径直认为是正式讲义,我是想也没敢那样想的。因为,如果是讲义的话,那就须要有科学性、系统性,那就须要贯串着政治思想教育,那就须要建筑在稳妥的大家公认的科学结论之上,那就须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那就须要适当地选择重点并配合有计划的讲授时数,然而这些都是没做到或做得不够的。现在印出来,无非想多得到专家们的指教而已。书中有不少看法,是曾得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古典文学教学小组一道工作的同志们的启发和订正的,我应当在这里表示谢意!
1953年12月14日 长之记